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科學研究院 曾海鵬
探討我國專用汽車企業國際化發展的影響因素
機械科學研究院 曾海鵬
我國是世界最大汽車生產國與需求國,近年來我國專用汽車企業在產品研發、制造工藝、裝備技術、品牌建設方面不斷地積累、提升和發展。隨著國家強力推動“走出去戰略”政策,我國專用汽車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是必然趨勢。本文按照影響專用汽車企業國際化發展的三個層面,對現有企業國際化發展理論進行整理和歸類,分析了各種理論之間的內在聯系,用這些理論對我國專用汽車企業國際化發展剖析研究,分析我國專用汽車企業國際化發展的影響因素,為我國專用汽車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一份重要研究資料。
1.國際分工深化
國際分工指世界各國之間的勞動分工,是國際貿易和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基礎。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建立于國內分工基礎之上的國際分工不斷深化,為中國專用汽車企業從事專業化生產、參與國際分工提供了競爭平臺。全球價值鏈理論認為,處于全球價值鏈上的企業進行著從產品開發、生產制造、營銷和售后服務、循環利用等增值活動,許多企業共同完成一種產品或在國際分工中只從事同一產品某些環節的生產,這在理論上為中國專用汽車企業參與國際分工提供了可能性。
在上世紀80年代國際產業轉移大背景下,歐美制造業大批向亞洲轉移,我國推行改革開
本文按照影響我國專用汽車企業國際化發展的三個層面,對現有企業國際化發展理論進行整理和歸類,分析了各種理論之間的內在聯系,用這些理論對我國專用汽車企業國際化發展剖析研究,分析我國專用汽車企業國際化發展的影響因素。放政策,推動了我國專用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2004年中集車輛(集團)公司的半掛車產品大批量進入歐美市場,此后三一、中聯重科、徐工等一批優質企業在產品出口、海外并購建廠等方面發展迅速。
2.政府政策
政府政策將給專用汽車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帶來影響。寬松的、積極的政府政策可以促進專用汽車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反之則有可能阻礙專用汽車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哈佛商學院波特教授強調了政府的作用,他認為政府可以努力的方面主要包括:發展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市場力量降低成本、執行嚴格的產品、質量和環境標準、限制產業競爭者之間的直接合作、鼓勵投資、放松管制、推動強有力的國內反壟斷政策、反對貿易管制等。
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提出,在2010年前使我國成為世界主要汽車制造國,汽車產品滿足國內市場大部分需求并批量進入國際市場;2014年商務部頒布實施新修訂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2013年工信部放寬專用汽車行業準入政策,目前已有近百家新增企業獲取準入資質。在此背景下,我國專用汽車企業在產品出口、境外并購建廠、為境外企業代工(OEM生產)、CKD境外組裝等業務蓬勃開展起來。
3.國內資源
國內資源狀況直接影響國內專用汽車企業國際化發展。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斯密認為,在一個自由市場競爭的社會里,任何國家都具有其他國家所不具有的絕對天然優勢,根據優勢進行分工生產,并開展國際貿易,可以實現人類福利最大化。英國經濟學家李嘉圖認為,不同國家和地區根據自身所擁有的比較優勢原則,來選擇生產什么產品和提供什么服務,最后通過雙方的經濟貿易交往活動,可以使參加交易的雙方受益。赫克歇爾-俄林理論認為,商品的價格差異是國際貿易的基礎,而商品的價格差異追根溯源是由各國的生產要素差異引起的。
經過近20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專用汽車行業公告內企業已近1 000家,分布全國各地,積聚的行業產能已遠大于國內需求;在組織結構方面,已有近10家左右的大型企業集團,上百家個性化、專業化工廠,企業組織形式多樣,能滿足參與國外合資合作各種經濟規模形式的需要;在產品結構方面,國內已沉淀5 000余種專用汽車產品,基本滿足國民經濟建設的各個方面;在產品技術及來源方面,我國大部分專用汽車企業已基本構建自主研發、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研發體系;在配套體系建設方面,專用汽車上裝零部件產業發展迅速,除控制性元器件、部分液壓閥件等與國外發達國家尚有一定差距外,大部分專用汽車上裝零部件具備自主設計和制造能力,部分配件甚至是全球主要出口商。總體而言,國內專用汽車行業資源豐富度較過去有很大提高,基本滿足走出去的需要。
4.重大機遇
