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詩秀
周恒,原重慶中學教師,后移民美國亞利桑那州,自辦公司。最近,周恒通過網絡向筆者講述了美國的一些家庭教育現象,發人深思。以下為周恒的講述。
暑假開始,卡拉的一對兒女又來我公司打工了。每當我看到他們的身影時,就會回想起幾年前的那一幕。卡拉是公司的內勤總管,工作認真、勤勞,深得每個人的好評。有一天,她走進我辦公室告訴我,她不能每天來上班,一周只能來三天。這令我十分吃驚,因為她家庭經濟并不寬裕,丈夫做商業清潔,生意有一單沒一單,家庭開銷主要依靠她的工資。我問她為什么要減少工時,她的答復又令我大吃一驚:“我要在家輔導孩子。”我心里想,輔導孩子讀書竟要每周兩天不上班?因為是私人問題,按美國規矩我也沒有細問。鑒于她一貫的認真盡責態度,我同意了她的要求。
后來,我打聽到,原來她在家辦了私塾(美國稱為家庭學校),自己教授8歲的兒子和7歲的女兒讀書。一周上三天課,其中一天是周末。這引起了原來在中國大陸當教師的我的極大興趣。我開始密切關注著這兩個孩子,時常會問卡拉關于她的家庭學校的情況。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你為什么不送孩子們進公立學校?美國實行全民12年義務制教育制度。教師都是有資質、要考證的專業人員,學生上學、放學還有免費的校車接送。
卡拉的回答出乎我的預料:“因為宗教。”她希望孩子在小學、初中階段去上教會學校,而她住的地區沒有教會學校,她只能棄工自己當老師。
卡拉得到我的理解和支援。我積極地為她調整工作時間,打破朝九晚五工作制慣例,增加單日工時,使她不至于收入劇減。我問:“那你們有課本嗎?上音樂和體育課嗎?孩子只接觸父母會不會缺乏社交能力而形成孤僻性格?孩子會不會不易融入社會?”
后來發現,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原來,美國的家庭學校已成為一種對國家教育制度的補充,也是一種也比較成熟的教育形式,早就獲得國家認可。學生只要通過相關考試,完全可以由家庭學校升入高中和大學。每個地區都有家庭學校組織歌詠、體育競賽,還定期召開學生、家長交流會。家庭學校有專門的遍及各門學科的教材,包括外語課,甚至還有專門為教會家庭學校編寫的課本以及為家庭學校舉辦的展覽會。
不久前,我公司為卡拉舉辦了一次聚會,慶祝她進入公司23周年。她的兒子和女兒已由她輔導完成小學和初中,從教會中學高中畢業,順利考入大學,現在分別是大三和大二的學生。他們不但能完全適應大學生活,而且文科較一般學生還好。我更不敢想象的是,她那靦腆如姑娘的兒子,在大學里竟主修戲劇表演。
我在網上查家庭學校時發現,美國家庭學校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現在遍及全美。2007年,全美有150萬名家庭學校的學生,約占全美同齡學生總數的3%。2008年,我曾對1萬多名家庭學校學生進行調查。在標準學生能力測驗中,家庭學校學生的平均分數較公立學校學生高37%。
我查了美國教育部網頁,挑選家庭學校的原因91%是考慮環境影響。因為美國公立學校的環境的確十分令人擔憂,撇開教師的授課品質不說,一些公立學校中,男廁所內學生抽煙是公開的秘密。我還親眼看見,下午放學后,校門外兩側常常站滿邊抽煙邊談情說愛的男女學生。近年來,學校內常發生槍殺暴力事件。
目前,中國有些地區也在興起辦私塾之風。大陸的“應試”教育制度,教師、學生、家長、社會都認為是一種“病態”,但又開不出醫治“良方”。可中國的這些私塾大都設于山林之中,所學幾乎都是經書國學,回歸至夫子書童授課,有的甚至須著古裝。這種啃古紙遁世式教育難道能培養出擁有健全人格、現代化知識的人才?我對此表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