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霞,李玉梅
咯血是呼吸系統常見急癥之一,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內科保守及外科手術作為傳統治療大咯血的方法具有局限性,不能完全滿足臨床病人需要。介入治療具有微創、安全、有效、可重復性高、快速控制出血等優勢,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治療咯血病人[1-3]。由于介入手術屬于侵襲性操作,加之病人對手術過程陌生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往往會使病人產生恐懼和焦慮,甚至出現血壓升高、脈搏加快等軀體性應激反應,還可能導致病人咯血的加重[4]。為此,我科護士在介入手術前運用自制圖片指導手冊對咯血病人進行宣教,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急診科病房住院初次接受介入手術的咯血病人140例。介入手術前測量病人生命體征,均在正常范圍,無手術禁忌證,入選病人均知情同意。隨機分為兩組各70例。圖片組男37例,女33例;年齡(58.0±6.8)歲;學歷:初中32例,高中(中專)26例,專科9例,本科3例。對照組男38例,女32例;年齡(56.0±2.7)歲;學歷:初中34例,高中(中專)23例,???1例,本科2例。兩組病人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責任護士病人入院當日采用《護理常規》中書面與口頭教育相結合的方法對病人單獨進行宣教,內容涉及心理護理、飲食,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的相關指導,并發癥的觀察等方面。
1.2.2 圖片組 由責任護士于病人入院當日,在常規健康宣教基礎上,應用圖片進行指導。介入手術前,為病人提供通俗易懂的介入治療咯血病人指導手冊,護士在床旁對每例病人單獨進行閱讀指導。指導手冊包括4部分內容:①介紹介入手術的地點,手術前的準備工作,包括飲食、睡眠和練習放松的方法;②咯血病人介入手術流程圖及相關解釋,包括麻醉方法介紹、手術過程中采取的體位、呼吸的方法和如何配合醫師;③手術后相關注意事項,包括術后進食時間、進食方法、臥床休息時間及肢體制動時間等;④自我監測的方法及并發癥的觀察及預防。責任護士術前指導后請病人復述術后飲食、體位及砂袋壓迫時間,并對著圖片再次講解患肢活動方法、并發癥的防治等。同時指導病人做好自我調節,如教會病人意念高度集中以及身體放松的程序等,幫助病人選擇適合個體的應對技巧。
1.3 評價指標
1.3.1 生理指標 介入手術前15min、手術安返病房后30min由病房責任護士測量并記錄兩組病人手術前后的血壓、心率;手術中由導管室護士測量并記錄血壓、心率,比較兩組病人在介入手術前、中、后的血壓和心率變化。
1.3.2 介入手術所用時間 由導管室護士記錄醫生開始置入鞘管時間和拔出鞘管時間,比較兩組病人介入手術所用的時間。
1.3.3 介入醫生對病人術中配合滿意度 介入治療結束后,由導管室護士對醫生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了解介入醫生對病人介入過程中的配合情況是否滿意并進行滿意度評分。
1.3.4 病人對護士健康宣教滿意度 介入治療后病人從導管室回病房30min內,責任護士對病人發放滿意度測評表,了解病人對介入治療的宣教和指導是否滿意并進行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的差異性比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的差異性比較采用非參數檢驗。
2.1 兩組病人介入手術前、中、后血壓及心率變化(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介入手術前、中、后的血壓和心率變化(±s)
組別 例數 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 心率(/min) 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 心率(/min) 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 心率(/min)圖片組 70 126.75±16.17 80.05±7.65 78.59±11.55 137.58±16.09 81.25±9.28 79.85±10.05 127.86±12.85 77.46±6.54 81.75±9.65對照組 70 128.55±16.85 76.65±10.75 79.45±7.65 138.01±18.14 86.33±9.24 95.24±9.88 128.54±12.78 79.43±7.65 82.12±8.01 t值 -0.378 1.625 -0.456 -0.102 -7.024 -9.213 -0.204 -1.240 -0.143 P 0.702 0.105 0.645 0.923 0.043 0.027 0.835 0.215 0.883
2.2 兩組病人介入手術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介入手術時間比較(±s) min