機遇包括重要發明、重大技術變化、投入成本的劇變、外匯匯率的重要變化、生產要素、供求狀況的重大變動以及其他突發事件,如戰爭等。機遇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打斷事物的發展過程,使原來處于領先地位企業的競爭優勢失效,專用汽車企業如果能順應局勢的變化、利用新機會便可以獲得競爭優勢。當然,機遇對于競爭優勢的影響不是決定性的。同樣的機遇可能給不同的企業帶來不同的結果,能否利用機遇以及如何利用,還是取決于其他內外部因素。
在未來相當時期內,我國經濟將進入整體協同發展新常態,京津冀協同發展、自貿區建設、一帶一路等大事件,將使我國專用汽車的需求出現以下變化和機遇:工程類車輛大市場西移,部分市場前置到中亞、東南亞地區,東部地區轉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需求車型;物流類車型在居民消費能力持續增長的環境下,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等行業快速發展,新型環保、節能、高效、輕量化、新材料、新工藝集一身的新型物流車輛將會呈現爆發式增長;城市化、新農村建設,將引導城市服務類專用汽車的多元化、自動化、智能化發展。可以說中國的改革開放環境是國內專用汽車行業重大的發展機遇期。
1.產業創新
專用汽車企業國際化發展有尋求資源、開拓市場等多重目的,而產業創新也是影響其國際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國內專用汽車行業在產業創新方面已做過多年的嘗試和探索。首先,在產業集群發展策略上,如山東梁山地區形成的半掛車及相關產業集聚區,湖北隨州地區的罐式車生產集聚區,這些地區及車型已做到人均生產效率、配套資源成本、生產周期等方面國內較高水平;在工藝創新方面,在新型節能、輕量化、新材料運用等因素推動下,國內工藝創新速度明顯加快,部分工藝水平已達到世界先進行列;企業管理水平是制約國內專用汽車行業進步的重大障礙,近年來在專用汽車龍頭企業三一重工、中聯重科、中集車輛等一批優秀企業的帶領下,模仿跟蹤效應在不斷放大,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2.市場需求
國際市場需求增長,有利于擴大產品出口,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擴大國內市場需求則有利于形成規模經濟,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服務水平,也有利于我國在國際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波特認為,一個國家本國需求條件是一個行業一個產品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企業的投資、生產和營銷首先考慮本國需求,國內市場是企業“市場導向”的真正含義。企業從本國需求出發建立起來的生產方式、組織結構和營銷管理是否有利于進行國際競爭,是企業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
在未來10年,我國經濟增長有望維持7%左右。專用汽車行業服務于國民經濟各行各業,與國民經濟增長高度正相關,保證了我國專用汽車市場需求的高基數。
3.市場結構
外部市場競爭的不完全是專用汽車企業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巴克利和卡森在企業市場內部化理論中提出,因外部市場存在廣泛的不完全競爭,引發企業市場內部化的出現。不完全的外部市場存在著種種不確定的因素,使得公司間的交易成本增大,導致利潤率降低。于是,跨國公司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建立海外子公司、分公司或避稅地公司,建立起公司內部市場并取代部分外部市場,使資源和產品在公司內部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并通過內部的轉移價格,達到公司獲取總利潤的最大化。
雖然我國專用汽車產業基礎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差距,但與東南亞、中東、非洲、中亞等地區相比有著明顯的優勢。2010前,這些地區的專用汽車(包括二手車)大量從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進口。因此,東南亞、中東、非洲、中亞等地區是我國專用汽車企業巨大的市場機會。
4.邊際產業
邊際產業是指本國已處于或即將處于比較劣勢的產業。1978年日本一橋大學教授小島清運用比較優勢原理,提出了“邊際產業擴張理論”,該理論認為一國應該從已經或即將處于比較劣勢的邊際產業開始對外直接投資,并依次進行,其結果對投資國與被投資國都有利。我國工程類和運輸類專用汽車年產量約占國內專用汽車年總產量的60%以上,且產能過剩,處于惡性競爭狀態。按國際產業轉移規律,這類產品應向東南亞、中東、非洲、中亞等國家和地區進行轉移,就如過去大量制造業由歐美向亞洲、向中國轉移規律一樣。針對我國人口紅利透支、土地成本、融資成本、管理成本等過高的情況下,這些產品轉移出口的條件已基本成熟,是國內專用汽車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有利時機。
1. 企業產品
