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石利民 何敏 王璇 喬夢凱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根據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特性和基因特征,分為甲(A)、乙(B)、丙(C)3型,病毒的分類反映其流行特征及對人類的危害程度,甲型流感病毒常引起世界性的大流行,乙型常引起局部暴發,丙型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現[1]。流感因其傳染性、波及面廣,蔓延迅速,是第一個實行全球監測性的傳染病[2]。加強流感監測及時發現流感病毒優勢毒株的變化及病毒的變異情況,為及時掌握流感的活動情況,明確流行株并及早發現變異株,為季節性流感的流行及流感大流行的預警提供參考依據,是流感防控和流感大流行應對的一項重要措施,還能夠為推薦流感疫苗組分提供科學依據[3]。
本文通過分析南京2011-2014年流感監測資料,了解流感流行趨勢及其病毒株變化特點,為本地區的流行性感冒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1.1 一般資料 監測哨點醫院及監測對象為南京市兒童醫院、南京市鼓樓醫院及南京市第一人民醫院,其均為本市國家級流感監測哨點醫院。哨點醫院對發熱38 ℃以上,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未服用過抗病毒藥物,發病3 d內患者采集鼻咽拭子,48 h內送至流感網絡實驗室進行標本檢測。
1.2 核酸提取 取200 μL鼻咽拭子標本加入臺塑生醫全自動提取試劑盒,按照臺塑生醫全自動核酸抽提程序對標本進行RNA核酸提取。
1.3 PCR擴增 按照試劑盒說明配置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型、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 系、乙型流感病毒Yamagata系、甲型流感病毒季節性H1、甲型流感病毒季節性H3、甲型流感病毒H1N1 PCR 擴增體系,按照試劑說明設置擴增條件,用ABI Prism7500型熒光定量PCR儀擴增反應。結果判斷和分析按照試劑盒判斷標準。
1.4 病毒分離培養與鑒定 對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的標本進行MDCK 細胞分離培養,MDCK細胞由國家流感中心提供。細胞培養收獲液用1%人紅細胞進行紅細胞凝集試驗,HA效價大于等于1∶16的陽性分離物采用流感病毒標準抗血清進行血凝試驗鑒定毒株型別,并提取核酸進行PCR擴增。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1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流感樣病例核酸檢測結果 2011-2014年本中心4個流感監測年度共采集流感樣病例鼻咽拭子標本9823例,報告流行性感冒病例1277份,陽性率13.00%。其中2011年共采集流感樣病例鼻咽拭子標本1714份,陽性數195份,陽性率11.38%;2012年采集標本1623份,報告陽性數病例332份,陽性率20.46%;2013年采集標本3034份,報告陽性數211份,陽性率6.95%。2014年采集標本3452份,報告陽性數539份,陽性率15.61%。其中2012年陽性率最高,為20.46%。2011年以B型和A型H1N1為主,2012年A型H3N2和B型為主要流行型別,2013年A型H3N2是優勢株,有少量B型和混合感染病例,2014年A型H1N1和H3N2,以及B型的By均出現較多病例,見表1。

表1 2011-2014年度南京市流感病原學陽性檢出率及型別
2.2 季節流行特征 2011-2012流感樣病例數相當,2013年4月-2014年哨點醫院采集到的流感樣病例數顯著增加(圖1)。2011-2014流感監測年度流感病毒毒株以H1N1型、H3N2型、B型相互交替、混合流行為主。2011年監測年度起始均以H1N1型流感為主,在2011年3月后B型逐漸取代H1N1型成為優勢株,持續至年末。2012年始仍以B型為流行株,至3-5月出現B型和H3N2混合流行,從5月至年末均為H3N2型流行。次年出現B型、H1N1和H3N2混合流行狀態,至2014年夏季后又轉為H3N2為優勢株(圖2)。

圖1 2011-2014年各月份流感樣病例監測數