表2 兩組病人介入手術時間比較(±s) min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圖片組 70 42.00±9.95對照組 70 57.00±8.65注:t=-2.648,P=0.000。
2.3 兩組病人對健康宣教滿意度及手術醫師對病人術中配合滿意度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對健康宣教滿意度及手術醫師對病人術中配合滿意度比較 例(%)
3.1 圖片指導對介入治療的意義 病人對突發的咯血毫無思想準備,往往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表現為恐懼、緊張,隨即出現憂慮、失望等復雜的心理變化;不良情緒會導致病人咯血量增多,加上在簽訂介入手術知情同意書時,隨著醫師的談話和在給病人、家屬介紹手術方式以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和意外情況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病人的心理壓力。術前自制圖片指導關注了病人各個方面的需求,改變了以往護士單純的口頭宣教,注重圖文并茂,充分發揮了病人的視覺、聽覺和參與熱情[5,6];同時,通過參與有效地分散了病人的注意力,減輕了病人的恐懼和不安。在病人介入手術前給病人發放色彩鮮明的圖片手冊,并認真進行講解和宣教指導,使病人輕松獲得相關手術信息和知識,消除陌生感,同時指導病人練習腹式呼吸等放松方法,根據配圖的文字說明可以很容易掌握各步驟的應對措施,手冊中信息可以在手術過程中在病人頭腦中再現,幫助病人應對手術中出現的不適。表1顯示,圖片組病人的舒張壓和心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2 術前圖片指導提高了病人手術過程中的配合度責任護士在術前按照圖片手冊詳細講解了整個手術過程的相關知識,根據每張圖片分步驟講解手術中的配合及術后并發癥的預防,病人手術過程中不再感到陌生;因此,當手術醫生要求配合時,病人能夠按醫師的指示進行配合,使手術能夠順利進行,明顯縮短了手術時間。同時,由于病人在手術中的默契配合,大大提高了手術醫師對病人的滿意度,使得醫患雙方心情愉悅,促進了醫院精神文明的建設。
3.3 圖片指導手冊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責任護士術前利用手冊上清晰的圖片,使病人獲得直觀的感覺信息,易于接受相關的知識;術后及時反饋,根據需求對照圖片重點指導。由于病人在治療的不同階段需求的內容有所不同,護理人員要根據病人的需求分時段進行宣教,注意連續性和階段性,不可在同一時間內一次性灌輸。本研究發現,由于指導時間和方式的靈活性,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咯血病人在介入治療前進行圖片手冊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醫生的認可;提高了手術過程中病人的配合度。圖片指導手冊使病人更直觀、更容易接受相關手術知識和掌握配合方法,消除陌生恐懼感,明顯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有效縮短了手術時間,提高了醫患雙方的滿意度。
[1] Shigemura N,Wan IY,Yus C,etal.Multidis ciplinary management of life-threatening massive hemoptysis:A 10-year experience[J].Ann Thorac Surg,2009,87(3):849-853.
[2] De Gregorio MA,Medrano J,Mainar A,etal.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massive hemoptysis by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Short-term and long-term follow-up over a 15-year period[J].Arch Bronconeumol,2006,42:49-56.
[3] Ustunsoz B,Bozlar U,Ors F,etal.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Experience with 10cases[J].Diagn Interv Radiol,2006,12:43-46.
[4] 劉文惠.心理干預與住院咯血患者康復相關性研究[J].實用全科醫學,2006,4(1):72-73.
[5] 李玉梅.圖片式健康教育對氣管鏡檢查患者的心理作用[J].上海護理,2013,13(3):15-17.
[6] 吳海英,金紅芳,宋亞軍.圖片手冊應用于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健康教育 [J].護理學報,2012,19(6B):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