哈佛大學教授雷蒙德·弗農提出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認為,產品和人的生命一樣,要經歷形成成長、成熟、衰退這樣的產品生命周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與產品生命周期密切相關。在產品成長期,主要進行出口貿易,一般不對外進行直接投資;在產品成熟期,可在經濟技術水平相近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在產品衰退期間,可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進行直接投資。
2.企業素質
毫無疑問,專用汽車企業的產品開發、制造工藝、企業戰略、企業文化等企業素質,在國際化發展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它制約著企業和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3.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能使企業獲得降低生產成本的競爭優勢。在追求規模經濟的過程中,企業必須向海外市場擴張。英國國際投資經濟學家鄧寧認為,企業的規模經濟優勢主要表現在市場開拓能力強,生產費用節省,容易由國內生產國外銷售向國外生產國外銷售轉型,繞過貿易壁壘能力強等。
我國汽車起重機、混凝土泵車、混凝土攪拌車、半掛車、自卸車等專用汽車產品已基本形成規模經濟,也已形成一批較有實力的企業,如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中集等,產品和企業已具備向海外市場擴張的條件。
4.融資能力
我國專用汽車企業迫切需要擴大規模,增加投資。然而專用汽車企業始終面臨著各種融資約束,嚴重制約了我國專用汽車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國內專用汽車企業在融資能力方面處于兩極分化狀況,大量民營企業在國家金融政策管控下,融資困難,但多數國有企業融資較為容易,部分民營大型企業擁有自己的融資平臺,總體上說,目前國內只有部分企業融資能力較強。本屆政府通過金融體制改革、自貿區的建設,釋放了積極的金融政策信號,為未來國內專用汽車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國內融資和運用國際資本的路徑和條件將會更加成熟和多元化。
5.國際化方式
國際化方式是指企業的產品技術、技能、管理訣竅或其他資源能夠進入他國的系統安排、統籌管理。從經營管理角度看,專用汽車企業有多種方式進入國外市場,這包括出口方式:直接出口和間接出口;契約方式:許可貿易、特許經營、技術轉讓、合同制造、交鑰匙工程等;投資方式:合資經營和獨資經營。專用汽車企業的優勢差異使得企業在國際化發展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鄧寧指出,對外直接投資必須具備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和區位優勢,出口貿易只需具備前兩種優勢,單純的技術轉讓只需具備所有權優勢。因此,專用汽車企業選擇不同的國際化方式,會帶來投入成本、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的不同,這會影響到企業優勢的發展,從而進一步影響專用汽車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我國專用汽車行業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過程中已形成諸多國際化方式,如產品出口、OEM、CKD方式、收購海外企業、海外建廠等,在深化國際化發展的道路上,上述國際化方式將會放大和擴展。已形成的上述方式是我國專用汽車行業在國際化發展中積累的寶貴財富,也將對國內下一步國際化進程提供更多的經驗和借鑒。
通過對影響專用汽車企業國際化發展的宏觀因素、產業因素和企業自身因素三個層面的整理、歸類以及剖析分析,本文提出了我國專用汽車企業國際化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專用汽車企業有多種機遇、多種方式面向國際發展,選擇不同的國際化方式,會帶來不同的投入成本、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
1 汪少華,周景春,浙江小企業與大市場對接及其績效研究,浙江社會科學,2007.
2 馮正強,陳立龍,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市場進入方式選擇,國際貿易,2010.
3 史晉川,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報告,經濟科學,2012.
4 Lawrence S.Welch,Reijo K.Luostatinen.Inward-outward Connection in Internationalization[J].Journal ofInternational Marketing,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