孫秀梅(濱海縣第二人民醫院,江蘇鹽城224500)
腦卒中后抑郁癥(PSD)是腦卒中后較為多見的并發癥,據統計,PSD的發病率高達31.46%[1]。患者多表現為興趣減少、情緒低落、自我評價過低、悲觀以及內疚感等情緒變化,甚至還有一部分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表現出自殺傾向,這對腦卒中患者的預后造成不良影響,導致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也因此嚴重下滑[2]。目前,主要采用氟西汀類藥物治療PSD患者,但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多種不良反應。為了幫助PSD患者快速康復,本院在護理工作中主要通過辨證施護的方法進行強化,與常規方法對比發現,中醫辨證施護在改善患者抑郁癥上效果顯著,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資料
1.1.1 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神經內科接診的PSD患者中選取5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女 31 例,男 23 例;年齡 45~78 歲,平均(61.3±9.5)歲;病程為 1~2 年,平均(1.7±0.2)年。導致腦卒中的主要病因分別為:腦梗死32例,腦出血22例。病變部位:右側27例,左側16例,雙側10例,腦干1例。根據患者接診順序,將54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7例。對照組給予腦卒中常規治療及護理,觀察組則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中醫辨證施護。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2 診斷標準 以全國腦血管病學組成員以及相關專家在2007年所擬定的《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為診斷標準,同時結合MRI或CT等輔助檢查手段,對患者進行檢查,確診為腦卒中,且均為首次發病。
1.2 方法
1.2.1 治療及護理方法 同時為兩組患者提供溶栓、水電解質平衡、營養神經、抗血小板凝聚等腦卒中常規治療,為患者提供抗抑郁藥物治療,給藥方法:鹽酸氟西汀分散片(法國PATHEON公司,批號:201304013),口服,每天1次,每次20 mg。
1.2.1.1 對照組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為患者提供相應常規護理,如口腔護理、皮膚護理、腸道護理,同時幫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聯合患者家屬為建立其良好的社會支持。
1.2.1.2 觀察組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通過辨證施護的方式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根據中醫辨證理論可將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分為五大類:心脾兩虛型、肝氣郁結型、脾腎陽虛型、氣滯血瘀型和陰虛火旺型[3]。(1)心脾兩虛型:患者多表現為興趣減少、失眠健忘、善悲易哭、心悸易驚,面色呈姜黃或淡白,觀察其舌質,可發現舌淡苔白,且脈細弱;針對這類型患者主要給予其補益氣血治療;在護理過程中則需要注意,這部分患者厭煩喧鬧,故在安排病床時,應以安靜、祥和環境為主,同時對患者的情緒變化進行監護。通過家屬協助,幫助患者找到感興趣的事物,使患者能夠打開內心,感受外界的關愛。(2)肝氣郁結型:患者多表現為胸肋脹痛、精神抑郁、經常唉聲嘆氣、多愁善感,觀其舌質,呈苔薄白,脈弦細。針對這部分患者,在治療中多以疏肝理氣為主,而護理時應加強患者思想開導,通過有效地溝通,使患者將煩惱和不快講出來,并鼓勵患者多食用玉米、橘子以及陳皮等疏肝理氣的食物[4]。(3)脾腎陽虛型:患者多表現為情緒低落、精神萎靡、心悸失眠、納呆便溏,其舌胖或舌邊緣有齒痕,苔白脈沉細,在治療中多以補火助陽為重點,護理時鼓勵患者多使用羊肉、狗肉等食物,叮囑患者家屬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并鼓勵患者多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使患者康復信心得到增強;(4)氣滯血瘀型:患者往往表現出自殺傾向、面色晦暗、情緒抑郁,其舌質有淤點或呈現為紫暗,苔白脈沉弦,在治療中多以理氣活血化瘀為重點,護理過程中鼓勵家屬多配合治療師加強患者肢體的按摩,按摩時以百會、太沖、足三里和合谷等穴位為主,多陪伴患者,與其一起觀看電影或電視節目,使患者在娛樂中緩解抑郁情緒;(5)陰虛火旺型:患者多表現為煩躁易怒、情緒不寧、口干咽燥、心悸失眠多夢,其舌質呈現為紅色且少苔,脈細數,在治療中以滋陰降火為主,故護理時應鼓勵患者多飲用菊花、陳皮以及枸杞泡的茶,飲食以清淡為主,同時可教授患者打太極拳等,使其掌握呼吸以及意念控制的方法[5]。
1.2.2 觀察指標 根據中華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1995年所擬定的《中國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量表》[6]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判定;運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7]中17項指標對患者抑郁情況進行判定。得分大于或等于24分為重度抑郁,17~<24 分為中度抑郁,8~<17 分為輕度抑郁,低于8分,則為無抑郁。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EXCEL2007對數據進行整理,計量資料以ss表示;采用SAS6.12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D評分比較 入院時兩組患者的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入院后護理時間的增加,對照組HAMD評分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D評分比較(s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D評分比較(ss,分)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護理2周 護理4周 護理8周入院時t P 29.34±4.22 28.26±5.23 0.84>0.05 27 27--17.43±4.25 22.34±5.20 3.80<0.05 10.84±3.22 16.57±4.31 5.53<0.05 7.15±2.22 13.27±3.51 7.66<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入院時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入院后護理時間的增加,對照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s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ss,分)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護理2周 護理4周 護理8周入院時t P 19.67±4.22 19.34±5.24 0.25>0.05 27 27--16.43±4.25 18.04±3.20 1.57<0.05 14.14±3.92 16.57±4.34 2.16<0.05 10.75±4.22 13.27±4.51 2.12<0.05
中醫認為,PSD主要是“腦卒中”與“郁證”的合病,而導致這種癥狀的機制是臟腑功能和情志失調等。因此,中醫在治療中多通過疏肝解郁、行氣活血等方法進行治療[8]。根據中醫五行相克理論,人的情志活動之間亦存在相互制約關系。醫者利用這種關系,通過采用言行、事物等手段,激起患者某種情志變化,從而克制另一種病態情志的治療方法,稱為以情勝情法,也稱情志相勝法[9]。同時,根據患者的具體表現,通過辨證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處理,可大大提高護理的針對性,避免了千篇一律的護理[10]。而根據本次研究來看,以辨證理論為基礎,結合患者的不同表現,分別給予其相應的辨證施護,可以說針對性更強。根據本次研究結果來看,隨著入院后護理時間的增加,對照組HAMD評分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均明顯比觀察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通過中醫辨證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和神經功能缺損情況。
總之,在PSD的護理過程中,通過實施辨證施護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重要護理方法。
[1]陽愛蓮.中風后抑郁癥的中醫護理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3,26(12):447.
[2]于淑芹,于梅香,牟海英.中風后抑郁癥的中醫護理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4):204-205.
[3]陳擁軍.全程護理干預對中風后抑郁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況的研究[J].中國醫療前沿,2011,6(8):83.
[4]張艷茹.中風后抑郁癥的中醫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6):338.
[5]陳榮群.中風后抑郁患者心理干預護理觀察[J].山西中醫,2011,27(11):55-56.
[6]周宗玉.中風后抑郁癥患者的中醫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6):1019.
[7]夏海麗,孫文婷.中風后抑郁癥患者的中醫護理體會[J].心理醫生,2012,17(3):211.
[8]程艷.中風后抑郁癥的中醫護理體會[J].中醫外治雜志,2013,22(3):28.
[9]王海伶.中風后抑郁癥患者的臨床護理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7):352.
[10]劉麗,安建宏.腦中風患者抑郁癥的中醫辨證護理[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1,27(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