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I 紀鵬飛
“互聯網+”如何撬動專用車行業
本刊記者 I 紀鵬飛
一進入卡車的駕駛室,便是一張舒適的床,作為司機,你告訴卡車今天要去裝貨,卡車便按照指令自行啟動,駕駛室內的智能系統會問你是否要播放喜歡的音樂、枕頭的高度是否滿意……這或許就是未來互聯網時代卡車司機的工作和生活寫照。
不要認為上述情境遙不可及,“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無限遐想,也將把這些遐想變為現實?;ヂ摼W時代的專用汽車將有什么變化?哪些技術可能會深刻影響現有的產業形態,我們不妨來看看。
自從谷歌在2009年啟動了對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究,這項技術正式浮出水面。無人駕駛汽車的重要意義在于,它能夠自行辨認道路進行駕駛,所有行動都基于海量的數據收集和分析,頗具大數據時代風范。在無人駕駛汽車上路之前,所有數據信息都經過詳細的分析和解讀,包括車道標記、路肩準確位置、交通燈、本地限速和高度限制等等。
繼谷歌之后,已經有奔馳、沃爾沃、日產等18家企業啟動無人駕駛項目。無人駕駛在乘用車領域炒得比較火,但有可能在商用車領域率先得到實際應用。戴姆勒CEO蔡澈就曾表示,無人駕駛技術在卡車上的應用潛力很大。事實上也是這樣,2014年漢諾威車展上,奔馳高調推出了無人駕駛未來卡車——Future Truck 2025。這款車車頭所搭載的雷達可以探測前方250 m距離內的障礙物,數據會傳給車輛的自動剎車系統、車身穩定控制系統以及道路預警系統,車輛的行駛路線則交給GPS導航系統負責。
在專用車領域,盡管沒有相關案例可尋,但是一些與專用車息息相關的行業卻走在前列。2012年,世界最大的礦用設備生產商俄羅斯別拉斯(BELAZ)完成巨型無人駕駛礦山自卸車樣車的生產。這款無人駕駛礦山自卸車從外表上看同一般的礦山自卸車沒什么區別,唯一的區別在于,該巨無霸的駕駛室內空無一人,操作完全通過司機的遠程遙控完成。遠端控制室的操縱器基本和駕駛室里一樣,區別只是聽不到發動機的巨響,駕駛室面前的多幅電腦屏幕顯示出車輛實地周圍的景象,具體操作就像玩電腦游戲一樣簡單,司機只需3天的訓練即可掌握操作技巧。據該公司負責人透露,目前該樣車還需解決遙控的距離問題,如果這個技術瓶頸被解決,這種無人駕駛車型可能在?;贰⒈ㄆ返雀呶_\輸領域發揮作用。在工程機械領域,日本工程機械廠商小松一直積極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和傳感器等,致力于開發可實現無人駕駛和自動化操作的機械。2008年,小松開發出在礦山固定路線上高效行駛的超大型翻斗卡車的無人運行系統。2013~2014年,推出了雖需要駕駛人員但實現了整地和挖掘等自動化的推土機和挖掘機,即使是操作新手也可以完成復雜作業。近日,小松已研發出可通過自動控制開展整地和挖掘作業的建筑機械,目前技術的瓶頸是在工程現場的駕駛等基本操作仍需靠人完成。如果這些瓶頸能夠解決,很多作業類專用車復雜工況下的難題或許將迎刃而解。
汽車的誕生給人們的生活、工作等帶來了快捷與舒適,但不斷發生的交通事故時刻在提醒我們,汽車如果使用、操作不當,也會成為一個致命的武器。在現有的交通事故中,因駕駛員原因導致的交通事故占據很大比例。怎樣減少車禍、主動避免事故的發生?汽車智能防撞系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汽車自動防撞系統作為智能汽車的一部分,能夠自動發現可能與汽車發生碰撞的車輛、行人、或其他障礙物體,發出警報或同時采取制動或規避等措施,以避免碰撞的發生。
智能防撞系統目前在乘用車領域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廣,國際上如德國、日本、美國等先進的汽車生產國,在10年前就開始研究與開發主動防撞安全裝置,并且試車成功。2014年10月13日,豐田汽車宣布計劃于2018年前完成旗下所有車型“汽車智能防撞系統”的裝載,由此可見,智能防撞系統大面積的普及只是時間問題。
國內在較早之前對這項技術的研究還停留在實驗室,不過隨著汽車智能化的需要,先后有多家科技型企業宣布進入此項目研究。2014年7月19日,重慶正佳泰遠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發布了國內首款汽車自動防撞器。在商用車領域,汽車智能防撞系統目前多用在客車,而在卡車和專用車領域則尚未涉足。這項技術如果能降低成本和技術上有所升級,或許在專用車領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比如危險品運輸、煙花爆竹運輸等因追尾或者碰撞導致的事故層出不窮,如果使用這項技術的話,將彌補人和車的弱點,變被動為主動,變人動為自動,從根本上扼制追尾碰撞事故的發生,把運輸的安全性提高到一個空前的高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安全。在普通貨物運輸領域,因疲勞駕駛在高速公路引發的事故較為常見,汽車智能防撞系統對疲勞駕駛、注意力不集中、駕駛經驗較少的人員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車聯網最近可以說是風生水起。很多車企、通信公司和互聯網企業都加入了車聯網技術的研究,2015年1月22日,百度官方正式宣布,百度車聯網戰略將于2015年1月27日正式發布。至此,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在內的互聯網三巨頭全部參戰車聯網系統爭奪戰。
