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龍泉(江西省景德鎮市消防支隊,江西景德鎮333000)
淺析滅火戰斗行動的初戰指揮
鄭龍泉
(江西省景德鎮市消防支隊,江西景德鎮333000)
本文對滅火救援初戰指揮的重要性進行了簡要闡述,對初戰指揮呈現的幾個特點進行了歸納,指出指揮員在初戰指揮中暴露的幾個主要問題,提出了基層指揮員改進初戰指揮應把握的幾個重要環節以共勉提高。
初戰;滅火戰斗;指揮
消防部隊滅火救援的作戰職能決定了是一支“作戰部隊”,根據新時期建軍思想的指引,消防部隊應實現“能打仗、打勝仗”的時代要求。據統計,目前我國消防部隊的所有滅火救援行動中,有75%左右是由一個中隊獨立處置完成的[1],也就是說,大部分火災撲救都是由基層指揮員組織指揮,可見初戰指揮的重要性。消防部隊作為滅火戰斗行動的主體,火災發生時,必須立即趕赴火災現場,救助遇險人員,排除險情,撲滅火災[2]。
滅火救援作戰指揮是指滅火指揮員對參戰滅火力量和相關單位的滅火作戰準備與實施所進行的運籌和調度活動[3]。初戰指揮是整個滅火救援指揮行為的伊始,是指指揮員為達到完成滅火救援任務的目的,從接到出動命令、帶領部隊行進、途中獲取信息、到場火情偵查和力量部署展開等一系列作戰指揮行動,出戰指揮的效益決定了滅火救援的成敗。初戰指揮員往往是火災現場的轄區執勤中隊指揮員。初戰指揮對象一般是轄區中隊到場力量或首批到場的若干中隊的力量。初戰指揮行為是指初戰指揮員在滅火戰斗中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出來的具體指揮活動。初戰指揮決策是指指揮員根據火災現場的綜合情況第一時間定下的滅火戰斗行動決心和制定的行動計劃。
在《孫子兵法?形篇》中指出:“勝兵先勝而后求戰”,即先創造勝利的條件,爾后再作戰。首批力量到場后,初戰指揮員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判斷火災現場情況,定下戰斗決心,抓住有利戰機,將有限的滅火救援力量部署在火場的主要方面,按照“先控制、后消滅”的戰術原則,打好第一場“遭遇戰”。在初戰指揮中,如何盡可能的創造勝利的條件,將滅火戰斗行動變被動為主動,避免小火釀成大災是關鍵。當然,影響火勢發展變化和火災撲救的客觀因素是多方面的,初戰指揮員能否抓住有利戰機,千方百計的為滅火戰斗創造有利條件是初戰指揮的根本目的。所以,廣大消防部隊基層指揮員在滅火救援中應樹立“準確迅速,堅決果敢,決勝初戰”的戰斗理念,為后續滅火救援行動打下基礎,贏得寶貴時間。
2.1初戰指揮的時效性
時效性是指揮員從接警出動起,到各種行動命令下達的速度和效率,衡量該指揮效能的指標就是時間。初戰指揮員的指揮活動占用時間越短,初戰的主動性就越大,主要體現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搜集掌握火場信息要快。指揮員在途中獲取信息,到場后采取外部觀察、詢問知情人,利用消防控制中心偵察了解,派出偵查深入內部偵察以及偵檢裝備儀器檢測等火情偵察手段,迅速搜集火場基本情況,并及時查證核實,快速確定火場的主要方面,選擇合理的戰術方法,為積極創造和把握戰機爭取主動。
二是制定決策行動方案要快。火場如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千載難逢的良機可能轉眼即逝,如不果斷作出決定,損失將必然擴大。如一地下建筑發生火災,由于內部充滿濃煙,初戰指揮員到場僅組織排煙卻沒有第一時間派出攻堅組深入內部尋找起火部位、著火點,起初僅有房間內的一個沙發在陰燃,卻因內攻不及時而導致整個房間全部燒毀,這與初戰指揮員的猶豫不決是緊密相連的。所以,指揮員在初戰指揮活動中,做出科學決策稍有遲疑,就會錯失最佳戰機。
三是部署戰斗隨機調控要快。在初戰指揮的實踐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比如火勢蔓延擴大、發生爆炸、轟然、發現被困人員、建筑結構變形等,前期的作戰部署不能滿足災情控制需要,此時需要初戰指揮員根據火災現場災情變化情況及時調整決策及力量部署,集中優勢兵力,快速應變,化險為夷,掌握火場主動權。
2.2初戰指揮的靈活性
