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勝銀
“上方花海”主打“花文化”
夏勝銀

韓村河鎮“上方花海”溝域規劃項目,以萬畝“天開花海”建設為主體,形成了連接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全國十大名村”韓村河村的新結點。通過“一溝兩湖五產業,三線八區十二景”的空間布局,以“花海-農業景觀-山水景”和“寺廟-佛塔”為載體,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形成了探古、尋幽、賞花、覽奇為特色的溝域產業帶。
“上方花海”位于韓村河鎮西部,溝域面積65.4平方公里,涉及圣水峪、上中院、下中院、孤山口、羅家峪、龍門口、天開、皇后臺、二龍崗、西周各莊等十個村5047戶13799人。
溝域內自然環境優美,文化底蘊豐厚,有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云水洞、伊桑阿墓、龍門濕地生態園等旅游景點、名勝古跡17處,賓館飯店、民俗村星羅棋布。依托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以“花文化”為主打產業,以萬畝“天開花海”建設為核心區,“上方花海”正努力打造北京西南特色溝域產業帶。
溝域經濟契合了房山區山區建設轉型發展的需要,成為山區資源型產業轉型發展的新模式,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2013年韓村河鎮“上方花海”溝域被列為房山區政府實事工程之一,各職能部門將韓村河“上方花海”溝域建設列為重點扶持計劃,集成各項政策和項目資金達3.7億元。
生態環境優美是溝域的最大賣點,也是房山區溝域建設的重要突破口。
美化溝域大環境。韓村河鎮通過小流域治理、綠化造林等大規模生態工程建設,營造了山青水美的大環境,先后完成小流域治理10公里,綠化造林7395畝,形成萬畝森林景觀帶。
細化溝域局部小環境。重點對村莊周圍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全面清理垃圾、渣土、治理亂堆亂放、拆除違章建筑,對沿線全部村莊進行外立面粉刷,繪制外墻宣傳畫和標語;實施道路兩側綠化,建設路邊花園,安裝綠籬、護欄,改變過去雜草叢生、私搭亂建、垃圾亂堆亂放、污水橫流的農村臟亂環境,實現了灰瓦、白墻、綠籬、鮮花相互呼應的美麗鄉村。
鞏固溝域發展硬環境。韓村河鎮修復了“7.21”自然災害中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被損毀的水、電、路、公廁、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加固了登山步道、云梯、觀景亭、索道等旅游設施;建設了花海自駕公路、停車場、公共衛生間等工程,提升旅游基礎設施綜合水平,為溝域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環境。結合險戶搬遷工程,維修“7.21”洪災水毀房屋1529戶、新建342戶,改善了農民生活條件。
產業特色是房山區溝域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是山區農民增收的根本保障。韓村河鎮“上方花海”溝域依托特色優勢,抓龍頭、連農戶、拓市場,打造出“兩個一萬、三個一千”特色產業工程,帶動溝域內10個村農村經濟總收入、農民人均收入、勞動力就業同比分別增長13%、12%、8%。
培育特色產業。根據地域特點,開發農游結合特色產業——“天開花海”,現已建成對外收售門票的花海景區2000畝。景區農戶1020家,每年可獲土地流轉費318萬元,花海經濟效益70%分紅,戶均增收5000元左右。同時,帶動周邊“上方人家”新發展民俗戶63家。
做大傳統產業。借助“太湖牌上方山香椿”品牌和“羅家峪紅薯”傳統種植經驗,建設圣水綠洲萬畝香椿種植園和薯香苑千畝紅薯種植園。在擴大產業規模的基礎上,開發農產品深加工、特色餐飲、休閑體驗等相關產業,延長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引入高端產業。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參與溝域建設,改變過去單一產業結構,發展農業科普教育、農耕體驗、拓展培訓、休閑養老等高端業態。引入北京尚大沃聯福生態農莊,通過電子商務、DIY活動、拓展訓練項目等時尚銷售方式,帶動有機蔬菜產業發展;采取“QQ果場”經營模式,推出“游客親手入園采摘,最好的果子論個兒賣”的新型營銷模式,帶動果品種植業發展,種植面積擴大到1500畝;開發建設濕地養老公寓,引入龍門生態園、夕陽紅小鎮休閑養老產業等新型業態。
依托“天開花海”旅游觀光季系列活動,韓村河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輿論宣傳,極大地提升溝域知名度。
先后推出月滿中秋“煙花節”、“上方山杯”書畫攝影大賽、油菜花節、長跑節等系列“天開花海”觀光季活動,打造旅游品牌,吸引眾多書畫、攝影、自駕旅游愛好者和資深博客、婚紗拍攝者前來觀光游覽。
積極邀請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北京電視臺、搜狐、騰訊等主流媒體多角度宣傳旅游資源;在中央電視臺《鄉村大世界》、北京電視臺《尋找北京最美的鄉村》、《美麗鄉村》、房山電視臺《面對面》等欄目專題播出溝域建設成果宣傳片,向全社會展示韓村河鎮上方花海溝域建設成效。
同時,在溝域入口、龍門生態園、“天開花海”等主要道路、重點地段及景點醒目位置,設立大型宣傳牌、燈箱廣告、指示牌、道旗等標識標牌,起到長期固定的宣傳引導作用。截至目前,通過宣傳推介,溝域內接待游客數量和旅游收入同比增加17%和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