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田勘
2015年6月26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以5:4的投票結果,宣布同性婚姻合法。未來,其他國家也可能采納和比照美國的這一判決而讓同性婚姻合法。不過,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這一判決未必意味著同性婚姻會得到人們普遍地接受、認同和支持。對于上述結果,不僅持反對意見的4位大法官表達了強烈的憤慨,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還用29頁篇幅,從司法與立法關系、中央與地方關系、婚姻與宗教關系等諸多方面進行了論述,認為最高法院的判決并不合理,超越了司法的角色。美國一些保守州,如得克薩斯州、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等則聲稱不會遵從此裁決。
這就意味著,盡管支持者從政治、法律、哲學、宗教、人權以及科學等方面闡述了同性婚姻合法的理由,但是顯然還不能充分說服反對者。不能說服的核心問題體現在,一是法律和文化的理由可能不如科學的理由更能說服人;二是同性戀是一回事,但婚姻又是另一回事。
顯然,羅伯茨在聲明里用法律的本質來否認最高法院對同性婚姻的支持,即最高法不是立法機構,所以最高法支持同性婚姻不是好主意。但是,另一個不為人們所注意的理由,正是基于婚姻的自然屬性和科學方面的原因。羅伯茨稱,婚姻的起源不是因為政治運動、發明發現、疾病、戰爭、宗教……婚姻起源于一個本質性的需求:保證一對父母在終生的穩定環境中撫養一個孩子。而婚姻的前提是,人類必須繁衍才能生存。繁衍是通過男性與女性之間的性行為發生的。婚姻是一種社會安排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解決了讓人們愿意發生性行為、愿意有孩子,但是卻不愿意待在一起照顧孩子的問題。
所以,婚姻的本質是兩性結合,滿足性的需求,以及繁衍和撫育后代,以此來看,美國最高法支持同性婚姻也不是個好主意。婚姻的本質顯然涉及人的進化,就像大多數生物一樣,是通過兩性結合、交換遺傳物質,從而讓種群持續、穩定和擇優而進化的。但是,同性婚姻并不能孕育孩子。同性戀者結婚固然可以撫養孩子,但只能通過領養或人工妊娠來達到這一目的,而且必須獲得他人捐贈的生殖細胞,所以這有違人類繁衍的自然屬性。這或許是同性婚姻在科學和自然屬性上不具有終極說服力的原因。
另一方面,同性戀當然有科學,即生物學根據,但是同性戀與同性婚姻還不是一回事。1974年,美國心理學會和精神病學協會發表正式聲明:同性戀不是疾病,也不是一種病態,而是一種正常的只占少數的性指向,他們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不必對他們進行矯治。2001年4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也認定,同性戀行為并不一定屬于心理異常。
這些認定是基于生物醫學的發現。同性戀有基因根源,例如他們擁有Xq28基因,這是造成他們對同性迷戀而對異性反感的原因之一。同時,被稱為男性基因的SRY和被稱為女性基因的Wnt4如果發生突變,也有可能造成人的同性戀傾向和行為。但是,這種生物學基礎并不能改變人類繁衍必須依靠兩性結合并交換染色體的自然屬性和科學本質。而正是基于這一點,社會才賦予了婚姻的定義、準則和行為。
如果要讓同性婚姻更具說服力,需要改變婚姻的傳統定義,即婚姻不是為了繁衍后代,或者說,即便婚姻是為了繁衍后代,也可以以不用男女兩性直接結合交換遺傳物質的做法,而采用借用他人的生殖細胞進行人工妊娠,以撫養孩子。
如果不是為了繁衍后代而只是為了愛而結合,能成為婚姻的唯一或主要理由并且得到法律和文化的認同,則同性婚姻就可能獲得更多的甚至更廣泛的支持。因為愛(有性行為的愛)當然可以是男女之間的,也可以是男男之間的以及女女之間的。改變婚姻的定義、準則和行為,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同,但這將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
這一點,羅伯茨也說得很清楚了:如果你是贊成同性婚姻的美國人,不管你是什么性向,請慶祝今天的判決。慶祝你們終于達成了一個渴望已久的目標。慶祝你們獲得一種新的表達忠誠的方式。慶祝你們所獲得的新的福利。但是,請不要慶祝憲法的成功。憲法和同性婚姻完全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