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臥底高考,有功乎,有罪乎
近日“某報記者臥底替考組織參加高考曝光跨省團伙”的新聞引各方關注。當日語文考試結束前,警方對涉事記者進行了控制。有網友認為記者主觀上無替考意圖,客觀上無實質替考舉動,更不會產生替考后果,他為揭露替考搜集證據,最后也確實舉報了,不應認定是“替考”而進行處罰。你怎么看?
@艾九淵:這一行為的出發點是好的,“臥底”做法在我看來也是可取的,但是由一個記者來做這件事逾越了吧,雖然記者、媒體在社會上起了很好的監督作用,但是這件事還是由教育考試院或警方來做比較好,畢竟高考是一件很嚴肅的事,不相關人員還是少摻和的好。
@張起靈就是任性:揭露是好事,加強了高考的公平性。但是替考的話,我覺得不能發揚,更不能給予好評。還是通過別的正當途徑來揭露吧。
@川柳惠子:就從替考人員能夠混進考場,并參加高考來說,這就是監考員和相關機構的疏忽,如果記者沒有揭露這一事實,那么對于那些寒窗苦讀那么多年的學子來說,是多么不公平啊!
@天貓代購:警方應該去控制的是那些替考的人,記者的主要動機是揭露替考,而不是參加替考。功大于過。
@過去、是回憶:我覺得該記者的行為值得肯定,雖說方式不太妥當,但是給打擊替考風氣出了力,同時也提醒有關部門要加強管理。當然,如果記者可以事先跟警方通氣合作,這樣就可以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說到他你怎么不笑了:我認為記者的行為值得肯定。因為替考原本就是違法行為,記者可以很大程度地打擊違法組織,促進高考的公平性,給我們廣大考生更加透明的平臺自由競爭,這有什么錯誤可言?
如何看待大學生炒股
近日,記者對“大學生炒股”進行了調查。參與調查的人員中,有31%的大學生在炒股,其中26%的炒股學生投入了5萬元以上。大學生炒股的本錢多來自家長,目的是“想趁牛市撈一筆”,很少有人考慮虧損。有人認為,這是大學生豐富社會經驗,避免與社會脫節的表現;但也有人認為,這樣做是大學生忘記天職,舍本逐末的表現。對此,你怎么看?
@吉吉Boice:可以使大學生有一定的社會經驗,這于以后的就業也是一種資本。也可以鍛煉大學生的頭腦,是可以提倡的呀。
@晚霞明雨收天霽:大學生們可以練練手,但不要太專注,適應社會各項技能是大學生必備的,但不能犧牲學習的時間,不要忘了自己上大學的目的。
@愛你呦:如果有經濟條件炒股或是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是可以鼓勵的,畢竟這也是社會實踐的一種方式,但是不值得在所有學生中提倡,首先學生沒有太多錢,其次學生的本職是學習。
@Lovesy:大學生炒股也可以算是跟進社會潮流的體現,但是最好是在能夠保障自己學業順利的情況下進行,如果炒股的資金也是親手賺來的,那才是中國好大學生。
@二狗:現在的大學風氣也是越來越浮躁了,很多大學生連自己學的專業知識都說不出個一二,還要去炒股?我自認為,應該先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再去想那些錦上添花的事情。
@繁星:大學生炒股也算是主動與社會接軌,如果大學生總是在象牙塔里面關著,對外界社會全然不知也不是什么好的事情,學校也可以做一些炒股方面的講座,包括怎么炒股和怎么擺好心態。
@DDD:大學生炒股是與時俱進的表現啊,也許就有哪個大學生在校園里展現出了自己炒股方面的天賦,成了中國股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