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謙
悟性與新聞敏感是新聞記者必備的基本素質。所謂悟性,是指人對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新聞敏感是記者發現和識別新聞價值的能力,是記者政治和業務水平的集中體現,也是靈感思維在采訪活動中的體現。
新聞記者的頭腦,應該是永遠處在興奮工作狀態下的一張雷達網,它無時無刻不在搜索、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新聞信息。而當新聞敏感捕捉到有價值的線索后,記者的采訪、構思、寫作過程就由“悟性”來完成。從某種意義來上來講,悟性+新聞敏感=成功的記者。那么,怎樣才能提高記者悟性,鍛煉培養記者的敏感呢?
一、深入生活,勤于思考,積累經驗
在現今環境下,一個立志有作為的記者,在工作生活中應該有意識地鍛煉、培養自己的新聞敏感,要注意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論水平,熟知黨的方針政策,把握黨的中心工作和時代脈搏,并盡可能地深入生活、觀察生活、熟悉生活,在人們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去發現、捕捉新聞,不少好新聞就是這樣碰到的。
例如,去年以來,撫順市民在炎熱的夏季傍晚來臨之時,總是習慣性地去逛夜市,品嘗夜間美食大排檔。對此記者進行深入調查發現,首先在撫順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行的“城市轉型 打造不夜城”政策帶動下,各相關職能部門配合充分調動商家與市民的積極性,成功打造城市多個夜晚商業聚集區。
對此,記者結合市民、商家與政府相關部門三方的立場,寫出了《萬種風情“夜經濟”》的三篇系列報道,由夜間特色活動亮點、突出聚集區概念以及夜經濟文化內涵三部分組成,分三次在《撫順新聞》播出。新聞采用了記者出圖像、解說詞、現場采訪,專家訪談述評結合的形式,全方位多側面贊揚了“夜經濟已成為撫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熱詞,成為撫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加速器、城市繁榮的新引擎”的開篇主題。片子播發后,得到了一致好評,并使很多市民去體驗“夜經濟”帶來的歡樂與實惠。在長期的新聞工作實踐中,幾乎每位多思的記者都有過類似的經驗,它說明了一個道理:新聞敏感是突發的,但它又源自于記者長期工作的經驗和知識的積累。
二、自我加壓,深入一線挖掘新聞,增加自身新聞悟性
一個有事業心和責任心的記者,心中永遠有努力追求的目標,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更要獨出心裁、另辟蹊徑、獨樹一幟、標新立異,努力提升自己的新聞悟性。對此,記者不僅要掌握各種體裁的寫作技巧,而且力求做到形式和內容上的完美統一。
例如,2014年除夕夜,記者主動聯系撫順市望花區樸屯派出所,與派出所民警共同為市民守歲。采訪當天,該所深入轄區所有除夕夜營業場所進行檢查。片子開頭簡單交代新聞背景后,接下來全部采用現場真實、感人的畫面和同期聲,并在必要時附以簡單字幕及配樂加以說明和烘托氣氛。新聞采用了記者出鏡進行現場報道,采訪自然、生動親切、感人,深化了新聞主題。記者正是憑著新聞敏感與悟性,并且恰當自如地運用了各種電視手段,使得一條原本很簡單的新聞“升值”,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廣泛好評。
三、不斷自我總結,進行自我完善與進步
隨著社會進步、時代的發展,各種知識都需要更新。新聞作品是引導輿論、領導潮流的,記者的思想觀念、知識水平更應該通過不斷自我總結來提高。因此,記者自己的一次采訪、一篇稿件、一個階段,無論成功失敗都應該總結一下,從中不斷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所以每個記者都應該樹立精品意識和競爭意識,一旦抓住好的新聞素材決不放過,力爭把它制成精品。既然我們新聞工作者選擇了黨的事業,就應該永遠保持創作的激情,辛勤耕耘,為人民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新聞精品。
(作者單位:撫順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