靈活性是初戰指揮員結合現場情況,審時度勢,根據火情的變化因勢利導的指揮活動。靈活性是相對于原則性而言,火場情況千變萬化,沒有絕對相同的火場,也沒有絕對相同的組織指揮程序,對于滅火戰斗行動的原則和方法,既需要遵循,又需要靈活運用和不斷發展。“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聰明的指揮員應該在原則和方法的基礎上依據實際條件有所變通、有所發展、有所創造,從而達到預期的目標和結果。
一是裝備器材運用要靈活。指揮員要根據火勢的發展蔓延情況、到場力量情況、現場水源情況、燃燒對象情況以及突發情況等,靈活機動使用現有的滅火救援裝備有效控制消滅火勢。
二是戰術方法運用要靈活。火場情況瞬息萬變,火勢的發展往往會受到爆炸、倒塌、中毒、觸電、風向變化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指揮員在力量部署上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及時隨火場主要方面的調整,靈活運用滅火戰術方法,科學部署力量。
三是突發情況處置要靈活。初戰指揮員到達現場后,有時遇到的是一些意想不到、預料之外的突發情況,例如:自殺、縱火、爆炸、有毒、人員被困等情況,指揮員必須頭腦要冷靜,處置要迅速,方法要靈活,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集思廣益、靈活機動,利用現場一切可以使用的力量,控制災情的擴大。
2.3初戰指揮的風險性
風險性是指特定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組合。在代價與風險的相互關系上,其一般規律是:在其他各種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只準備付出較小代價的方案往往具有較大的實施風險,而準備付出較大代價的方案卻往往具有較小的實施風險。
一般來說,指揮員總是希望所制定的作戰方案能夠以最小的代價來達成任務目標。然而,實施這樣的方案一般具有很大的風險。在初戰指揮中,往往遇到的現場是火勢正在猛烈燃燒階段,火場信息掌握還不夠全面,爆炸、轟然、坍塌、泄漏等不確定因素較多,由于首批到場力量有限,無疑就增加了指揮員指揮活動中的風險性,這時,如果能以局部的代價換取全局風險的降低,增加滅火戰斗行動全局勝利的把握,這是值得的。
在初戰指揮中,除了客觀的因素外,指揮員由于主觀行為上的失誤往往也會導致初戰指揮的不利。
一是火情偵察不夠重視、全面。火情偵查對于初戰指揮至關重要,面對猛烈的火勢,指揮員通常會急于進攻滅火而忽視火情偵查,或僅僅通過初步的外部觀察和了解后就部署力量全面的展開戰斗,沒有堅持全面偵察和針對性的反復偵查,偵查的方式單一、部位有局限性。
二是到場戰斗展開較盲目。初戰指揮員由于情緒較為緊張、火場經驗不足、患得患失、找不準切入點等原因,往往對火場上的主要方面把握不夠準確,到場后便全面展開,盲目的進攻,初期到場有限的戰斗力量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三是火場后方組織供水混亂。火場水源使用情況是戰后戰評不可或缺的內容,火場供水必然也是滅火戰斗行動成敗的根本保障。在一些火場上,初戰指揮員經常只顧前方作戰,無法顧及到后方供水,組織指揮大部分或者全部都集中在前方戰斗力量部署上,而忽視了消防水源的使用是否正確合理、供水能力是否能夠滿足前方滅火用水強度、能否持續不間斷的供水,從而導致消防車輛占領水源不合理、供水線路混亂,從而嚴重影響后續戰斗力量的展開。
四是初戰指揮決策意圖不明確。初戰指揮員由于經驗缺乏、信心不足,在實施現場指揮行動時下達命令猶豫不決,戰斗員分工不夠明確,戰斗任務的意圖不夠明顯,導致官兵在作戰行動中命令執行不夠堅決,最終貽誤戰機。
五是采取火場內攻戰術不堅決。“不見明火、不出水”是前輩消防同仁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總結初戰的一種戰法,在那個年代有其特定的作用,但作為初戰,打的就是戰機,由于初戰指揮員缺少打快攻、打近戰的意識,在遇到一些只見煙霧未見明火的建筑火災,或者是進攻線路受阻的情況時,指揮員不能及時開辟進攻通道內攻滅火,而只在建筑外部設置水槍控制火勢,延誤消滅火災的最佳時機。
災害現場的滅火救援行動都是按指揮員下達的命令實施的,每個環節的行動成敗,主要取決于初戰指揮員的決策水平。根據滅火救援工作實際,指揮員在初戰指揮時應把握以下幾個重要環節:
