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吉喜
搞科研創新,科研的目標應該明確。
首先基礎研究力度要加大;其次需要針對行業重大技術的突破;再次針對一些部門管理需要的技術支撐。面對不同的需要,科研技術要求也是不一樣的。針對每一類科技需求,應該有相應的創新主體。對于基礎研究,最有條件的就是大專院校、中國科學院;然后針對行業技術突破,就應該以企業為主。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講到:加大企業創新的主體。但是對于一些行業管理支撐的技術,應該由行業院所來決策。
真正要在科研創新獲得突破,還應該由三個“穩定”做起:一是穩定科研方向,二是穩定人才隊伍,三是穩定經費支持。穩定方向是保證科研的持續性,不能今天做這個明天做那個,那樣肯定無法做好。
科技成果轉化,一種是成果確實實用有市場,能夠產生效益的,肯定能夠轉化;另一種是提出了研究成果,取得效益還要有一個轉化的過程,這就需要有一個創新的平臺,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使之能夠轉化利用。
鐘志華
創新驅動發展是一個擺在全局核心位置的話題,我們在工作規劃方面要大大加強,否則就會形成缺陷。創新驅動發展的頂層設計調研方面,應該下更多的功夫。
大家都講創新驅動,但創新驅動的內涵是什么?這個也存在很多不同的認識。從國家層面到具體部門、到每個科研人員,都講創新驅動,它應該是一個大的戰略,貫穿在很多方面。
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是科技創新。在談到科技創新時,人們關注更多的是“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如科技立項與經濟發展的重大需求結合不緊密,投入分散,且低水平重復、效益低;科技人才和成果評價導向出偏,且自娛自樂;院所和高校沒有有效地建立為企業服務的機制和體系,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對經濟的貢獻不夠大,等等。隨著科技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這些問題正在得到緩解和不同程度的解決。但是,要真正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僅解決“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還遠遠不夠。因為,即使科技體制改革完全到位,并讓現有的真正意義上的科技投入都發揮了應有的效益,也滿足不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需要。更何況,沒有“經濟”對科技創新更加積極的作為,“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
實際上,創新驅動發展面臨一個更大、更難的問題,那就是“經濟”與“科技”脫節,具體表現在政府工作計劃、政府預算、政府部門職能定位與分工、企業與院所和高校的合作、“經濟人”與“科技人”的交流與合作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