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青 王恒龍
(1.東臺市農業委員會,江蘇 東臺 224200;2.東臺市畜牧業協會,江蘇 東臺 224200)
深化科普惠農服務 推動產業轉型發展
王長青1,2王恒龍2
(1.東臺市農業委員會,江蘇 東臺 224200;2.東臺市畜牧業協會,江蘇 東臺 224200)
科普是學會(協會)工作的重要抓手。本文圍繞科普惠農的主題,從創新科普惠農機制、推進科普惠農工程、實施廠會協作行動三個方面闡述了東臺市畜牧業協會主動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大力推廣開展科普惠農服務、推動畜牧業轉型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經驗和做法,探索出科普惠農工作的一條新路。
科普惠農 服務產業 社團發展
江蘇省東臺市畜牧業協會成立于1993年7月,是由主管部門牽頭,市、鎮兩級畜牧獸醫站、加工企業、專業市場、畜禽生產經營大戶以及畜牧技術骨干等單位組建的專業性協會,目前會員已發展到465個,其中團體會員36個。近年來,協會主動適應產業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進一步明確自身定位,按照畜牧業“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的發展思路,積極開展科技培訓、示范、推廣,組織學術研討交流,密切與科研院所、企業、大戶合作,參與新品種選育,集成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引入“三資”開發畜產品深加工,開展畜牧業全程服務,為東臺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截止2014年底,東臺畜牧業產值連續26年名列江蘇省各縣(市)第一位,被確定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市),蛋禽、山羊等年飼養量在全省獨占鰲頭。近幾年,協會先后被命名為江蘇省科普惠農服務站、東臺市十大農技協,獲得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二等獎和江蘇省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全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先進集體、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農技協等稱號,被中國科協、財政部列為2014年度“基層科普行動計劃”獎補單位。
(一)創建科普惠農網絡
依托市農委和市、鎮兩級畜牧獸醫站,東臺市畜牧業協會構建了覆蓋市、鎮、村、組,由行業專家、科普員、科普志愿者、重點企業(合作組織)和養殖農戶參與的全社會科普惠農網絡,打通了科普惠農“最后一公里”。
(二)創新科普活動載體
協會以豐富多彩的培訓教育活動為載體,提高廣大養殖戶科技水平。通過開展“科普百村行,圓你致富夢”的宣傳行動和“科普惠農富民,助推產業發展”專題展覽,以及“每周一戶、每月一村、每季一鎮”的多種形式的科普宣傳活動,形成了以“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農業”為主線,覆蓋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養殖農戶等不同對象的科普格局,打造了協會獨特的科普品牌。
(三)創新科普運行方式
建立科普工作流程制度,引入科普績效標準和考核評價機制,提高了科普工作的成效。如建立了“科普活動月”和“科普宣傳周”制度,活動期間組織協會會員集中開展科普宣傳、科技下鄉、技術講座等活動。建立了科普志愿者隊伍管理制度,有組織地開展志愿服務行動,并把志愿者的工作表現納入考評,形成能進能出的動態考核機制,提高了科普志愿者為農服務的水平。
(一)實施科普培訓工程
協會建立科普培訓基地14家,培養了科普骨干成員180名。協會每年用近一個月的時間,邀請28名專家組成實用技術講師團,采取集中培訓的方式,培訓鎮村干部、合作組織負責人、養殖大戶和普通養殖農戶,重點介紹畜牧業發展走勢及畜禽養殖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并在現場解答養殖戶在畜禽生產中遇到的各種難題。3年來,全市14個鎮共舉辦畜牧技術培訓班336場次,印發技術資料6萬多份,受訓農民3萬多人。同時,還展出科普展板50多塊,組織科普廣播講座150余次,聽眾累計達20多萬人次。
(二)實施科普示范工程
近幾年,協會引進推廣畜禽新品種6個,養殖新技術11項,累計培植科技示范場(戶)4000多個,示范帶動4萬多個農戶,先后培育了綠美蛋禽養殖場、仙鳳家禽合作社、永康山羊養殖場等科普示范典型。全市畜牧業的科技普及率達到95%以上,畜牧業人均純收入年增百元以上。
(三)實施科技創新工程