4.1火情掌握要及時,分析研判現場態勢
接到出動命令后,指揮員要利用行車途中的時間,通過與指揮中心和報警人聯系,盡可能更多地獲取災情信息,對現場情況做出初步判斷,并向部屬通報災情、分配任務,做好戰斗準備。具體來說,初戰指揮員在到達現場前,要做好三個方面的預判工作:一是根據事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預判現場道路交通和消防水源狀況,確定出動救援車輛的類型數量、作戰編成和行車路線。二是根據報警人對現場情況的描述,預判事故的類型、規模和人員被困情況,確定消防員防護等級、任務分工和注意事項。三是根據當天氣象情況,預判災情可能發展變化的趨勢,確定車輛停靠的位置、方向和距離。完成預判后,指揮員要將災情信息和預判情況,及時通過對講機告知全體參戰官兵,并聽取執勤中隊長助理、戰斗班長等骨干的意見與建議,形成初步作戰方案,向各班組分配作戰任務,并要求參戰官兵做好個人安全防護。
4.2火情偵察要仔細,把握現場主要方面
第一時間了解掌握災情,對后期處置至關重要。初期火情偵察時指派專人全面收集火場信息,必要時指揮員要親自進行偵察,全面掌握火場情況。在安排和實施火情偵察中要做到明確火情偵察任務、嚴密組織火情偵察、攜帶裝備器材、采取恰當的偵察方法,及時偵察掌握火場情況。作為初戰,在態勢關鍵點的把握上要著重抓住:一是燒在何處,往那里燒;二是有效分割在哪里,如何堵。只要把握住了這二點,那么主要方面的判斷就基本準確,后續部署也就八九不離十,大方向也就對了,不會造成顧此失彼的被動局面;否則,就會盲目應戰,開戰就不順,造成被動,待覺悟后,再行調整,不僅難度倍增,且效果事倍功半。
4.3力量部署恰當,現場力量各盡其能相互支持
選好停車位置,有序部署首批到場力量,統籌合理安排任務。通常情況下如果一個中隊第一出動調動3輛消防車,應當是安排甲車靠火場、乙車占水源、丙車打接應,即初戰“甲車打、乙車堵、丙車補”的戰法。作為一個作戰整體在明確各自任務的同時,還要考慮全局,即初戰的相互支持,這種支持主要是上、中、下三種情況:所謂上,就是初戰現場簡單直觀、一目了然,此時集中力量在最短時間內把火殲滅;中,就是現場有點情況、結構有點復雜,這時就要求三輛車作戰力量需相互照應,形成一個圈,圈內打、圈邊防、圈外補;下,就是建筑結構復雜、燃點縱深,打、堵、補都有難度,打好了就是最好的堵,堵好了就是最好的控制,補好了就是確保了打贏。如果第一出動調動3個中隊的話,應當安排甲隊負責主攻、乙隊負責堵截火勢、丙隊負責協同配合和補充。如果在第一時間同時調動多個中隊出動,要注意確定主戰中隊、協同中隊,明確車輛到達集結地點和進入火場順序、停車位置,做到任務不明不進火場,防止車輛扎堆,堵塞通道。
4.4檢查任務落實,巡視調整部署
完成初戰部署后,指揮員應巡視整個事故現場,檢查各班組執行任務情況,督促官兵落實安全措施,根據災情變化,迅速調整力量部署。具體來說,在這一階段,基層指揮員應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要檢查內攻陣地。部署內攻作戰任務后,指揮員必須與內攻人員保持不間斷聯系,詳細掌握內攻班組進入的時間、距離、空呼器壓力等情況,并安排替換班組做好隨時替換準備。二要檢查排煙情況。現場煙霧較濃,無法有效實施排煙時,指揮員應從外部仔細檢查起火建筑構造,掌握起火區域外圍的門、窗、孔、洞和建筑分隔情況,及時破拆有煙氣流出的門、窗或溫度較高的非承重墻等分隔物實施排煙。三要檢查建筑結構。撲救鋼結構廠房和大跨度大空間等易發生坍塌的建筑火災,指揮員除安排專門力量冷卻、監控建筑主要承重構件外,還要巡視整個起火建筑,采用眼看、耳聽等方法,檢查建筑整體結構情況,發現災情變化,要及時調整力量部署。四要檢查供水情況。基層指揮員要適時巡視檢查火場供水情況,確保形成穩定、壓力充足的供水干線,不僅為前沿水槍陣地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也會大大增強參戰官兵的戰斗信心。
[1]熊偉.消防初戰指揮“四字訣”[EB/OL].中國消防信息網,2013.
[2]公安部消防局編.公安消防部隊執勤戰斗條令[J].2009.
鄭龍泉(1988-),男,江西九江人,本科,初級,主要研究方向:消防滅火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