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盧錦根 周淼葭
三年前,一個幅員只有386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萬的川中丘陵小縣,響亮提出“建設頂天立地機械之都”和打造“譽滿神州、名揚世界”竹編產業的奮斗目標,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三年后,四川省青神縣以其“小縣大發展”的開放姿態和清晰準確的發展思路,朝著這一目標奮力前行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走出了一條縣域經濟發展的光明大道。近日,《當代縣域經濟》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共青神縣委書記黃國清。
記者:青神縣委確立了“三抓三提升”的戰略部署。請您對三年來的推進情況作個評價?
黃國清:青神縣委在2011年末確立了“1171”的工作思路和“三抓三提升”的戰略部署。所謂“三抓三提升”就是抓好機械產業,提升青神實力;抓好竹編產業,提升青神形象;抓好濱江新區,提升青神品質。
三年的實踐和探索證明,我們的發展方向是對的,發展勢頭是好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三年來,我們通過實施招大引強策略,匯集機械、發動機研發和生產企業的青神動力產業園區建設已初具規模,入駐園區投產的企業已達30多家。2014年前三季度,園區已實現產值60多億元,并帶動了全縣機械產業鏈企業超過100家。而青神的竹編產業已列入全省產業發展規劃,眉山市也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目前,我們正加快推進國際竹藝城的建設,可以說成效十分明顯。同時,我們按照“半城山水半城竹”的發展理念,以“1+5”(即以老城區改造為核心,以濱江新區、機械產業園區、竹編產業園區、蠶叢祠甘家溝農桑文化園區、東坡文化城五區為重點)組團發展的方式,扎實推進濱江新區建設,城市品質迅速提升。總體來說,青神這三年的產業基礎不斷堅實,城市品質快速提升,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13年,在眉山市6個區縣的綜合考評中,青神縣位居第一,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記者:青神縣發展縣域經濟的優勢在哪里?主導產業是什么?
黃國清:我們提出要搶抓三大機遇,這三大機遇也是青神的三大優勢。一是搶抓天府新區機遇,就是要把我們的發展理念、產業、交通等都要融入天府新區全域協作建設中來。二是搶抓高鐵經濟機遇,成樂高鐵的開通并在青神設站,無疑將會強力帶動青神的發展。因此,我們已規劃建設5平方公里的龍鳳新區,帶動人流、物流、資金流,融入高鐵經濟帶。三是搶抓港口經濟機遇,加快漢陽、虎渡溪、季時壩航電工程建設,打造三個“內湖”,建設三座大橋,規劃建設青神港、青神物流園區。
綜合來講,在交通區位上,青神地處成渝經濟區成綿樂發展帶,天府新區全域協作區和成都一小時經濟圈,長江重要支流岷江縱貫全境。可以說青神縣的立體交通網絡正在形成,將成為面向大西南,輻射東南亞的中心節點縣。同時,青神是全國機械產業集群百強縣,擁有機械制造加工企業100多家,已形成了鑄件毛坯—初加工—精加工—自主產品的完整產業鏈,產業基礎優勢明顯。目前,青神縣年產鑄件30萬噸、基礎零部件23萬噸、減速機10萬臺、木工機床7000臺、冰箱壓縮機800萬臺。
產業是興縣富民之根,因此,發展縣域經濟必須要抓好主導產業的發展。對青神縣來說,要集中精力打造三大業態,就是培育以機械產業為主的工業發展業態,以竹編產業為主的文化旅游發展業態,以椪柑產業為主的現代農業發展業態。
記者:您心目中理想的發展模式和路徑是什么?
黃國清:“精神引領、項目推動、業態集中、后發追趕”的青神實踐,是符合青神發展實際的有效模式和路徑。
精神引領,激發爬坡上坎的力量源泉。發揚“小而不卑、難而不懼、奮斗不息、創新不已”的青神精神,使之成為20萬青神人民的品格信念、動力引擎和思想正能量,凝聚和團結全縣人民勇于創新、爬坡上坎,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把可能變為現實。
項目推動,增強追趕發展的動力支撐。走“核心競爭力+產業鏈=青神動力”的發展模式,通過招強引優,引進大項目,發展大產業,形成區域核心競爭力。高舉發展動力產業大旗,規劃打造占地約10平方公里、總投資約300億元的青神動力產業園。以企業為主體,以產學研聯盟為依托,發展“高端產業、產業高端”,形成集設計、研發、制造、銷售為一體的動力產業鏈。
業態集中,創新統籌城鄉的實踐路徑。培育以機械產業為主的工業發展業態,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培育以竹編產業為主的文化旅游發展業態,推進旅游特色化發展。培育以椪柑產業為主的現代農業發展業態,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后發追趕,奠定次級突破的堅實基礎。青神是欠發達地區,縣域面積小,城市面貌舊。雖然最近幾年發展速度較快,但是與其他經濟強縣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我們必須奮起直追,力爭實現追趕發展的“168”目標,即到2016年力爭實現全縣GDP達到100億元、縣級公共財政收入達到6億元、縣城人口達到8萬人。雖然實現這個目標有難度,但只要全縣上下齊心,就充滿希望。
記者: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過程出現的熱點問題,如農村土地撂荒、農民進城后的公共服務承載等問題,青神縣是如何解決的?
黃國清:青神是一個新興發展的小城,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推進過程中,矛盾和問題還不是特別突出。目前來說,我們在大力發展產業,將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后,最棘手的問題就是公共服務承載的問題。近幾年,縣委縣政府狠抓民生工程,大力推進公租房、廉租房等公共保障房建設、棚戶區改造、安置小區建設等,盡最大努力滿足新增城鎮人口的基本需求。同時,在全省首推全民免費體檢項目——海云工程,加大縣內3家公立醫院的投入,鼓勵扶持私立醫院發展,促進衛生事業的迅速發展。在教育方面,積極引進院校,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學質量,最大程度解決城鎮及農村子女就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