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海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介入科,洛陽 471000
中晚期原發性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癌)患者往往合并門靜脈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PVTT 易引起肝功能進行性惡化,使腫瘤出現肝內外播散以及遠處轉移,影響患者的預后。有研究[1]指出,HCC伴PVTT的發生率為62%~91%,伴PVTT的患者生存期僅為21.7個月,而不伴PVTT的患者生存期則為25.13個月。目前,手術、肝動脈化療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適形放療等是治療HCC合并PVTT的主要方式[2]。本研究采用肝葉切除加PVTT取出術聯合TACE治療HCC合并PVTT,并與單純手術治療進行比較,報道如下。
收集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經CT/MRI證實的HCC合并PVTT的患者147例,所有患者的病史、體征、血清甲胎蛋白(AFP)均符合臨床診斷。其中65例患者進行單純手術治療,設為對照組,其余82例在術后接受TACE治療,設為觀察組。術后病理均確診為HCC,PVTT均經CT檢查證實,排除合并肝靜脈、下腔靜脈、膽管癌栓的患者,均為單發或多發結節,且局限于肝臟一葉,主瘤、子灶以及癌栓均可一并切除,術前均未進行放化療,排除遠處轉移患者,術前肝功能為Child A或B級,無相關手術禁忌證。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腫瘤大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給予單純手術治療方法:手術均由同一組醫師進行,對于局限于腫瘤所在肝葉的癌栓可行規則肝葉或肝段切除,術中一并去除腫瘤及PVTT,本研究中有61例患者采用此種手術方式。若癌栓的范圍超過腫瘤所在肝葉或肝段的門靜脈分支,則需先切除肝葉或肝段,隨后將門靜脈主干阻斷,控制肝門靜脈血流,將門靜脈分支的斷端開放,利用鉗夾或吸引器頭插入腔內將癌栓吸出,隨后開放門靜脈血流將癌栓沖出,取栓過程可重復進行,最后需將癌栓取凈[3-4]。
1.2.2 觀察組 該組在術后接受TACE治療:TACE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經股動脈穿刺插管,將導管超選至肝固有動脈以遠,注入氟尿嘧啶0.75~1.0 g,順鉑40~60 mg或阿霉素50 mg,再注入絲裂霉素10~16 mg和40%碘油10~30 ml的混懸劑,部分血流較快或合并有動-靜脈瘺的患者需注入明膠海綿條。除此之外,一般情況下需間隔40~45 d再行第2次介入化療,第3次則需要間隔60 d左右,治療前需復查CT觀察碘油的沉積情況,若未發現活性病灶及肝內子灶,血清AFP檢測以及肝功能穩定后再行化療,共1~3 次[5]。
比較兩組患者 0.5、1、2、3年的生存率、生存時間、無瘤生存時間。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相關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0.5、1、2、3年的生存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生存時間、無瘤生存時間均明顯長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 1)。

表1 兩組0.5、1、2、3年生存率,生存時間、無瘤生存時間的比較[n(%)]
大約有65%的HCC者出現PVTT,而對于術中肉眼可見的PVTT往往被認為是終末期HCC的表現,患者的生存率較低,中位生存期僅為2.5個月[6]。根據巴塞羅那標準[7],HCC患者只能進行姑息性化療,無手術指征,但對伴有PVTT的HCC患者進行姑息手術,血液中門靜脈壁上大量的腫瘤細胞易引起術后復發。Norris等通過研究指出,肝癌患者術前已有微小癌栓形成[8]。PVTT轉移可能是導致術后1年內死亡率相對較高的重要因素,因此,給予PVTT患者術后定期化療可提高其生存率。趙明等[9]報道,TACE聯合手術治療HCC合并PVTT患者的生存率明顯較單純TACE治療升高。既往有研究[10]指出,HCC根治性手術后采用TACE治療能夠顯著降低復發率,提高生存率,其效果優于單純手術治療,故HCC合并PVTT患者術后聯合TACE對預防HCC復發及PVTT有重要的臨床價值。越來越多的研究[11-13]顯示,手術切除結合術后輔助化療的效果明顯優于單純手術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0.5、1、2、3年的生存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生存時間、無瘤生存時間均明顯長于對照組,其原因是氟尿嘧啶、阿霉素、順鉑3種藥物具有不同的抗癌機制,在體內能夠起到協同作用,聯合應用可增強殺滅腫瘤的效果,減輕化療的副作用,也充分說明HCC術后聯合TACE治療可以明顯提高治療效果。伴有HCC合并PVTT患者,術中游離、切除肝臟時會對腫瘤產生擠壓作用,導致腫瘤細胞脫落,促進腫瘤復發,所以術后需要輔以化療來殺滅游離的癌細胞,而術后經門靜脈注入化療藥物可提高局部藥物濃度、殺滅殘余散在的腫瘤細胞,從而達到減少復發的目的[14-15]。
綜上所述,HCC合并PVTT患者在術后予以TACE治療,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長其生存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周云鵬,吳力群.原發性肝細胞癌伴PVTT患者肝切除術的預后及影響因素[J].山東醫藥,2013,53(11):76-78.
[2]胡萌宇,劉作金.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形成機制及治療方法[J].國際外科學雜志,2013,40(10):688-691.
[3]劉宇斌,簡志祥,區金銳,等.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的外科治療方式選擇[J].中華外科雜志,2005,43(7):436-438.
[4]林新居,湯陽陽,彭民浩,等.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的手術療效分析[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2,19(4):382-386.
[5]趙明,王健鵬,李旺,等.TACE聯合射頻消融與單獨TACE治療肝細胞癌的單支門靜脈癌栓的安全性及療效與預后因素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1,91(17):1167-1172.
[6]任海濤,李任飛,王月東,等.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的治療進展[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3,22(11):965-968.
[7]吳力群,邱法波,張順.原發性肝細胞癌R0切除標準的探討[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31(11):1027-1030.
[8]唐振宇,王偉,杜剛,等.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不同治療方法的療效分析[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5,21(1):18-22.
[9]趙明,王健鵬,吳沛宏.TACE與TACE聯合RFA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167例臨床對比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0,90(41):2916-2921.
[10]劉影,張躍偉,郭志.微粒TACE治療肝癌伴富血供門靜脈癌栓的初步臨床經驗[J].中華醫學雜志,2014,94(7):549-550.
[11]李海偉,劉靜,李森.125I粒子植入與伽瑪刀治療門脈癌栓的療效對比[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4,23(8):702-705.
[12]張龍,李楠,石潔,等.原發性肝癌伴門靜脈癌栓放射治療的現狀及展望[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4,20(6):476-480.
[13]葛乃建,楊業發,申淑群,等.經皮穿刺射頻消融治療門靜脈癌栓 15 例[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4,23(10):883-886.
[14]肖景坤,呂維富,周春澤,等.原發性肝癌伴動靜脈瘺介入栓塞治療62例回顧性分析[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4,23(8):683-687.
[15]趙孟菲,劉福全,岳振東,等.原發性肝癌伴門靜脈高壓癥TIPSS術后肝衰竭高危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3,24(5):32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