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中杰 付思宇 黃先鋒
(1.重慶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重慶 400074;2.重慶市大足區城鄉建設委員會,重慶 402360)
1.概述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我國交通建設事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在這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對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還需進一步的研究解決。公路工程造價具有數額巨大,依據復雜,層次繁多以及需要動態跟蹤調整等特點,使得其風險因素既存在內部之間的影響,也存在與外界因素之間的交叉影響而具有多層次性[1]。因此,本文運用網絡層次分析方法,通過建立網絡層次的風險評價模型,進行風險評價。
2.1分析問題
將公路工程造價風險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組合,形成風險指標元素和元素集R={R1;R2;R3;R4…Rn},正確合理的歸類。
2.2構建項目風險評語集
風險評語集是對公路工程造價風險各層次評價指標的一種語言描述,它是專家評審人根據公路工程造價風險指標采用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方法進行的一種評判。
V={V1,V2,V3,V4,V5}
2.3確定模糊判斷矩陣
通過單因素評價從而建立模糊關系矩陣。即確立從R到V的模糊關系。

2.網絡層次分析法的一般運算過程
2.4確定控制層中各因素的權重
進行模糊網絡分析法進行綜合評價時,權重對最終的評價結果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不同的權重有時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論。
2.5建立超矩陣及計算[2]
(1)通過元素集中各元素之間相互比較,由特征根法求得排序向量,即各元素的影響程度的排序向量。按照ANP原理,各排序向量構成未加權的超矩陣:

(2)將未加權的超矩陣每一列歸一化,得到加權陣A;按照式2-1,運用SuperDecision軟件處理數據即可得加權超矩陣:

3.網絡層次分析法在公路工程造價風險評價中的應用
3.1建立風險因素集
本文基于四川省綿陽市某一級公路工程,分析研究其在建設全過程中引起工程造價問題的風險因素,建立了公路工程造價風險因素集
第一層:總目標因素集
R={R1;R2;R3;R4}={前期階段風險;設計階段風險;招投標階段風險;施工階段風險}
第二層:子目標因素集
R1={R11;R12;R13;R14;R15}={工程地質初勘不精確;特殊地質認識不到位;技術標準定位不當;方案比選粗糙;估算編制風險}
R2={R21;R22;R23}={路線定勘不準確;設計深度不夠;概預算編制風險}
R3={R31;R32;R33;R34}={招標方式不當;資格審查不嚴;評標風險;合同簽訂風險}
R4={R41;R42;R43;R44;R45}={施工技術風險;管理水平風險;工程變更風險;價格上漲風險;工期拖延風險}[3]
本案例中上述風險因素之間關系密不可分,根據它們之間的關系,建立圖3-1的網絡層次風險評價模型。子目標因素進行單因素評價,通過回收、整理和統計調查表,得到判斷矩陣,根據上述計算步驟計算并借助SuperDecision軟件處理,最終得到各公路工程造價風險因素的權重,如表3-1所示:

表3-1 各風險因素權重及排名
通過對表3-1分析可以看出,影響該公路工程造價的風險因素按影響程度依次為施工階段風險、前期階段風險、招投標階段風險、設計階段風險。
在施工階段風險中,施工技術風險是影響力最大的風險因素。在施工過程中應合理的選擇施工技術;加強對技術工人的培訓,提升他們的施工技術水平;適時地引進新技術、新材料,提高施工的效率。
在前期階段風險中,方案比選粗糙是影響力最大的風險因素。在前期階段可以多列出幾組比選方案,包括路線、路基、路面等的比選方案,通過詳細的技術經濟論證,選擇最優的方案。
在招投標階段風險中,評標風險是影響力最大的風險因素。在這一階段中應著重強調評標過程中的控制。
在設計階段風險中,路線定勘不準確是影響力最大的風險因素。在設計階段,應通過反復地推敲確定路線,通過詳細地地質勘察獲得準確的地質評價,為道路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4.結論
運用網絡層次分析法,通過建立網絡層次風險評價模型,較準確地反映出了各因素間的相互交叉影響關系,經過定量分析,得到的各風險因素權重值較準確地反映了公路工程造價風險大小,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從而可為公路工程造價風險的控制提供科學的依據。

圖3-1 基于ANP的公路工程造價風險評價模型
3.2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構建項目的風險評語集
V={風險高,風險較高,風險中等,風險較低,風險低}
={V1,V2,V3,V4,V5}
3.3確定判斷矩陣
為了綜合評價公路工程造價風險,本模型邀請到項目經理、熟悉此項目的專家等20人組成評審團,讓他們對上述的
[1]仇一顆,仇勁松.基于灰色層次法的公路工程造價風險評價[J].公路工程,2009,08
[2]張瑋,張衛東.基于網絡層次分析法 (ANP)的PPP項目風險評價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12,10
[3]郭強.淺議公路工程造價風險控制 [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