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慧 陳軍勝
[摘 要] 內部控制即由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五個要素構成。針對吉林省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內部控制意識薄弱、風險評估水平較低、內部控制活動缺乏科學性、后續的評估控制監督活動缺乏等問題,應采取優化內部控制環境、加強風險防范控制、重視控制活動的落實、保持信息系統和溝通渠道的暢通、加強對控制的監督等對策,以推動吉林省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吉林省;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276.3 [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 Internal control consists of five factors in terms of the contro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control activitie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monitoring. Internal control of SMEs in Jilin has the problems in terms of wake awareness, lower level of risk assessment, unscientific activities, and lack of follow-up monitoring.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strengthen risk prevention control,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tivities, maintain the smooth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nd enhance the supervis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MEs in Jilin.
Key words: Jilin, SMEs, internal control,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一、引言
中小企業作為我國市場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推動經濟發展、豐富經營結構、活躍市場、吸收剩余勞動力和緩解就業壓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吉林省內,中小企業在其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企業數量占99.5%,經濟總量占47%以上,上交稅金占全口徑財政收入的比重接近1/3,就業人數占全省職工和城鎮個體勞動者總數的70%以上,中小企業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中小企業加快發展是實現富民強省的重大舉措。在吉林省有關的政策扶持下,中小企業近幾年的發展也取得了飛躍發展,并且發展態勢良好,但是還存在不少的問題,這些問題成為制約吉林省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與機制的缺失。解決其內部控制的問題迫在眉睫,只有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探索系統的解決對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吉林省中小企業的難題,從而推動吉林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推動吉林省的經濟振興。
二、內部控制的理論
所謂的內部控制,它是一個企業為了實現自己的經營目標,保護其資產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和資料的準確可靠,并能夠保證企業經營方針得到有效的貫徹和執行,同時保障企業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而在企業內部自我調整、約束、計劃、控制和評價方法手段的一個通用的措施。COSO發布的內部控制報告中規定的內部控制五要素的框架結構是目前被較多人認可的經典框架,即由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五個要素構成的。內部控制的要素基本覆蓋了企業所有的業務環節和事項,特別是控制活動貫穿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因此,若想了解和解決企業的內部控制問題,可以從這五個要素著手。
三、吉林省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
(一)控制環境存在的問題
控制環境是一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能否有效執行的基礎。目前吉林省中小企業控制環境存在的問題包括:經營者重經營輕控制,經營者主要把精力放在如何留住老客戶,擴大企業業務方面上,無暇顧及內部的管理事項,對內部控制缺少關注;內部控制意識薄弱,從管理者到員工都沒有形成系統的內部控制知識體系;組織結構設置不科學,職責不明,大多依靠血緣,親情維系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不規范,沒有運用科學的方法評估員工的能力,對于員工勝任能力沒有足夠的重視;不重視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的溝通和落實,缺乏良好的控制環境。
(二)風險評估存在的問題
每個企業都面臨來自內部和外部的不同風險,這些風險都必須加以評估。吉林省中小企業目前的風險評估意識已經逐步形成,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風險評估,但是整個風險評估的意識和水平還屬于比較低下的水平;由于中小企業間的信用觀念薄弱,信用缺失嚴重,進行風險評估困難重重,建立健全的風險評估體系難度較大,相應的風險控制機制也沒有進行配套;沒有建立整體的目標,缺乏具體業務流程層面的計劃,當監管和經營環境突然發生變化時,缺乏應急措施;對于進入新的業務領域和發生新的交易可能帶來的新的內部控制相關的風險,缺乏評估的規范機制。整體而言,吉林省中小企業大部分的風險評估工作還處于淺層階段,缺乏科學的、深層次的探究。
(三)控制活動存在的問題
