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影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對于孩子自理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同時,很多家長也開始注意到孩子價值觀的取向問題。本文結合自己親身經歷,著重談談以上兩個問題。
【關鍵詞】細節教育;自理能力;積極與家長溝通;自理能力和價值觀的結合
在今天的教育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家長或是老師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現在的孩子會是這個樣子?為什么現在的孩子什么都不會每天只會想著自己如何如何?……”其實歸根結底這些都是老師或是家長對于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人生觀樹立產生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現在看起來不是特別突出,但是日積月累之下,終究有一天會變成孩子人生性格中的一部分。如果到了那時我們再想補救可能真的是亡羊補牢為時晚矣。那么如何才能在孩子人生起步之初就讓孩子培養良好的自理能力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呢?結合我的班級管理經驗,我覺得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從小事入手,運用細節教育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
作為語文老師,大部分人可能都是班主任。許多人看來這是一個苦差事,是一個枯燥乏味的工作。其實這何嘗不是我們親近孩子,利用一切資源引導孩子教育孩子的一個優勢呢?正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過:“從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們的中間……我的手牽著他們的手,我的眼睛注視著他們的眼睛,我隨著他們流淚而流淚,我隨著他們微笑而微笑……”只有我們深入孩子當中我們才能更好的融入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調動一切資源,利用一切手段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其實生活即教育。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的時候就嚴格要求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動手,這在一開始看來可能有點不近人情,畢竟一年的孩子還小,他們還沒有從幼兒園的環境中適應過來,你不可能要求他們馬上變成一個能夠完全自立的小學生。當時我的家長們也是這樣和我說的。但是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之后,我們班級的孩子是同年級中最讓所有任課老師喜歡的孩子。因為我的班級永遠是最干凈的,紀律永遠是最好的,孩子們的學習效率也是最高的。事后,有的老師問我訓練孩子的竅門,我的回答很簡單: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我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班級,我總是第一時間為孩子做示范:如何掃地,如何擦地,如何擦黑板……孩子們第一次可能做不好,沒有關系,我們會有第二次,第三次……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在長大,他們做的也越來越好。然后,我們開始鼓勵孩子,不錯過一切機會的鼓勵孩子,在班級、在操場、在公共場合,在私下……孩子會隨著我們的鼓勵而不斷樹立信心,會隨著我們的鼓勵知道凡事要身體力行方能出真知。這樣,孩子會在各種各樣的體力勞動中展現自我,鍛煉自我,在各種各樣的文娛活動中培養自己,訓練自己。真的讓教育在潛移默化中伴隨孩子茁壯成長。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無論老師在與不在,無論家長是否關注,他們總是能夠很好的照顧自己,自理能力就是在這樣的一點一滴中培養起來了,學生的自立就是在這樣的榜樣教育中樹立的。
二、積極與家長溝通,利用學校、家庭因素構建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基地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性格養成與父母的示范有密切關系。同樣能夠得到學生父母支持和認可的老師是幸福的老師,也是一名合格的老師。所以在教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就主動與學生家長溝通,力爭把孩子在學校的一舉一動毫無保留的告訴家長,滿足家長的好奇心和急切的要求。同時,在學生學習或是生活中出現問題時我也總是第一時間與家長溝通,也鼓勵家長積極與我溝通。只有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暢通才能保證孩子學習的無憂。因此,在班級管理時我盡可能的滿足家長的要求,盡可能的為家長著想。正是在這種心理暗示下我與學生家長建立了融洽的關系,為我下一步引導、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由此我建立了一套從學校至家庭的學生教育通道。在學校我主要是讓學生知道父母生活的艱辛和對自己的愛,讓其認識到作為一個合格的學生應該如何去做,如何去為他人著想,如何更好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力爭在學校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感和感恩意識。在家庭,父母更多的是與老師溝通,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老師的地位和形象,讓學生意識到學校所學其實就是身邊經常發生的事。這也是學生樹立正確認識觀、價值觀的良好開始。
三、自理能力和價值觀的結合
無論自理能力也好,正確的價值觀也罷,他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把二者良好地結合在一起才能事半功倍。其實理想的德育,應該重視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學生的德行,讓學生在游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我也強調這點。在班級中你是否會遇見這樣的場景:同樣是打掃班級,但是有的學生就會“聰明”的選擇擦黑板,而且這一個黑板就會擦上一整天。這樣其他學生就會產生不滿。為什么?原因很簡單我們大人都知道:擦黑板活輕巧,不怎么出力,面對這樣的學生你會如何教育?這個時候不如我們老師或是家長主動承擔那些臟活累活,讓孩子看在眼里,然后在與其交流。由眼到心的過程看似簡單,卻往往是最深刻的。其實這些孩子并不是自理能力不行,而是有些時候受到社會上一些不良心理的干擾,產生了一種所謂的“聰明”。這也是我們當今社會中一些不良現象產生的誘因之一。所以,價值觀和自理能力的結合看似無關緊要,其實在學生的學生生活和成長中至關重要。
總之,教育教學的路漫長而辛苦,身為教育者的我們只有不斷的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夠更好地教育引導學生。只有在細節中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和人生價值,才能讓學生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才能不辜負家長的重托,才能承載社會的信任。
【參考文獻】
[1]《陶行知文集》.(2008).江蘇教育出版社
[2]朱永新.《朱永新教育文集》.(2004)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大慶市世紀陽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