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桂梅
廣東省羅定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廣東羅定527200
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外傷恢復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雷桂梅
廣東省羅定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廣東羅定527200
目的探討康復護理干預對顱腦外傷恢復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6例腦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6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Barthel評分、Harris評分。結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6,P<0.05)。兩組護理后的Barthel、Harris評分顯著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的Barthel、Harri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護理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康復護理干預能夠促進腦外傷患者的康復,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腦外傷;恢復期;康復;護理干預;日常生活能力;影響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意外傷害發(fā)生率逐年上升。顱腦外傷占全身損傷的15%~20%,重度顱腦外傷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達30%~50%,在創(chuàng)傷中居首位[1]。在經過搶救治療后,很多患者的認知功能、運動功能會留下不同程度的障礙,給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合理的綜合康復護理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為了探討提高腦外傷患者生活能力恢復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選取本院的腦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探討其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126例腦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2例,女54例;年齡21~79歲,平均48.5歲;昏迷時間為22 h~31 d;臨床表現:偏癱56例,失語44例,共濟失調26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3例。觀察組中,男性32例,女性31例;年齡為21~75歲,平均(33.5±11.4)歲;病程1~8個月,平均(4.4±2.2)個月。對照組中,男性40例,女性23例,年齡為23~79歲,平均(35.6±11.7)歲;病程1~6個月,平均(3.5±2.6)個月。兩組的性別、年齡、顱腦損傷情況、昏迷時間、偏癱失語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干預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有針對性的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 對照組
①患者進餐需定時定量,避免過飽,每天總熱量應控制在8368~10460 J。食物以素食清淡為主,要柔軟、易消化,不宜過咸;要色、香、味齊全,以喚起食欲。患者一般應自己進食,可以適當根據患者的愛好和習慣選取食物,但應忌酒。②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避免過度疲勞,要養(yǎng)成良好的午睡習慣。③盡可能地讓患者自己慢慢學會洗澡、擦澡、刷牙和漱口,但要特別注意安全;可結合日常的生活動作進行訓練,逐漸使患者自己排便,并保持大便通暢,但要注意安全及衛(wèi)生。④注意被褥衣物衛(wèi)生,床鋪平整,注意室內通風與保暖。⑤腦外傷發(fā)病突然,患者往往不易接受由正常人變?yōu)橐粋€殘疾人的事實,再加上其病理改變,導致思想情緒多有變化,如煩躁、悲傷、抑郁、自卑、以自我為中心甚至厭世等,尤以失語患者最為突出,因此護理人員需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愛心去精心照顧,多詢問、安慰和鼓勵患者,根據患者的病情、思想狀況、文化及職業(yè)情況,因人而異,作好其思想工作,使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自覺地配合治療。⑥護理人員應盡力保持患者情緒穩(wěn)定,并使其樂于和善于與他人交往,這樣才能早日恢復正常生活,有利于身心健康。
1.2.2 觀察組
1.2.2.1 感覺功能訓練①聽覺刺激:護理人員應認真與患者進行語言交流,定時給患者播放音樂、聽各種聲音等進行反復刺激。昏迷患者可實施疼痛刺激法和聲音刺激法,給患者播放節(jié)奏明快的音樂或歌曲以及刺激肢體等,促進患者的意識恢復。②視覺刺激:通過讓患者說出來訪者的名字、觀察彩色物品并說出各種色彩的名稱、觀看彩色圖畫、看電視以及多接觸色彩豐富的物體和衣服等方式,不斷對患者視覺進行刺激,以促進患者的視力視覺。③味覺刺激:給予有吞咽功能障礙患者酸、甜、苦等不同口味的食物進行刺激,可由口進食的患者應及早拔除胃管,用食物刺激口腔及咽喉[2],使患者逐漸恢復味覺感。
1.2.2.2 運動功能訓練包括完全被動活動和主動活動,一般從被動活動方式逐步過渡至主動活動方式,按照從近端關節(jié)至遠端關節(jié)的順序進行訓練。①被動訓練:可對肢體行安撫性按摩、揉搓、拍打等感覺刺激,或用木梳刺激患者頭部,逐步恢復患者觸覺功能。配合肢體由上至下、由近至遠、兩側肢體輪流進行各關節(jié)運動。操作時動作宜輕揉、緩慢,避免損傷肢體。②主動訓練:急性期應將患者肢體放置功能位,以防止肌肉萎縮及關節(jié)攣縮;穩(wěn)定期可定時協(xié)助患者翻身、起坐、拉手、上下肢屈伸、搭橋、變換臥姿等訓練,以有效防止患者關節(jié)僵硬及功能障礙[3];恢復期指導患者進行床-輪椅和輪椅-床之間的移動訓練,逐漸下床進行站立、平衡、上下階梯、推車以及慢走等多種訓練方式。
1.2.2.3 日常生活能力訓練①步行訓練:早期可通過扶床或椅子進行步行鍛煉,或借助手杖、助步器、雙拐等輔助工具進行訓練,慢慢過渡到自主步行訓練。②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訓練計劃,本著先易后難、先簡單后復雜的原則,鼓勵患者早期進行生活自理訓練,使患者有意識地進行肢體自主活動,逐漸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1.3 觀察指標[2]
由同一康復醫(yī)師和護士對兩組干預前后的ADL量表評分和Harris肢體功能評分進行判定。采用ADL量表(Barthel指數)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估,分值范圍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高;采用Harris肢體功能評分對患者的肢體功能進行評估,分值范圍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肢體功能越好。