控制活動是企業管理階層辯識風險,繼之應針對這種風險發出必要的指令,是企業內部控制最實在的一個環節。吉林省中小企業也重視企業的控制活動,但是由于缺乏系統的內部控制知識體系,再加上中小企業裙帶關系嚴重,采用以家庭利益為指導的管理方式,很多崗位都是家庭成員擔任,造成控制活動缺乏科學性,存在漏洞。無論是授權、業績評估、信息處理還是實物控制上都存在不少的紕漏。具體包括:采購缺乏質量標準,采購的材料質量參差不齊;生產環節更多的是注重生產的速度,對產品的質量驗收缺乏控制;缺乏付款和收款管理制度,沒有制定完善的付款計劃和收款管理,付款環節嚴重的賴賬現象影響企業的信譽,收款缺乏管理,對客戶的信譽沒有系統的評估,缺少壞賬管理的意識。財會系統混亂,沒有嚴格按照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處理。整體來看,吉林省中小企業的控制活動還不具備科學性。endprint
(四)信息系統與溝通存在的問題
中小企業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規模小,所以在內部的溝通上主要向上級和幾乎所有的員工進行直接的信息傳遞,吉林省中小企業在內部溝通上同樣是這樣,不存在太大的問題;集中的主要問題是財務會計不夠專業,不少企業聘請兼職對企業的會計業務進行處理,質量參差不齊;管理層更多注重經營業績的財務數據,而忽視資產負債的情況;缺少與外部的溝通,對于客戶的反饋多是零散的,沒有系統的整理和記錄,主動聯系客戶進行溝通的情況更是少見;供應商和企業的關系不穩定,多數企業對每次采購選擇的供應商有采購價格決定。
(五)監控存在的問題
管理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建立和維護控制并保證其持續有效運行,對于控制的監督可以實現這一目標。在吉林省中小企業中,監控這部分的問題尤為突出。吉林省中小企業由于管理者缺乏系統的內部控制理論知識,控制活動缺乏科學性,因此后續的評估控制監督活動也是雜亂無章的,沒有獨立于業務環節的類似內審委員會等監督審核部門,其經營過程也沒有專人進行監督,往往都是經營者的突擊檢查,甚至存在知錯難改,知錯不改的現象。由于中小企業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經營上,對于控制活動都缺乏投入,監控環節所引起的關注就更加少。
四、吉林省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優化內部控制環境
第一,加強管理層的內部控制意識,完善管理層的內部控制知識體系。要使吉林省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水平提高一個層次,最重要的就是要讓管理者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學習內部控制的相關理論知識,形成知識體系,具體措施可以是閱讀相關的書籍,邀請專門機構的研究人員過來交流,政府或者相關行業組織通過舉辦內部控制知識講座,學習指導等形式讓管理者深刻了解內部控制體系的優點和作用。第二,書面和口頭的形式結合,落實企業文化的營造。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的溝通和落實,用人唯才等企業文化有助于提高企業競爭力,也是更好地完善整個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所需要。這就需要管理者身體力行,起表率作用,同時以口頭和書面的形式向員工進行傳達,對違反有關行為規范的情況進行懲罰。
(二)加強風險防范控制
第一,提高風險意識。這需要從管理者的管理素質抓起,提高中小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加強風險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很重要。第二,風險識別和分析能力的提高。要防范風險,首先要有風險意識,然后要有識別和分析的能力,我們在進行風險事件的識別時,可以從目標入手,把總的戰略目標細分為小的目標,如經營目標、期末報告目標、資產管理目標等,再分別根據這些具體的二級目標確認相應的風險事件。而對于風險的分析,需要先調查和收集風險事件的資料,然后定性和定量進行分析,最后進行表述。第三,制定策略應對風險,需要結合控制活動進行風險的應對。中小企業自身資金并不雄厚,但是它們具備靈活性的特點,所以盡早識別和評估風險,盡早進行轉變應對風險就至關重要。
(三)重視控制活動的落實
第一,需要對管理者進行內部控制理論知識的培訓和學習;第二,要使控制活動科學合理并且有效率,必須結合中小企業的特點,在授權,業績評估,信息處理,職權分離和實物控制等方面都要做好。具體的解決對策是:首先是要對主要的經營活動建立必要的控制政策和程序,采購和付款環節的控制、銷售和首款環節的控制、生產環節的控制;其次,管理層在預算和經營業績上需要有清晰的目標,以識別差異,并對差異進行調查;不同人員的職責在一定程度上相分離,特別是要完善內部會計控制,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建立健全會計制度、建立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制度,實行會計預算控制;建立授權保護措施,保護公司的資產和機密以及公司的安全經營。
(四)保持信息系統和溝通渠道的暢通
由于吉林省中小企業規模比較小,需要報告和傳遞信息的層次也比較少,要實現有效的溝通:首先,要有信息觀和溝通的意識,對于財務信息,經營狀況要及時的了解;其次,要及時了解財務信息,聘請專業的財務人員,運用專業的財務系統,使財務信息能夠如實反映企業的狀況,為識別風險,制定經營方向做準備;最后要使企業的溝通渠道暢通,透明。要使企業的內部控制得以完善,企業的經營狀況得以真實的反映,來自各個層次的信息很重要,這對管理者的決策提供很大的幫助。
(五)加強對控制的監督
首要就是要加強全體員工對內部監督的理解以及管理層的監督意識,對于吉林省很多中小企業來說,培養或者聘請一個專業的監督人員難度很大,所以從原有的員工身上作出努力,加強其對內部監督的理解更加實際,而管理層的監督意識和能力提高則是最有效的方法。其次,如果條件允許,對于很多中型企業來說,增設內部審計機構很有必要,可以保證監督活動使其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使企業的監督活動落實到日常化的工作中,監督活動要透明化,提高權威性。
[參 考 文 獻]
[1]劉玉廷,朱海林,王宏.中國內部控制改革與發展[J].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09:90-91
[2]劉明輝,張宜霞.內部控制的經濟學思考[J].會計研究,2002(2):54-56
[3]李光輝,劉文曲.中小企業如何加強內部控制[J].內控與審計,2010(9):79-80
[4]瞿宗苗.吉林省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5]李雨澤.LD煙草公司存貨內部控制流程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責任編輯:王鳳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