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對于科技界老生常談卻久懸不決的問題:為什么科學家參與科普的積極性不高,果殼網歷時半年,找到了答案。3月23日晚,在“科學人”之夜活動上,果殼網首次發布了科學傳播行業調查報告。
調查面向科研工作者、臨床醫生、科研科普類學會工作者、博物館業者等“科學人”,最終共收到1539份問卷。在這些受訪者當中,雖然有91.36%的科研工作者認為“科普在公眾理解科學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96.78%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參加科普活動,但這些受訪者中實際參加科普的僅占一成。
那么,是什么阻礙科研工作者傳播科普呢?
擔心被媒體曲解本意,成為科研工作者傳播科普的首要考慮因素。數據顯示,在中國,65.24%的受訪“科學人”不信任媒體,認為媒體會夸大其詞或斷章取義,其報道甚至可能對研究形成阻礙。其次,62.96%的受訪者認為,現行的科研體制中,沒有將科普工作納入評價機制中,因此“科學家沒有做科普的動力”。還有部分科研工作者認為,科研圈缺少把科學傳遞到公眾的渠道。
活動現場,中國科協副主席程東紅指出,雖然調查顯示科學和媒體的結合不一定都是美好的,但她“特別希望看到科學和媒體的匯合”,期待這樣的匯合能產生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