技術的進步隨時都影響著每個人,乘用車行業作為信息技術應用的先行者,享受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也領導著產業朝信息化發展的潮流。盡管乘用車企業已經在車聯網領域取得不少成果,但是用戶的用車習慣以及缺乏付費意識,導致車聯網的推廣并不順利。而專用車憑借政府的行政手段卻在車聯網應用領域走在了前列。交通部及各地政府要求“兩客一?!?、重型載貨汽車和半掛牽引車需要更新車載終端、所有新進入運輸市場的重型載貨汽車和半掛牽引車,都應安(加)裝北斗兼容車載終端,并接入全國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服務平臺。從2013年6月1日起,凡未按照規定安(加)裝的車輛,不予核發或審驗道路運輸證,這就為車聯網的推廣提供了政策支持。
未來專用車肯定是朝著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以智能手機和汽車顯示屏為終端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集成,以及背后的服務提供商,將會成為新的驅動力,再次改變專用汽車行業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專用車在車聯網領域已經從概念走向應用,危險品運輸車、LED廣告車等產品都已經率先使用上各種新型信息化技術。2013年8月16日,中國首個房車車聯網智能系統終端——車易寶正式上線,通過系統可以掌握車輛的位置、零部件損壞情況、車況以便做維保服務;2014年10月9日,中國電信與江鈴改裝車聯合研制的江鈴全順物聯網智能救護車正式下線。2015年3月,一款叫智騏的互聯網新能源物流車研發成功,在“整車制造、車載智能BOX、智能PAD、合作運營商、云數據處理、APP研發”的車聯網系統下,該車可以幫助快遞員根據當天派件、收件情況,實時更新路線規劃,最大程度縮短行駛路程,省時間,提高效率……隨著科技的發展,車聯網技術有望在更多專用車上得到應用。
越傳統的行業,在互聯網時代,越有商業的機會,物流有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在信息和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物流行業已經改變原始的物流運作模式,全面推行信息化,實現智慧物流。
互聯網帶來智慧物流的同時,也可能會帶來跨界滲透,開啟“不務正業模式”,不是為了做物流而做物流。物流可以不賺錢,甚至可以免費,但是物流延伸出來的業態能夠盈利。物流業是最易于滲透到其他領域,比如在車輛、服務等領域都可以延伸。四川航空免費大巴的共贏秘訣就在于,它將傳統大巴運營的盈利轉嫁到了司機高價購買車輛、廠家低價供車、航空服務提升帶來乘客增加等環節。實際上,當前淘寶很多商品包郵的做法,將快遞費用轉移到商品銷售中去,已經給消費者造成了物流免費的假象,取得很好的效果,勢必對未來專用車的銷售和生產模式帶來一定的沖擊。
除此之外,跨界滲透也有可能盤活現有的產業形態。2014年12月9日,當樂視大佬賈躍亭通過新浪微博公布造車計劃后,樂視終于確定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無獨有偶,2015年3月31日,中航工業在北京正式上線運行了中航聯創平臺——“愛創客”。該平臺以中航工業已有的技術、設計、制造和產業鏈配套優勢資源為出發點,利用網絡的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優勢,激活內部潛力、協同外部資源,跨界擴展到全領域、全行業,打造“互聯網+開放創新+研發協同+智能制造”的開放式創新和聯合創業平臺。
盡管暫時沒有互聯網企業宣布進入專用車行業,但是跨界交流的趨勢已經愈發清晰。這些來自其他領域的沖擊和不一樣的造車理念,將會給包括專用車在內的整個汽車行業帶來有益的借鑒和啟迪。或許基于互聯網思維的開放性,專用車未來與各領域廠商的合作也充滿了更多的可能性,包括互聯網公司,甚至消費類電子產品像家電企業,都可能加入新的產業融合趨勢中來,而更多有實力的專用車企業或許跨界到其他行業,顛覆現有的產業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