2.3 性別構成 2011-2014年4個流感監測年度共監測流行性感冒病例男性5095例,女性4728例,男女比例1.08∶1。其中2011年男性853例、女性861例,2012年男性867例、女性756例,2013年男性1569例、女性1465例,2014年男性1806例、女性1646例。流感咽拭子陽性患者共1277例,其中男性686例,陽性率13.46%,女性591例,陽性率12.50%,男女比例 1.15∶1,兩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字2=1.72,P>0.05)。

圖2 2011-2014年各月份不同分型流感病例數
2.4 各年齡組流感病毒監測 根據年齡的不同,流感樣病例被分成0歲~、5歲~、15歲~、25歲~以及≥60歲5個組,25歲~年齡組流感樣病例數最多,占總流感樣病例數的37.01%,其中2011年占36.64%,2012年占37.77%,2013年占 36.42%,2014年占37.35%。60歲~流感樣病例數最少,占總流感樣病例數的7.50%,其中2011年占5.95%,2012年 占6.47%,2013年 占8.24%,2014年 占8.09%。各組流感病毒的陽性分離率分別為2.84%、5.70%、2.76%、3.19%、4.21%。
2.5 MDCK細胞分離培養結果 將PCR陽性的標本接種于MDCK 細胞,進行流感病毒分離培養,細胞培養收獲液用1%人紅細胞進行紅細胞凝集試驗,HA效價大于等于1∶16的陽性分離物用流感病毒標準抗血清進行血凝抑制試驗鑒定毒株型別,并提取核酸進行PCR擴增。2011年共分離鑒定陽性毒株33株,分別為H1N 11株、H3N 23株、 Bv 10株、 By 19株。2012共分離鑒定陽性毒株168株,分別為H3N2 88株、 Bv 5株、By 75株。2013年共分離鑒定陽性毒株45株,分別為H1N 14株、 H3N2 40株、 By 1株。2014共分離鑒定陽性毒株46株,分別為H3N 28株、 Bv 18株。
流感病毒的活動強度與季節關系密切,北方地區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冬季,南方四季都有發生,夏季和冬季達到高峰。2011-2014年流感樣病例監測結果顯示, 南京市流感流行主要有以下特點:引起南京市2011年流感毒株的流行主要有新甲H1N1及B型,隨著時間變遷呈現不同的優勢毒株趨勢,1月份,主要流行新甲H1N1,2月份B型和H1N1混合流行,5-12月流行的是B型;2012年優勢株的主要是H3N2及B型,其中3-5月份,主要B和H3N2混合流行,6-11月份,優勢株是H3N2;2013年出現H1N1、H3N2及B型混合流行狀態,不同時期呈現不同的優勢毒株趨勢,直至2014年8月H3N2再次成為唯一的流行株,2014年年末又出現H3N2及B型混合流行狀態。圖2結果顯示流感病毒每年基本有2個流行高峰,即冬春季和夏季高峰,與文獻[4]報道我國南方地區流感全年流行情況相符合。一般來說,夏季主要為A型流行,2012年度和2014年表現尤為明顯,與文獻[5]報道在雨水豐沛的夏季適合甲型流感病毒的存活和傳播相符合。從病原學監測結果來看,南京市各年份流行的毒株型別及其流行的時間分布江蘇省基本一致[6-9]。
流感病毒常表現為交替或混合流行,2011年度從流感樣病例人群中同時分離到A型和B型流感病毒,有A型H1N1、H3N2及B型,流行優勢毒株為B 型和H1N1。2012-2013年度從流感樣病例人群中也同時分離到A型和B型流感病毒,2012年的優勢株為H3N2及B型,2013年則主要為H3N2。自2009年出現H1N1大流行,至2012-2013年年頭甲型H1N1毒株逐漸消失,分析原因可能與接種甲流疫苗及患者體內產生甲型H1N1流感抗體有關。2014年出現H1N1、H3N2及B(Yamagata系)混合流行特征,3型均出現較多病例。2011年度有13例A型陽性未能分出亞型病例,原因可能為弱毒株或其他本實驗室不具備檢測能力的亞型。2013-2014年度各出現7例混合感染病例,均為A型亞型混合感染病例,過去人群中流感病毒各亞型混合感染的報道較少,流感病毒的混合感染現象未引起足夠關注,而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易發生抗原變異,兩種或兩種以上甲型流感病毒同時感染同一細胞時易發生基因重組,形成新的亞型,由于人群缺乏免疫力引起流行或大流行,故近年來有較多關于流感病毒混合感染的研究[10-13]。
2011-2014年流感樣病例男女采樣比例相當,除2011年女性略高于男性外,其他幾個年份均為男性采樣數高于女性。男女陽性標本比例1.15∶1,兩者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本文對5個年齡段的流感樣病例數以及陽性數的統計結果顯示25歲~年齡段流感樣病例數最高,其次為0歲~年齡段,≥60歲年齡段病例數最低。25歲~年齡段流感樣病例數最高可能原因為其活動范圍廣,流感病毒流行期間有較多時間處于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出現癥狀后及時就診比例高。0歲~年齡段由于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體內無抗體或抗體水平低以及出現癥狀后較高的就診率等原因,流感樣病例數居年齡組第2位。
