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獻鋒
作者信息:361022,福建廈門,集美區杏林北三路英才學校
58512660@qq.com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標》)明確要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而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基于處理生詞、學習語法、翻譯語篇內容為目的教學現狀似乎與《課標》要求背道而馳。那么,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開啟學生的“思維”之門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研究。在長期實踐與探索中,開展閱讀教學變向思維訓練能很好的幫助學生擺脫閱讀慣性思維定式,提升自主創新意識。
思維是在特定的物質結構中以信息變換的方式對客體深層遠區實現穿透性放映的、可派生或可表現為高級意識活動的物質性活動(趙光武1999)。思維是人運用表象和概念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是智力的最高級和核心部分(陳英和 1996)。思維能力是指人們采用一定的思維方式對思維材料進行分析、整理、鑒別、消化、綜合等加工改造,能動的透過各種現象把握事物內在實質聯系,形成新的思維,獲得新的發現,做出新的決策能力(姚旦墅2000)。基于思維的定義,變向思維則是指對一個問題、一種觀點,變換一個角度進行分析,從而得出與眾不同的比較新穎獨到見解的思維方式(田維舟 2002)。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核心目標,教學中轉換師生角色,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閱讀語篇后自主提出問題、設置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思維創新的目的。這就是高中英語閱讀變向思維教學模式。
在傳統應試教育大環境下的英語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一般都遵循固有的師問生答的教學模式和嚴格按照高考閱讀試題進行機械性四選一的練習操練,這種“流水線”式閱讀教學模式,教師唱著獨角戲、起著絕對主體作用,基本忽略了對學生用英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的培養,致使大部分學生不會質疑、不敢提問。長此以往,學生必然養成思維定式,對語篇的學習不會有更深的思考和認知。教育的主陣地主要是在學校,那么,思維能力培養的重任很自然就落在每一位教師身上。而教師的主陣地是課堂,所以,教師進行閱讀教學時必須要有方法的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思考、敢于質疑、勇于評論。
一般來說,根據高考中的閱讀題型,學生練習時都會采取讀文章后選答案,完成既定任務就不會再多思考。考試如此,平常的閱讀作業亦如此,為了考試,教師的閱讀教學更亦如此,其效果可想而知。于是,筆者對其任務采取了變向思維的閱讀教學模式,即給學生提供語篇,讓學生自己讀篇后設計閱讀理解題、自主分析講解。在變向思維閱讀教學中,學生始終是思維的主體和核心,其思維能力在這種模式中得到極大程度的刺激與開發。其教師、學生和語篇的關系如下(見圖1、2):

圖1 :“流水線”式閱讀教學模式

圖2 :變向思維閱讀教學模式
從圖1、圖2可知,學生的角色在這種模式下完全發生變化,語篇學習形式也從教師的“先教”變為學生的“先思”,這正是變向思維所遵循的。以課堂閱讀教學The Kite Runner的第一章為例,針對該文本信息“I became what I am today at the age of twelve,on a frigid cold wet day in the winter of 1975.I remember the exact moment,hiding behind a fragile mud wall,peeking into the alley near the frozen stream.That was a long time ago,but it’s wrong what they say about the past,I’ve learned,about how you can bury it.Because the past claws its way out.Looking back now,I realize I have been peeking into that deserted alley for the last twenty-six years.”學生據此設計了一道關于年齡數字推斷題:
How old is the author now?
A.12 B.26 C.38.D.52
出題學生的分析是:答案為C。根據I became what I am today at the age of twelve和for the last twenty-six years可知,作者現在的年齡是12+26=38。當出題學生分析時,學生立即反對。同伴的解析是:答案為D,其依據有:
1.at the age of twelve,on a frigid cold wet day in the winter of 1975
2.the last twenty-six years
3.How old is the author now?
根據以上幾點信息,可知作者寫書時的年齡為38歲(2001年),現在的年齡應該是38+[(2015(now)-2001)]=52。
通過自身體驗讀篇、設題、分析、辯解這一過程,學生首先通過閱讀獲取信息,將所得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雖是簡單的計算,但必須將顯性和隱性條件都考慮充分。四個備選項不是學生隨意寫的數字,他們都有邏輯意義上的關聯。這都需要出題人的細致思考,而其中的漏洞所引發的爭議,更是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訓練最好的機會。這樣一來,出題人的困惑解決了,而且還弄懂了作者出生時間、寫書時間、寫書時的年齡以及作者現在的年齡。經過這一番思考爭辯,學生自己還得出“Evidence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的這種做閱讀理解題的感悟。在整個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指導者、監控者和組織者。
通過閱讀出題這種變向思維訓練,學生意識中首先告知自己,文章一定要理解透徹,方能找到設題切入點;他們主動了解《課標》對閱讀能力考查的要求,認真分析文章的內容、做到真正讀懂,才可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并根據信息對其進行加工處理;通過學生解析試題,學生之間產生思維碰撞,擦亮不一樣的理解火花,形成最后的結論或觀點。這種閱讀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新課程觀,更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有效閱讀教學策略。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儼然已成為當下英語教師教學的首要任務,因為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動腦“探索、發現、再探索、再發現”的過程,所以教師們要能換位思考、大膽放手,將教師的“角色”真正交與學生,積極引導他們會質疑、能思考、敢辯解,在實踐中養成主動思維的好習慣。為了贏得高中英語思維能力教學的勝利,變向思維閱讀教學模式值得廣大教師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