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荃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才能進入卡內基音樂廳成為像郎朗那樣世界一流的音樂家,大部分人都會告訴你:練習、練習、再練習!
埋頭苦練是通往卡內基殿堂的唯一途徑。
那通往哈佛這樣頂尖的名校是否也是一樣?
幾乎所有目標是常春藤盟校的高中生都是這樣認為。所以學霸都擁有傲人的4.0成績及一系列必備的大學課程水平。然而,因為大家都有如此完美的學業成績,所以光靠這一點當然分不出高下。
于是,課外活動成為下一廝殺的戰場。你是校足球隊隊長,那我必須是排球隊長;學生會會長、全國優秀學生組織,每一個大大小小的社團組織都是兵家必爭。還有各種出奇招的暑期活動,去年一位朋友陪女兒回中國的偏遠山區教英文,本來以為她這樣漂洋過海的下鄉義務服務一定能出奇制勝,一枝獨秀,后來才發現,其實這樣的活動都普通到已經有專門安排這類志愿者下鄉的“課外履歷”的組織了。
還沒走出校門,履歷表就早早成為全美所有莘莘學子的競爭戰場。
然而,擁有上述頂尖的學業及履歷,你就以為進哈佛這樣的一流名校可以高枕無憂?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若是如此,那哈佛每年的招生數量至少要翻倍才行!”哈佛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說。
其實,哈佛每年的新生錄取率只有5.9%,因此,招生委員會必須運用其他并不那么具體的衡量標準來取舍每年投遞來的海量新生履歷。
前不久,在科羅拉多州艾斯本學院的創思節上,哈佛校長福斯特向全美家長宣布了她個人總結的“如何進哈佛大學”提示:讓別人對他們感興趣!
就是這么簡單。她建議學生家長應從小就鼓勵子女追求個人愛好,從而發展出真正的屬于自己的,而非外在強加塑造的,獨特、有趣的人格。讓別人感興趣是擠進哈佛大學的最佳秘方?這論調乍聽起來有點撲朔迷離,像是不切實際的理論高調。然而細究之下,它其實是真正了解哈佛招生內部運行者的精辟之言。
哈佛的招考官是以這樣的態度和原則挑選適合的學生:1.尋找理由錄取學生,而不是拒絕;2.招收多元化的學生;3.從各類學生材料中找到學生的特點;4.學生成績只能證明他們的學術能力;5.從學生的家庭和環境做評估;6.整體評估,不要局限于學生的排名、成績。
新生招考官外表風光權威,彷佛手操生殺大權,但今年六月哈佛校報Crimson上卻有招考官大吐職業苦水,因為人類的天性是渴望帶給別人快樂,而非痛苦,因此,每一封拒絕信也讓他們倍感沮喪。
一名招考官最大的快樂是站在委員會前成功地為申請者爭取到錄取的戳章。這樣他就可以驕傲地想象自己為了此青年學子創造出了一個夢想成真的人生機會,甚至可能成為哈佛催生出的另一個垂名青史的奧巴馬或扎克伯格。
但哈佛的錄取率只有5.9%,即使是招考官也需要一個獨特、有趣,能引人注目的“產品”,才能發揮所長推銷給招生委員會。
滿分的成績及履歷比比皆是,它無法讓你脫穎而出。
所以,福斯特校長說:“讓你的孩子獨特、有趣,使人眼前一亮!”
因此,要想進入哈佛,除了頂尖的成績及履歷,還需要你不迷失自我,不淪為一個只有完美外在的木偶學霸。讓自己變得獨特、有趣,哈佛的大門將為你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