流感病毒分離陽性率與樣本處理方法、 分離方法、細胞對病毒的敏感性、細胞狀態及標本采集、保存及運送各個環節密切相關,所以確保從標本采集到病毒分離鑒定的每一個環節符合相關要求是分離鑒定成功的關鍵。在確保操作規范、培養條件良好以及細胞生長狀態和敏感性良好的前提下,病毒的分離效率與流感流行的強度相一致,流行強度增加時,毒株的分離率就增高,反之分離率則降低[14]。2011年本實驗室共分離鑒定陽性毒株33株,分離率2.07%;2012共分離鑒定陽性毒株168株,分離率31.23%;2013年共分離鑒定陽性毒株45株,分離率10.67%;2014共分離鑒定陽性毒株46株,分離率8.53%。分別與當年采樣陽性率和流行強度基本一致。
流感最有效的預防途徑就是接種疫苗,而流感抗原基因變異幅度大,由于人群缺乏對新病毒變異株的免疫力,從而引起流感流行,因此每年針對流感病毒都要接種新的流感疫苗,以獲得有效保護[15],加強流感監測、及早發現分析流感流行毒株變化,及時接種有針對性的流感疫苗是降低季節性流感發病率重要措施之一,對流感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1]郭元吉,程小雯. 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其實驗技術[M]. 北京: 中國三峽出版社,1997: 2.
[2]劉運芝, 龍智鋼, 張紅,等.湖南省2004年流行性感冒病原學監測結果分析[J]. 中國衛生檢驗,2005,15 (12):1487-1488.
[3]孫佰紅,于偉,王璐璐,等. 2011-2012 年度遼寧省流行性感冒監測分析[J].疾病監測,2013,28(4):297-299.
[4]高燕,方立群,張勇,等. 中國大陸季節性流感活動的時空分布特征[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9,30(11): 1097-1101.
[5] Tamerius J,Nelson M I,Zhou S Z,et al. Global influenza seasonality :reconciling patterns across temperate and tropical regions[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2011,119(4):439-445.
[6]江蘇省流感監測周報[Z]. 2011-2014.
[7]鄧婓, 羅鵬飛, 祁賢,等.江蘇省2009-2011 年流感監測和流行特征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3, 40(13):2384-2388.
[8]陸步來, 夏瑜, 陳立凌,等.2010-2013年蘇州市流感病原學監測結果分析[J].江蘇預防醫學,2014,25(5):51-52.
[9]高強, 蘇琦, 范剛,等.2009-2013年淮安市流感監測結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5,41(12):148-150.
[10]杜雪飛, 丁潔 ,祁賢,等 .一例混合感染中H3N2 和H7N9 流感病毒分子遺傳特性[J].微生物學通報,2015,42(9):164-170.
[11]萬勇.一例新型H1N1 和季節性H3N2 流感混合感染病例的檢測和結果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3,23 (18):3552-3553.
[12]華軍, 杜曉晨, 李鶯,等.兒童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肺炎臨床特征和混合感染比較[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3,11(15):990-994.
[13]仇保豐, 劉武杰,胡順林,等.混合感染的多種亞型禽流感病毒的純化與鑒定[J].微生物學報,2010,50(1):107-112.
[14] 趙群,徐聞,秦明芳,等. 2002-2004 年云南省流感監測結果分析 [J]. 疾病監測,2006,21(2) : 64-66.
[15]凌志洋,張宏,邊超,等.光譜流感疫苗研究進展[J].生命化學,2014,3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