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健
“作為一線管理者,必須立足裝置踏踏實實干事,這里是我的根。”——燕山石化煉油一廠廠長兼黨委書記于會泳
2014年初,于會泳擔任煉油一廠廠長。對燕山石化來說,煉油是龍頭,一廠則是煉油系統的龍頭——1000萬噸/年常減壓蒸餾裝置就在這里。每天朝夕相處、形影不離,讓于會泳對每一套裝置、每一臺設備都熟悉得像自家孩子。
2013年7月,燕山石化開始有史以來歷時最長的煉油系統大檢修。考慮到整體物料平衡,公司要求10月26日裝置必須開車成功,但由于前期推進困難重重,直到10月中旬,工期仍大幅滯后。經過3個月的連續作戰,大家十分疲憊,連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都認為不可能按期完成任務。關鍵時刻,公司點將讓參與裝置建設的于會泳負責改造。
于會泳把同事攏到一起,召開“誓師”大會:“這個裝置是我們辛辛苦苦建起來的,我們一定能讓它順利完成改造并開車,這個時候我們絕不能認慫,我帶著大家一起干。”他按照要求倒排時間進度,工藝開工需要哪些流程,就爭分奪秒搶出來,排除萬難按時完成每個節點工作。
10月26日,四蒸餾裝置順利引入原油,為后續吃干榨凈原油和產品結構優化打好基礎。隨著大檢修的順利完成,四蒸餾裝置原油加工能力從800萬噸/年提高到1000萬噸/年。

□ 于會泳在巡檢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張明慧 攝
2014年,剛剛經歷效益寒冬的燕山石化,鉚足勁要打效益翻身仗。作為煉油系統主力,煉油一廠當仁不讓肩負起這個重任。
要有效益,開好開穩裝置是第一步。恰逢這時燕山石化大力推行黑屏操作,于會泳眼前一亮:這個武器如果用好了,不愁裝置開不穩。
于會泳帶著技術人員一邊學習黑屏系統知識,一邊梳理裝置儀表系統。員工對黑屏操作從懷疑到接受,再到熟悉,裝置黑屏時間逐漸延長。目前,煉油一廠8套裝置全部實現黑屏操作,部分操作臺日黑屏時間累計可達22個小時。
裝置平穩運行只是第一步,要想提高效益,還要根據市場情況決定生產,航煤無疑是首選。為了提高航煤產量,于會泳和原油加工優化小組想到一個頗為先進的辦法——航煤產量前饋控制,就是利用在線儀表,在原油進常減壓裝置前進行監控分析,提前預知汽油、柴油、航煤組分量,提前優化,實現航煤產量最大化。
于會泳深知,管好石化裝置離不開“三基”這個石油石化行業的傳家寶。他提出“三查”“三比”“三演練”“一日三糾”等管理思路,組織編制交接班標準化模板,規定交接班、內操盯崗、外操巡檢、質量調整等內容。各個專業部室每天對“三基”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每天都能發現并整改問題。為夯實基本功,各套裝置每周要組織至少兩次“活流程”評比,以現場操作和問答形式進行考試。嚴格的檢查和考核不免讓職工感到“痛苦”,但好的工作習慣初步形成,以往每個月出現的違反勞動紀律問題連續幾個月沒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