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香
(甘肅省中醫學校,甘肅 蘭州 730000)
中等職業教育中醫護理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張玉香
(甘肅省中醫學校,甘肅 蘭州 730000)
精品課程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建設精品課程是創辦一流中職學校的必然要求。從中醫護理學確定工作思路、制訂課程建設規劃、制訂課程目標、建設教學資源庫、編寫教材、組織課堂實施等幾個方面進行實踐和探索。
中等職業教育;中醫護理學;精品課程
2010年,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0]9號)提出,在全國范圍內重點支持建設一批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2012年,我校成為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為將我校建設成為國家級的示范校,我校開展精品課程建設,中醫護理學成為首批校級精品課程之一。中醫護理學是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本課程旨在通過學習中醫學的理、法、方、藥等基本知識以及中醫護理的基本技能,使學生掌握中醫養生保健的知識與技能、中醫用藥護理的知識與技能、中醫康復治療與護理技能,拓寬護理專業學生的知識領域,增強學生的護理操作能力,充分滿足未來護理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能力。經過一年多的精品課程建設,我們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現介紹如下。
經過精品課程建設團隊的共同研究,我們確定了精品課程建設的工作思路:(1)制訂課程建設規劃;(2)制訂課程目標;(3)進行課前準備;(4)組織課堂實施;(5)完善考核與評價方式。
在這樣的工作思路指引下,我們將各個任務細化,責任到人,設定了具體時間,以確保精品課程建設的進程和質量。
(1)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安排上不斷進行改革創新,既保證該門課程的理論性,又使教學內容更貼近現實。
(2)進一步完善多媒體課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擴大教學信息量,全面開展多媒體教學。
(3)在教學方法上不斷豐富和完善,深化專題教學內容,理論教學堅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諸如討論課、辯論課、演講課等,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也力爭更具實效。
(4)深化教學改革,在考試方法上,在廣泛聽取師生意見的基礎上提出改進方案,使之進一步完善。
通過學習本課程,讓學生知道中醫護理發展概況、中醫基本理論;能正確應用中醫護理基本程序;能運用中醫養生保健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進行健康教育;能進行中醫用藥護理;能進行中醫專科護理技術操作,使學生樹立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的思想,完善護理專業的知識能力結構,從而更好地勝任未來工作。
2.2.1 知識目標(1)理解中醫的名詞術語。(2)知道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及發展概況。(3)知道中醫各臟腑的功能、正常與異常的表現。(4)認識人體的必需物質——精、氣、血、津、液的概念、生成、運行、功能之間的關系及正常與異常的表現。(5)掌握方藥的基礎知識,明確中醫用藥護理的內容和方法。(6)知道中醫采集病史及進行初步辨證的內容和方法。(7)掌握中醫護理專科技術的知識要點和操作方法。(8)知道中醫養生保健的原則和方法。
2.2.2 能力目標(1)學會運用中醫基本理論知識對患者做出健康評估。(2)能運用中醫養生保健的基本知識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3)能幫助或指導患者及其家屬煎服中藥并規范進行中藥用藥后護理。(4)掌握中醫護理技術并能對患者進行辨證施護。
2.2.3 態度目標(1)具有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的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具有勤奮學習的態度。(2)養成認真、嚴謹、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3)具有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4)樹立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思想,表現出關心、愛護、尊重的態度。
2.2.4 終極目標(1)具有臨床護理、家庭護理、社區保健崗位必需的中醫護理知識、能力和素質。(2)畢業時通過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能勝任臨床護理、家庭護理、社區保健等常見崗位的護理工作。
2.3.1 編寫教學計劃、教案及制作教學PPT 由項目組教師組織編寫教學計劃、教案以及制作教學PPT,編寫完成后共同審閱、商討,優中選優。
2.3.2 建設教學資源庫 通過深入調查和研究,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中醫方面的資料,建設課程網站,將所有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上傳,提供在線測試和課程論壇,實現資源共享、人機互動、師生互動。
2.3.3 編寫教材 按照知識的遞進規律和學生的學習規律構建教材編寫框架,擬訂教材編寫目錄。教材內容體現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以任務為引領、以項目為導向,突出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服從職業能力培養,文字簡練流暢,圖文并茂。每一學習單元均標明學習要求,單元后附練習題。
將課程設計成4個學習項目,每個項目再分成多個任務。
(1)內容整體設計(見圖1):以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為主線。打破中醫護理學教學由緒論至基礎理論到診法辨證再到中藥方劑、腧穴、針灸推拿最后到常見病證治療的順序,以職業能力為主線,整合、序化課程內容。始終圍繞使學生學會中醫護理的診療方法和正確應用這些方法來組織課程內容。

圖1 課程內容整體設計
(2)教學方法的設計:將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化技術手段相結合、理論與實訓相結合、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相結合。教學方法多樣,除講授法外,倡導案例式、啟發式、導入式、互動式、問題討論式、直觀式、角色扮演式教學法,引入情景教學等教學模式。例如,教師通過案例式教學介紹臨床行之有效的成藥、偏方、腧穴等,在不同的情境中不斷重復,以增強記憶。
(3)教學過程的設計:①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采取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②理實結合、教學做一體化,通過先進的教學設備,將實訓室變成教室,將教室變成實訓室。③重視學生在校學習與臨床實際工作的一致性,通過情景教學實現課堂教學與臨床護理實踐零距離對接。④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輔導學生從咨詢、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6個環節完成每個任務。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設計步驟,將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融入教學過程中。
2.5.1 過程考核說明(1)堅持能力本位原則。在考核過程中堅持以能力考核為核心,如課堂參與程度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作業完成質量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實踐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2)形成性考核原則。即在考核過程中避免期末一張試卷決定學生學習成績的現象,堅持由始至終對全過程進行考核。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從課堂學習的第一天開始直至期末考試結束后的所有時間內,以學習項目為單位,對學生進行項目式、階段性考核,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5.2 課程成績(1)過程考核涉及平時作業、考勤、課堂提問3個方面,它們占該項成績的比重依次是30%、40%、30%。每一項均按百分制進行成績評定。A為平時作業成績,B為考勤得分,C為課堂提問得分。過程考核得分=30%A+40%B+30%C。(2)權重:期末卷面考核(60%)+過程考核(40%)為學生的最終成績。
通過學校精品課程建設“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從多到新”的過程,使學校擁有了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課程內容、一流的辦學條件、一流的講課方法以及一流的教學管理。我們在中醫護理學精品課程建設中實現了教學內容從盲目遵循大綱轉變到以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為主,教學模式由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手段從傳統的板書到集圖、文、聲、動畫于一體的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精品課程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因此,建設中醫護理學精品課程任重而道遠。
G423
A
1671-1246(2015)12-0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