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堅,熊曉東,楊星華,官正華,文雪平
骨不連(nonunion)發生率約 5%~10%,是骨折后常見并發癥之一,常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是骨折治療的棘手難題之一[1]。目前治療骨不連方法較多,我院2013年1~9月,采用自體骨髓移植治療掌骨、指骨骨不連,療效滿意。現將方法及結果報道如下。
1.1 病例資料 本組2例,均為男性,1例31歲,剝線機擠壓傷,右拇指、食指軟組織毀損,右拇指、食指近節開放性骨折,經治療后軟組織損傷恢復,骨折端術后4個月無愈合征象。另1例44歲,高空墜物砸傷,左橈骨下端骨折,左手軟組織毀損,2~5掌骨骨折,清創固定1 w后左小指、環指缺血壞死,再次手術行左環、小指切除、左第5掌骨切除、左第4掌骨殘端修整、左橈骨下端切開復位固定術。術后左第2、3掌骨骨折端5個月無愈合跡象(圖1、2)。X片未能提示骨折端骨不連病理分型。
1.2 骨不連診斷標準 X線提示:骨折斷端存在間隙,骨痂很少或無,斷端分離,髓腔封閉,骨質疏松,無骨小梁形成;骨折后6~9個月骨折仍未愈合,連續觀察3個月骨折端沒有愈合跡象,或≥3個月X片顯示骨愈合指征低于正常同類骨折者[2]。
1.3 治療方法
1.3.1 術前準備 常規X線及心電圖檢查,了解骨不連類型,骨痂生長情況,骨折內固定是否良好及心臟基本功能情況。

圖1 典型病例1骨不連X線表現

圖2 典型病例2骨不連X線表現
1.3.2 斷端擴新 選取適合體位,常規消毒鋪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透視下定位,斷端經皮針刀擴新,針刀鏟剝10刀,骨不連斷端創造新鮮微骨折面,留植無菌針頭于斷端間,無菌紗布覆蓋。嚴格遵循無菌原則。
1.3.3 經皮自體骨髓移植 患者仰臥位,在髂前上棘后上方1~2 cm處作好穿刺點標記,常規消毒皮膚,鋪洞巾,用5 ml注射器吸2%利多卡因5 ml行局部浸潤麻醉。骨穿刺針在標志點穿至松骨質后,用5 ml注射器抽取骨髓,抽吸過程中,患者會感到骨內酸痛,囑其深呼吸即可耐受。邊抽吸,邊旋轉,重復旋轉抽吸骨髓2 ml,將抽吸所得骨髓注入已擴新骨不連處。
1.3.4 術后處理 自體骨髓移植治療后,囑患者臥床休息。適當抬高患肢以利消腫;指導患者進行關節功能訓練及各指自主收縮鍛煉,預防血栓形成及肌肉廢用性萎縮。
1.4 觀察指標及評分 根據術后2 w、1個月及2個月外骨痂和骨折線變化情況,進行骨折線評分[3]。0分:骨折線清晰無變化;2分:骨折線開始變模糊;4分:骨折線模糊未消失,但出現較牢固的連接跡象;6分:骨折線已消失,骨折線被高密度骨痂取代;8分:骨髓腔密度開始減低;10分:骨髓腔處密度明顯減低;12分:骨髓腔完全再通。
1.5 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局部無壓痛、縱向叩擊痛,局部無異常活動,骨折斷端骨痂生長,骨折線模糊,連續觀察2 w骨折處不變形;好轉:骨折復位欠佳,骨折斷端可見骨痂明顯生長,骨折線稍模糊,功能恢復尚可;未愈:無明顯骨痂生長,畸形愈合,髓腔封閉,無生長跡象,并伴功能障礙。
本組2例3處骨不連均獲得完全骨性愈合,臨床愈合時間2個月。治療過程中未出現針孔感染、深部感染。X線檢查顯示,術前骨不連端骨折線評分0分;1個月開始出現少量骨痂;2個月骨不連端見明顯骨痂生長,骨折線評分4分;4個月骨不連端骨折線消失,骨折線評分6分(圖3、4)。

