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王 丹 焦浩然
他是循規蹈矩的“大法官”,他是伸張正義的“郭大俠”,與法律結緣的25年,他經歷過怎樣的艱辛與坎坷?上百場官司背后,又有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7月9日,筆者來到安陽供電公司監察部(紀委辦)辦公室,見到了這位讓大家又愛又敬的“郭大俠”。
郭林華,1984年畢業于南陽電力技校輸配電專業,現任安陽供電公司紀委副書記、監察部(紀委辦)主任、經濟法律服務中心主任。31年的職業生涯中,郭林華干過營銷、做過管理,但自1990年接觸法律事務以來,他就成了安陽供電公司法律事務的主心骨,調到哪里法律事務就跟去哪里。如今,郭林華連續6年被安陽供電公司聘為首席法律顧問,連續5年擔任經濟法律服務中心主任。
“聽了中國政法大學老師的講解,我才知道原來法律不是保衛科的事情。”回憶起1990年參加國家電力工業部組織的法律培訓時鬧出的笑話,郭林華不好意思地笑了。今年52歲的郭林華,身材勻稱,臉龐略寬,稀疏的頭發有些花白,眼里滿是神采。
自畢業上班以來,郭林華一直在營銷部做用電管理方面工作,1990年他開始接管企業法律工作,突然接觸與自己專業毫不相關的法律專業,他倍感壓力。
“我把老師推薦的法律書目和相關案例暗暗記下,課后買來自己鉆研。”說著,郭林華從書架上拿出一本跟字典差不多厚的《各類企事業單位適用法規總覽》,“這就是當年培訓時買的。”
利用空閑時間,郭林華硬是把這本1673頁的《各類企事業單位適用法規總覽》仔仔細細讀了兩遍。
“我性子比較鉆。”郭林華說,“遇到感興趣的東西都要全部弄懂。”不僅如此,他還花幾百元買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書帶回單位看。用他的話說,正是這次培訓讓他走上了從事法律事業的“星光大道”。

“腿止不住地發抖,說話也結結巴巴,準備好的詞啥也想不起來,只能照著打印稿念。”郭林華嘴唇向下一撇,繼續說道,“沒經驗加上法官的催促,下了庭腦子還一片空白。”時隔多年,1998年第一次出庭的內容早已遺忘,緊張的感覺卻久久留在郭林華腦海中。
1990年至1996年,郭林華雖然參加了電力系統組織的多次法律培訓,但不習慣在陌生人面前說話的他還是因“經驗不足”導致了出庭失敗。但他并未氣餒,發揮自己熟悉電力系統的優勢,將法律理論結合實際,搜集材料,背誦法條,旁聽審判……任何能提高法律業務的途徑他都不放過。
執拗的堅持終于在2002年換來了成功。2000年,安陽供電公司計劃在人民大道124號院建營業廳,居民索要拆遷費200萬元,安陽供電公司多次挨家挨戶協商都沒有達成一致,一拖就是兩年。2002年,安陽供電公司派郭林華出面協調。“從半夜12點一直協商到凌晨5點,居民代表都說就是沖著我這股精神才簽的拆遷協議。”郭林華語氣堅定。僅僅三天,拆遷協議達成,營業廳開建。
“他心里住了個苦行僧。”同事張蕾說,郭林華笑而不語。
2008年,安陽供電公司所屬集體企業經營的游泳池內一游泳者突發心臟病死亡,死者家屬要求集體企業支付賠償金。郭林華耐心開導,死者親戚不但不聽勸還故意打斷郭林華說話,三番五次煽動其他親屬鬧事,郭林華著急地把書往桌上一摔。看到一向溫文爾雅的郭林華發這么大脾氣,當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
“你們是來解決問題的,不是鬧事的!”聽郭林華講得有道理,鬧事者也安靜下來。“該說的一句不落,不該說的一言不發。”郭林華公平公正的態度讓許多找他解決過糾紛的人十分欽佩。隨著處理案件和出庭次數的增加,郭林華膽量大了,口才好了,每次都能一語中的、恰到好處,找他解決問題的人也越來越多,同事都親切地稱他“郭大俠”。
多年來,郭林華先后獲得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法律事務先進工作者、國家電網經濟法律工作先進個人、省電力公司特等勞動模范等多項榮譽,取得全國首批執業法律顧問資格證,還取得了山東大學法學專業本科學歷。他組織成立的國家電網系統第一家經濟法律服務中心,受到國家電網公司重視,并將其在天津、浙江、河南三省試點推廣。省電力公司又將其在洛陽、鄭州、南陽、許昌、信陽、商丘、周口等市公司試點推廣。
法律給了郭林華太多難以忘懷的經歷,也讓他一步步成為了人們心中勇敢公正、吃苦耐勞、伸張正義的“郭大俠”。“我只想成為為企業分憂的人。”郭林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