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著名公共關系與禮儀專家金正昆應邀到一所大學演講。演講中,金教授播放了一段學生們剛才入場時選擇座位的視頻。
畫面顯示,8點鐘,學生們陸續入場了。只見先來的學生都搶占了靠近過道兩邊的座位。過了一會兒,有個戴眼鏡的女生進來了,此時,過道兩邊的座位還有很多,但她卻徑直走到大禮堂的最后面,并且坐在最中間的位置上。接下來,那些搶占“好位置”的學生卻不得安寧,因為座位前排與后排之間的距離小,每一個后來者往里面進時,這些學生都不得不起立一次,才能讓后來者進去。十幾分鐘內,他們就起立了二十多次。這時,畫面聚焦在坐后排的那位女生身上,只見她坐在那兒靜靜地看書,沒有一個人打擾她。
視頻播放完了,金教授提了一個問題:“我想請問一下先來的同學,你們為什么要搶占靠近過道兩邊的座位?”有個學生回答:“靠邊的位置是最好的,因為它好進好出啊。”
金教授又問視頻上那個女生,為什么要選擇后面中間的位置,女生站起來說:“我選擇這個位置是考慮到后來的人入場后方便就座啊。”
金教授點點頭說:“大家已經從視頻上看到了,先來的搶占了‘好位置的同學,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起立二十多次的代價,而這位選擇坐后面中間位置的女同學,把好位置留給了別人,但她卻收獲了安穩和寧靜。這告訴我們一個做人的道理:愛他人也就是愛自己。當你心中只有你自己的時候,其實你把麻煩也留給了自己;當你心中想著他人的時候,其實他人也在不知不覺中方便了你。”
(作者:邵火焰;推薦者:田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