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斌(中鐵七局集團西鐵工程有限公司,西安710043)
關于鐵路預制T梁施工質量控制的研究
孫小斌
(中鐵七局集團西鐵工程有限公司,西安710043)
預制T梁大量應用于鐵路工程,T梁的施工質量對于鐵路橋梁的使用壽命和行車安全至關重要。筆者根據在梁場幾年的施工過程中施工中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就技術層面分析T梁產生的質量問題及預防措施做個總結,希望能對類似工程施工的質量控制做個參考。
T梁預制;質量控制;混凝土;預應力
1.1變截面處保護層偏小甚至露筋
原因分析:鋼筋綁扎位置偏移或鋼筋綁扎間距尺寸誤差、墊塊設置不合理和數量不足。
1.2混凝土震搗不密實,出現蜂窩麻面,甚至狗洞
原因分析:混凝土含氣量大,振搗方式不合理、振搗時間不足,混凝土澆筑順序不合理。
1.3預應力孔道位置偏差
原因分析:定位網尺寸不準確,鋼筋綁扎時,定位網安裝位置不精確,導致安裝抽拔棒或波紋管時,導致定位不準確,造成預應力孔道位置偏差;混凝土灌注時,插入式振搗幫碰觸橡膠棒造成橡膠棒旁彎,導致預應力孔道位置偏差。
1.4預應力孔道阻塞
原因分析:橡膠棒接頭處兩根橡膠棒間縫隙過大且包裹不嚴實,致使水泥漿串入橡膠棒間造成孔道堵塞;澆筑混凝土時,振搗棒碰觸橡膠棒接頭處導致接頭斷開造成孔道阻塞;抽拔橡膠棒過早導致孔道內混凝土出現坍塌。
1.5孔道壓漿底板漏漿
原因分析:底板鋼筋間距較小,再者底板橡膠棒設置比較集中,間距較小,混凝土粗骨料粒徑較大且混凝土澆筑過程振搗不到位往往造成底板混凝土局部不密實,導致孔道壓漿底板漏漿,特別是跨中底板處漏漿現象較為普遍。
1.6防水卷材鋪設起鼓
原因分析:卷材鋪設不順直,如果局部糾偏導致卷材黏貼不牢固;卷材成卷進場且材質偏硬,卷材鋪設完畢后經過暴曬,導致卷材不平順造成起鼓;粘結劑未固化前人員在其上面走動導致黏貼不牢固起鼓。
1.7錨墊板喇叭口內存在大量灰漿
原因分析:混凝土振搗過程中,螺栓有少量松動,這導致錨墊板與模板間產生縫隙,造成灰漿進入喇叭口;錨墊板在設計時為便于橡膠棒出入喇叭口,喇叭口直徑均比孔道直徑大,即設計喇叭口直徑大于橡膠棒直徑,這導致喇叭口與橡膠棒之間存在空隙,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灰漿沿著橡膠棒流入喇叭口。
2.1變截面處保護層偏小甚至露筋
提高變截面箍筋尺寸準確率,在變截面箍筋處設置保護層墊塊,并適當加大保護層墊塊的密度。
2.2混凝土震搗不密實,出現蜂窩麻面,甚至狗洞
混凝土含氣量嚴格控制在3%-4%,混凝土振搗采用附著式震動器為主,插入式振動器為主的原則,為防止馬蹄部位混凝土因空氣排不凈而產生空洞,采用先灌馬蹄,后灌腹板的澆筑順序。腹板混凝土澆筑采用水平分層、斜向分段,水平分層厚度不大于30cm,斜向分段長度不大于4m,傾斜度30°~45°。自一端向另一端循序漸進,在距該端4m~5m處合攏。在混凝土澆筑前4m和后4m必須上下前后同時開啟振動器,并有專人負責指揮。振動時間以混凝土不再下沉,不出氣泡,表面開始泛漿為度。插入式振動器必須嚴格控制“三度”(速度、深度、密度)要堅持快插慢拔、邊振邊拔的原則,密度間距為20cm。
2.3預應力鋼筋孔道位置偏差
定位網采用驗收合格的胎卡具進行加工,鋼筋綁扎前按設計位置在底模上標示出定位網位置,確保預應力孔道按設計坐標位置設置;插入式振搗棒標識出插入深度警戒線,以防振搗棒碰觸抽拔棒和鋼筋,避免因震搗致使抽拔棒發生位移。
2.4穿預應力束受阻
橡膠棒連接處采用0.3mm厚度鐵皮套包裹,并在套接處用塑料膠帶纏緊,再用鐵絲綁牢,防止水泥漿串入橡膠棒間;插入式振搗棒標識出插入深度警戒線,嚴禁振搗棒碰觸橡膠棒;由試驗室現場試驗確定抽拔橡膠棒時間,一般以混凝土抗壓強度達6~8MPa時抽撥為宜。
2.5孔道壓漿底板漏漿
底板混凝土澆筑時,在滿足相關技術標準前提下,混凝土粗骨料粒徑大小可選擇下限,適當加大混凝土塌落度,確保混凝土能夠順利灌入底板并適當提高附著式振動器振搗時間,確保底板混凝土密實,避免孔道壓漿底板漏漿。
2.6防水卷材鋪設起鼓
鋪設防水卷材時,應先試鋪,適鋪必須保證平整順直,試鋪完成后條件允許可適當進行晾曬使其適當軟化,然后卷材卷起再鋪貼卷材;鋪貼防水卷材時,氣溫不得高于35℃,不得低于5℃,超出其溫度范圍不得進行防水卷材鋪設,夏季卷材鋪設盡量避開太陽暴曬;防水層完工后,在粘結劑固化前不得在其上行走或進行后道工序的作業。
2.7錨墊板喇叭口內存在大量灰漿
錨墊板安裝完成后,錨墊板與模板接觸面四周采用玻璃膠進行封閉處理,并設置專人對封閉情況及加固狀態進行檢查,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重點檢查錨墊板是否松動,并要求看模人員及時對錨墊板進行加固;設計橡膠護套,確保其能夠填塞橡膠棒與錨墊板之間縫隙,造成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灰漿進入喇叭口。
在T梁預制過程中,影響預制T梁外觀質量的因素很多,分析也很復雜,針對性的采取以上預防措施,對T梁質量提升明顯。本文內容對于T梁預制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只是管中窺豹,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才能對T梁外觀質量的控制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