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端端
一些地方單位掛鉤扶貧早已推開,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區域經濟持續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實效。然而,不得不說也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單位到掛鉤點扶貧只是走走看看,用提著油和米象征性的走訪慰問來代替扶貧救困;有些單位下派掛職干部,文件出臺一堆,掛職干部卻不駐村、不入戶,工作與原單位根本沒脫崗,只是走形式,應付檢查;有些不結合村莊實際,盲目克隆,通過項目資金來貫徹掛鉤單位的扶貧意圖,強制資金或項目“注入”,釀成“扶貧羊”變“餐桌羊”的笑話比比皆是;有些單位掛鉤扶貧急于求成,定位失準,眉毛胡子一把抓,妄圖全面開花,結果導致扶貧工作一敗涂地,如此種種掛鉤扶貧亂象不僅讓群眾傷心流淚,更嚴重影響黨委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其實,扶貧就是為了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扶貧工作是一個長期而艱辛的工作,掛鉤單位要耐得住性子,慢中出細活,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因地制宜,為群眾多扶持產業。幫扶助困,切忌摟草打兔子,雨過地皮濕。
扶貧要慢中出細活。貧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扶貧絕對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得住性子,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部門掛鉤扶貧要切合單位職能、性質,真正沉下去,多一些深入調研,多一些智力扶貧,通過創辦農民學校、開展技能培訓等方式,讓農民掌握一技之長,解開貧困枷鎖,激活發展的內生動力。堅決摒除單純送金錢送物質的“灌輸”,要把送政策、送項目、送資金,與送知識、送教育、送人才、送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扶貧開發與農民素質提升的良性互動,不斷增強農村“造血”功能。扶貧要增強緊迫感,真抓實干,不能光喊口號,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鍥而不舍、馳而不息地抓下去,不讓貧困人口在全面小康進程中掉隊。
扶貧要精準發力。習近平總書記說:“要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掛鉤單位和領導干部對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創新思路方法,善于因地制宜,注重精準發力,充分發揮貧困地區廣大干部群眾能動作用。在扶貧工作中,掛鉤扶貧單位要定位好角色,把錢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發揮拔窮根的作用,切莫唱獨角戲,盲目照搬照抄。要建立扶貧制度,完善政策支撐體系,由政府扶貧轉向政府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的有機結合,扶貧工作在調研上再深一點,更貼近群眾一些,多聽群眾意見,在群眾“最盼”上贏民心,在群眾“最急”上用真情,在群眾“最需”上辦實事,切實解決群眾的小事、實事,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讓群眾真正感受到實惠。
扶貧要統籌兼顧。實踐證明,越是經濟欠發達的地方,越需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越需要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因此,掛鉤扶貧要堅持與基層組織建設結合,要以一對一掛鉤聯系、進村入戶駐點幫扶為載體,持續幫扶,所聯系的貧困村不脫貧,掛鉤部門不脫鉤,進一步密切機關與基層的聯系。掛鉤單位要深入農村調查研究,協助貧困村選好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形成一個覆蓋全面、功能健全的基層黨組織體系,打造一支素質較好、作用突出的黨員、干部隊伍,健全完善一套便利管用、約束力強的制度機制,形成一個正氣弘揚、歪風邪氣難抬頭的政治生態,這樣才能加強貧困地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實現以扶貧工作帶動黨建工作、以黨建工作促進扶貧工作的雙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