協會堅持與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科技創新成效顯著。如與中國農科院家禽研究所開展了蛋雞配套系的選育,目前已育成貴妃雞高產新品系和花鳳雞新配套系。以“貴妃雞♂×黃羽矮小蛋雞♀”為雜交配套組合的花鳳雞新配套系商品代母雞72周齡產蛋數達到258枚,平均蛋重48.5克,產蛋期的料蛋比2.6∶1,淘汰母雞的體重1.43千克,提高了花鳳雞的產蛋性能。開展了4個省級技術標準的起草工作,其中《優質乳豬生產技術規程》、《花鳳雞飼養技術規程》、《東臺地方雞放牧飼養技術規程》、《海子水牛飼養技術規程》等4個標準被確定為江蘇省地方標準,并于2014年進行了修訂。在蛋雞養殖上,大力推廣地方特色蛋雞-花鳳雞和京紅1號、海蘭等高產蛋雞。花鳳蛋以其蛋小、粉殼、蛋黃比例大等特點暢銷上海、南京和蘇南地區,在上海農工商、世紀聯華、南京華潤等大型超市名聲響亮,且雞肉鮮嫩味美、售價高。在生豬養殖上,推廣飼養三元雜交豬,并采用程序免疫、優選飼料配方、豬糞綜合利用等方式提高了商品豬的飼養效益。在山羊養殖上,首創和推廣以“九改”為核心的新技術,實行山羊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和秸稈養羊,現在東臺已成為江蘇省第二個續建國家級秸稈養羊示范項目的縣(市)。
協會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網絡等優勢,圍繞推進產業化經營,做大、做強畜牧業龍頭企業,強化與企業結對共建,實施廠會協作和產業提升行動,深入推進科技強企。
(一)推行契約經營模式
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民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聯結機制,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分享更多的實惠。在國家級乳豬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的建設過程中,以東臺市千禧福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在服務內容上實行“五統一”,采用“協會+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企業與農戶簽訂合同契約,結成利益共同體,訂單生產農戶達1萬多戶。在協會的指導下,千禧福公司先后通過新加坡AVA認證和馬來西亞DVS的注冊檢查驗收;養殖基地被省農委、省海洋漁業局和江蘇檢驗檢疫局聯合授予“凍乳豬出口示范基地”;“千禧福”牌凍乳豬被評為“江蘇省名牌農產品”;公司被命名為“全國綠色食品生產示范基地和江蘇省安全放心食品生產企業”,東臺乳豬走俏國際市場,形成了品牌效益。
(二)引領生產方式轉變
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專業合作社為抓手,引導畜禽規模養殖戶采用生態、健康的養殖模式,發展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在家禽生產中,以現代禽業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龍頭,以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實行“四統一分”(統一飼養品種、統一飼料配方、統一防疫、統一銷售、分戶飼養)的模式來管理農戶生產,推行無公害生產技術標準和養殖技術規范,大大提高了蛋雞養殖的整體水平。全市先后建成10萬羽家禽標準化養殖場(小區)8個,花鳳蛋雞、綠殼雞蛋等優質蛋雞飼養量達到800多萬羽。同時,協會還幫助會員單位開展示范創建,仙鳳合作社鑫巍蛋雞養殖場被農業部授予畜禽標準化示范場稱號;2014年,東臺市亞峰蛋雞養殖場、綠之源牧業公司等9家養殖場成為“江蘇省畜牧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場”。
(三)引進畜牧龍頭企業
協會近年來參與引進中糧集團、悅達集團等企業來東臺投資興辦畜牧龍頭企業。協會負責人多次赴北京與中糧集團洽談,成功地引進總投資40億元的生豬產業鏈項目。在短短的5年時間內,中糧肉食(江蘇)有限公司已在東臺建成13個標準化養豬場,年出欄生豬達60萬頭以上。建成300萬頭屠宰加工流水線,“家佳康”肉品暢銷上海、蘇南等市場,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成為江蘇省農業產業化的重點龍頭企業。全國百強企業江蘇悅達集團在東臺投資建立了江蘇悅達禽業科技有限公司,主營肉禽示范養殖、屠宰、分割加工和銷售,年屠宰加工禽類2000萬只,帶動了肉禽標準化養殖場的快速發展。
(四)組織產品對外推介
組織畜牧業重點企業參加上海優質畜禽產品采購交易會、江蘇名特優農產品(上海)交易會等活動,推介東臺豬肉、雞蛋、乳豬、光雞、分割雞肉等品牌產品,擴大了東臺農產品的知名度。“宇航”、“千禧福”獲得了江蘇省的著名商標,廠會協作結出豐碩果實。近幾年來,協會獲得3項省、市廠會協作優秀項目獎,其中“花鳳綠色蛋品標準化生產技術”獲得江蘇廠會協作行動優秀項目一等獎,其他獲得鹽城市二等獎、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