圖3 自體骨髓移植2個月后X線表現

圖4 自體骨髓移植4個月后X線表現
骨折愈合是復雜的骨再生過程,受諸多因素影響,經歷血腫機化、纖維性骨痂、軟骨性骨痂、骨性骨痂等不同階段[4]。愈合過程中某些因素干擾中斷骨折愈合過程將造成骨不連,延長患者傷殘時間,給患者生活、工作及社會造成極大負擔[5]。
骨不連治療目前仍以機械固定結合植骨治療為主,輔以物理治療、骨不連斷端注射金葡液(思格菲)治療[6]。臨床中,大部分骨不連患者內固定無松動斷裂,僅表現為斷端不愈合。傳統的機械固定結合植骨治療費用高,創傷大,且將破壞已重新建立的局部血運,可能產生新的骨不連,需進行多次手術,對骨不連患肢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遵循個體化原則,根據骨不連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是對骨不連患者最佳的治療方案[7]。我院針對內固定無松動斷裂且斷端間隙低于0.2 cm的掌骨、指骨骨不連患者,采用自體骨髓移植治療,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骨髓中含有多功能骨髓基質干細胞,在適當環境中能分化為成纖維細胞、骨源性細胞、網狀細胞、脂肪細胞等,具有一定的誘導成骨作用。有學者利用自體骨髓移植治療骨不連,效果不理想,可能與所取骨髓內骨干細胞含量稀少有關。因此,有學者利用濃縮骨髓方法富集干細胞,希望增高干細胞濃度數量,增加成骨能力,但因需要大量的骨髓,造成取骨髓困難,難以得到推廣[8]。
自體骨髓移植治療骨不連效果除與干細胞濃度有關外,還可能與骨不連喪失啟動骨折愈合的新鮮骨折微環境有關。本研究利用微骨折技術,在X線透視下利用針刀對骨不連端反復搔刮、鏟剝,在骨不連端產生微小骨碎屑,制造出類似新鮮骨折的局部環境,造成局部出血并形成血腫,不破壞骨不連端周圍已建立的血液供應,重新啟動骨折愈合過程,再經皮移植自體骨髓于骨不連端,補充能定向分化的骨髓干細胞,增高成骨效果,促進骨愈合。此方法操作簡單、創傷小、出血少、感染機會少,對骨不連愈合發揮重要作用。
本組治療結果顯示,2例3處骨不連端患者經自體骨髓移植治療后2個月,骨不連端均獲得臨床愈合,骨不連端骨痂明顯生長,骨折線模糊消失,無感染不適等并發癥發生。但本組病例尚少,對骨不連間隙較大及骨不連時間較長等病例療效尚需進一步探索。
綜上所述認為,針對內固定無松動斷裂骨不連患者,自體骨髓移植方法操作簡單,骨髓移植取材方便,療效滿意,更符合保護局部生物學環境的治療理念,配合針刀對骨不連斷端的處理,不失為治療骨不連的有效方法之一。
[1]常玉立,孫天勝.骨不連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5(13):450-453.
[2]曾炳芳,康慶林.四肢骨不連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92-97.
[3]盧敏,嚴可,龔志賢,等.小針刀擴新術治療骨不連的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1(5):64-66.
[4]李彥林,賈福,王偉,等.骨不連的治療研究現狀[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7,5:103-107.
[5]孫月華.骨不連的研究現狀[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5,5:415-419.
[6]劉欣偉,牛云飛,張春才.骨不連的治療進展[J].中國骨傷,2007,6:428-430.
[7]李卡,骨不連的治療進展[J].醫藥前沿,2012,1:41.
[8]羅實.富集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聯合手術治療骨折30例效果分析[J].廣西醫學,2013,12:1623-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