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部分客戶信用卡出現長期逾期,上海浦發銀行啟動了“全民催收會戰”活動,向社會公眾征集嚴重逾期客戶的現有有效聯系方式,讓一批“老賴”信息曝光。公告時間從4月1日到6月30日,如果有人提供了有效的聯系方式,并且促使嚴重逾期的客戶成功還款,則可以還款憑證等獲得信用卡中心的獎勵,包括以刷卡金形式發放逾期客戶實際償還金額的4%,最高不超過5000元。
點評: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表示,這些被征集聯系方式的客戶均屬于信用卡長期逾期,為了維護該行合法權益,同時避免這些客戶信用記錄進一步惡化,從而特意舉辦這一“全民催收”的活動。這份公示持卡人信息包括姓名、不完整的身份證號、精確至小區名稱的住址信息和逾期本金金額。從公布信息看,逾期本金大都在2萬元到6萬元之間,最高的逾期本金為12萬元,總共涉及信用卡逾期本金約6000萬元。
“老賴”問題長期存在,是因為我國市場經濟制度正在完善中,個人信用記錄還不健全,加上各行業、部門的信息數據沒有完全共享,造成溝通不暢,給對“老賴”的欠債追討和處罰帶來很大的難度。縱觀各大銀行,公開“老賴”名單、禁止“老賴”高消費、把“老賴”納入“黑名單”等等,都是頗具成效的摸索。不過,銀行出于合規考慮,在官方網站遮遮掩掩地公布“老賴”信息,對“老賴”的震懾作用依然很有限。一方面,銀行官網平時瀏覽的人并不多;另一方面,中國人重名率很高,單靠姓名,很難對號入座。而公開客戶的姓名、地址等信息涉及當事人諸多法律權利,因此這一全民催收的方式需非常謹慎地使用,不到萬不得已不能采取。對于浦發銀行的這次創新,不少銀行都明確表示,不會模仿跟進。
其實,說起“老賴”和銀行的恩怨,就是銀行信用卡壞賬風險上升的一個表現,而浦發銀行的個例只不過是全行業的一個縮影。央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同比增長四成多,信用卡壞賬風險愈演愈烈。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與前幾年辦卡門檻低不無關聯。早些年,任何人只要憑一張身份證就能在路邊的攤位申請信用卡,導致相當一部分人申請到的信用卡額度遠遠超出個人支付能力。對于銀行來說,是否存在濫發卡、審核不嚴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