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師章玲
2014年12月24日,零下3攝氏度,寒意襲人,鄭州供電公司220千伏謝莊變電站改造現場卻是一片火熱。現場負責人劉義強介紹,為了避免由于惡劣天氣造成的污閃現象再次發生,鄭州公司對該變電站重要設備進行更新改造。
氣溫日漸下降,電網負荷不斷攀升。鄭州公司提前謀劃,大力實施迎峰度冬工程,確保省會安全可靠供電。
2014年12月10日,筆者從省電力公司迎峰度冬暨春節保供電媒體通氣會上獲悉,度冬期間,鄭州920萬千瓦的供電能力,超過了875萬千瓦最大負荷預測值45萬千瓦。
盡管如此,但市民心中卻有揮之不去的“電荒”陰影。家住鄭州藍堡灣小區的劉女士談起夏季的用電情況仍耿耿于懷:“天熱難耐,家里有空調也不敢開,一開就跳閘停電。”
“電網有電,因為缺少變電站,電落不了地,居民就沒法用。”鄭州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劉峰一語道破“電荒”真相。
變電站落地成為困擾鄭州電網發展的最大難題。為打破“有電用不上”的窘境,鄭州公司面對站址選擇、電磁輻射等問題,積極與政府溝通,贏得征地、選址等政策上的支持;邀請專家,通過現場試驗、科普宣傳、新聞發布等方式消除市民疑慮;通過新華社、《人民日報》等權威媒體推出系列報道,有力回擊了變電站輻射危害健康不實言論。
2014年12月12日,寒風刺骨,但長期擱置的鄭州220千伏紅旗變電站施工現場卻是一片火熱景象:挖掘機、吊車等各種工程機械轟鳴著在工地上穿梭;施工隊員有的拉線,有的安裝……

鄭東新區夜景
“2014年新開工的51項主網建設項目已進入收官階段,工期緊,任務重,片刻時間也不敢耽誤。”工程現場負責人楊飛趁著喝水的工夫告訴筆者。
2014年是鄭州公司電網建設“提速年”,市區多個變電站打破僵局啟動建設。隨著這些變電站投運,鄭州市區有電用不上的尷尬局面將逐步消失,許多市民將和家住220千伏紅旗變電站附近鄭州藍堡灣小區的劉女士一樣,告別缺電之苦。
“Ⅱ外環五四聯開關跳閘。”2014年12月10日17時,鄭州公司配電自動化系統語音報警。監控員立即核查圖示故障范圍匯報值班員,電話確認停電區域,通知搶修人員到現場檢查,遙控斷開故障線路負荷側開關。17時42分,監控員遙控合上“Ⅱ外環一四聯”開關,對無故障區域送電成功。
鄭州公司使用配電自動化系統對故障進行遠程遙控處理,從故障報警到隔離后送電僅用42分鐘,比類似故障最短處理時間少了20分鐘,節時近50%。
配電自動化建設是國家電網公司解決“電網兩頭弱”問題、做強配電網的一項重要措施。據悉,鄭州公司配網自動化建設投資12.7億元,分“五期、七區”進行,2010年至2012年的鄭州高新區、鄭東新區首期和2013年的鄭州東區二期均已完成,2014年三期配網改造工程即將收官。2016年,鄭州將實現配電自動化全覆蓋,配網狀態檢修全覆蓋,區域供電可靠性將提升至99.999%以上。
“俺這里供電很正常,即使夏天用電高峰,空調、冰箱等所有電器一起開,用電也很穩定,這都是電網改造后的成果。”這是鄭東新區祭城小區居民趙愛紅對配電自動化建設的直觀感受。
從人工管理到自動管理,鄭州公司搶修班班長王奇瑞嘗到了智能配網的甜頭:“現在110千伏鄭開三配開關跳閘,整個事故處理僅耗時34分鐘。以前僅確定發生停電故障點有時就得一個多小時,搶修完成恢復供電至少需要兩三個小時。”
2014年12月12日,中牟縣官渡鎮板橋村養豬大戶丁建場高興地說:“以前,電量不足,打料機沒法啟動,喂豬的飼料全靠人工,磨50頭豬一天的飼料,我們全家忙活一天,累得人精疲力竭。現在電線換粗了,打料機一開閘,機器就轉動起來了,省時省力!”
近年來,為更好地服務新農村建設,鄭州公司不斷完善農網基礎設施。2014年新一輪農網改造,鄭州公司提前20天完成340項工程建設任務,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219.1千米、臺區248個,新建(改造)400伏線路208.5千米,有效地解決了農村供電設施過負荷、供電“卡脖子”等突出問題。同時,該公司狠抓內部管理,提升服務人員素質,完善業擴報裝“一口對外”工作機制,合理制定供電方案,滿足客戶用電需求。
板橋村是中牟縣有名的生豬養殖基地,也是河南省無公害大棚蔬菜種植基地,村民依靠養豬和種植蔬菜走上了致富路。談起供電服務給村里帶來的變化,村主任李新社說:“電網改造升級后,大棚蔬菜澆水更方便了,2014年全村辣椒種植擴大到150畝,每畝收入35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