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娜
如今,新課程改革提倡有效性教學策略,現已成為新課程改革研究與追求的課堂教學重要目標之一。面對小學音樂教學仍然存在著教學方式單一、效益低等問題,為尋求更有效的音樂課堂教學方法與策略,廣大小學音樂教師也積極努力地進行著探索與實踐,結合教學實踐,探討了幾點關于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小學音樂課是一門必修課程,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但是,對小學音樂課的研究,起步比較晚。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藝術教育已經漸漸成為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這對于每一位音樂教師來說,如何做好音樂教學,可謂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才能提高小學音樂課的教學效果,讓學生能夠受到良好的藝術教育呢?
一、成功的一半在于良好的開端
在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學導入的作用在于中斷學生的日常經驗,喚起其對音樂課的審美注意,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情感的交流,燃起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渴望。音樂課堂的教學導入,就像歌劇作品的序曲一樣,結構雖短小,但正是由它引導人們進入音樂的特定情景。一段充滿新意而又匠心獨具的音樂課堂教學導入,對成功上好一堂課關系極為重大。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功性和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對所學習的音樂興趣濃厚,課堂上學生興致盎然,教者得心應手,學者輕松愉快。
例如,在教《粗心的小畫家》時,我在課件中制作了一張很直觀的圖片,一個小男孩的自我介紹,(在熒屏上的動畫很是吸引兒童注意,引發兒童好奇心的最好方式之一),同時問:你們仔細聽聽他都說了些什么?待學生回答之后,就說:同學們聽得真仔細,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新來的小朋友丁丁。這樣導入,既引發了學生好奇心,又直觀地導入了新課的目的。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如能抓住教材中的重點,運用謎語,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學《嚨咚鏘》一課時,我出示這樣的謎語:圓圓一只大木桶,上下是皮肚里空,娃娃見了愛打它,一打就說咚咚咚。學生聽后,爭先恐后地回答,當學生說了謎底后,教師再出示實物的大鼓,看到漂亮的大鼓,學生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學習欲望。這樣的導入,使學生感到既新鮮又有趣。
二、巧妙的銜接
教學環節之間,新舊知識之間,銜接巧妙,課堂教學就會流利順暢。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各環節自如地過渡,課堂教學便能保持整體性。例如,我上的一堂音樂教學競賽課《風雨雷電的故事》,其中就運用了環環相扣的教學內容,先認識大自然中風、雨、雷、電的各種自然現象,再以生活中的用品來模仿這些自然現象的聲音,如瓶子裝沙、擊鼓當雷、空瓶吹響如風等操作;進一步讓學生相互合作,提升對這些自然現象的認識;以完整的故事情節,讓學生親自于之前的合作來給故事內容配上聲響。從中的緊扣環節,讓學生興致勃勃地主動參與,課堂氣氛及為高漲。直觀地讓學生在興趣中深化到本堂課的教學目標,這樣的銜接,既自然又簡潔,學生接受也不難。
三、發揮教師的個人魅力
作為一個好老師,他要用自己特有魅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自己的語言。上課時,除了要有洪亮的聲音以外,教師的語言要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在教學時我們應該采取較通俗的、充滿關愛的語言,讓學生更多地感到老師的和藹可親,從而愿意與老師相處,形成對老師的信任,這樣他們也就會在上課時,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中。其次,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現代學生所接觸的事物也越來越多,只靠書本知識已經不能滿足部分學生的需要。每當在課堂中涉及到一些課外的小知識時,學生的注意力往往會加倍地集中。
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
陶行知先生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是民主。”在民主的氣氛下,學生會增加音樂的熱愛。教師要放下架子,多與學生溝通、多微笑,營造輕松的環境,鼓勵學生多發言、多思考,讓學生在民主的氣氛下喜歡音樂。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將會是枯燥無味的。濃厚的學習興趣,會讓學生有學習音樂的不竭動力。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目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占據“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目標的首位。突出情感、價值觀的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小學音樂課教學的重中之重。黑格爾曾經說過:“音樂來打動的就是最深刻的主體內的生活;音樂是心情的藝術,它直接針對著心情。”音樂教育要把握美,把美傳遞給每一個學生,使學生與教師一起走進美的世界,熱愛音樂。
五、充分利用歌唱教學
課程教學是音樂教學中最經濟、最普及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應用廣泛,得益于它不需要很多昂貴的音樂設備和復雜的教學場所。我們人人都有一副嗓子,只要能說話,就能進行課程教學。而其他教學模式,如欣賞教育則需要資料、器樂等設備。要做好唱歌教學,教師應該注意把握以下兩個方面:
1.要把握唱歌技能與樂理知識的關系和要求。多創造機會,讓學生大膽地唱,建立歌唱的信心,培養他們的音樂感覺。教師應降低音樂的樂理知識、演唱技能的要求,通過歌唱教育,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學生的人格教育。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曾說:“我們就兒童實際唱歌的情形來觀察,好像唱歌的技術是次要的,而從內心而歌的精神活動是第一要義。”一些農村小學生很害羞,不敢放開歌喉去唱,作為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給他們創造表現機會,讓他們合唱或者一個人只唱其中的幾句歌詞。只要能唱,人人都是一個不錯的歌唱者。
2.要用言談舉止不斷鼓勵學生,多方位給予學生肯定的評價。小學生年紀小,挫折感較強,而且很喜歡聽到他人的表揚和稱贊,自尊心很強。要讓他們能夠大膽地歌唱,需要不時地鼓勵他們,表揚他們。林肯曾經說過:“人人都喜歡受到稱贊。”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每一節課都至少表揚幾個學生。只要學生稍微有一點進步,或者有好的表現,筆者都從不吝嗇地及時表揚學生。表揚學生不僅僅采用語言的表揚,而且還經常采用眼神、手勢稱贊學生。學生在不斷地肯定中成長,增強自信心,能夠更加勇敢地去歌唱。
總之,音樂教師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我們應該科學地、合理地應用各種教學方式、使用多種音樂教學設備,順利完成教學工作,使小學生能夠更好地學好音樂課。這個過程雖然充滿艱辛,但是這個工作非常有意義、有價值。以上是筆者個人的音樂課教學體會和看法,希望能夠對讀者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