1.4 療效標準
采用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4],基本痊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級;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為l~2級;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或惡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7%或增加。總有效包括基本痊愈、顯著進步和進步。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總有效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6,P<0.05)(表1)。

表1 兩組總有效率的比較[n(%)]
2.2 兩組護理前后Barthel、Harris評分的比較
兩組護理前的Barthel、Harri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的Barthel、Harris評分顯著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的Barthel、Harri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護理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Barthel、Harris評分的比較(分,x±s)
顱腦外傷屬于腦外科常見疾病,是因外界暴力刺激導致的頭部顱腦損傷[5]。由于外傷部位較為特殊、復雜,因此顱腦外傷患者具有較為復雜的病情和較高的死亡率,患者存在抑郁、恐懼、焦慮等心理,身體上和心理上均處于高度應激狀態(tài),其生命安全及生存質量受到護理工作質量的影響[6-8]。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外科治療并不能夠使患者的社會功能完全恢復[9-10],而其術后的康復護理干預則對改善患者的預后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11-13]。在本研究中,患者的訓練時機和訓練強度由低級到高級、由弱到強、由簡到繁、由易至難,循序漸進,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的Barthel、Harris評分顯著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的Barthel、Harri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護理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康復護理干預能夠促進顱腦外傷患者的康復,提高其日常生活質量。顱腦外傷預后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部分患者需要長期臥床,在這個過程中,極可能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14-15]。對顱腦損傷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訓練,能夠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體運動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潤弟.優(yōu)質護理在顱腦外傷患者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20):112.
[2]錢珍.顱腦外傷腦疝的早期觀察與診斷[J].江蘇醫(yī)藥雜志,2003,29(3):181.
[3]陳哲子,劉莉,高少茹,等.腦外科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實踐效果[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1,18(5):738-740.
[4]陳清棠.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及臨床療效評定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2.
[5]黃仕明,羅映紅,權明桃,等.開展創(chuàng)新實踐提升優(yōu)質護理服務品質[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3):1174-1175.
[6]馬艷輝,楊微,王麗梅,等.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偏癱患者肩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1,19(3):111-112.
[7]周海晏,葉迎芳,張爭艷.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J].安徽醫(yī)學,2010,31(9):1108-1109.
[8]許會彬,王青,王化芬,等.顱腦損傷患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及其與預后的關系[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3,30(3):196-198.
[9]代鮮鴿,別小寧,徐翠玲,等.60例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護理及早期肢體康復訓練體會[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3):17-18.
[10]鄢杰.康復護理干預對顱腦外傷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外醫(yī)療,2011,30(20):151.
[11]周格麗.早期康復干預對腦外傷病人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0,8(18):1620-1621.
[12]游洪,姜淑娥,游棟,等.顱腦外傷術后患者早期康復的護理對策[J].吉林醫(yī)學,2010,31(26):4509-4510.
[13]范云霞,符曉艷,王羚入,等.腦梗死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效果評價[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4,26(11):106-109.
[14]吳亞麗,仁蕾蕾,廖穎.腦出血偏癱病人康復綜合護理措施探討[J].護理進修雜志,2011,25(18):1688-1689.
[15]張思敏,王穎,張虎田.腦外山后綜合癥患者的心理護理[J].哈爾濱醫(yī)藥,2009,29(5):107.
Influence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in patient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recovery phase
LEI Gui-mei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People′s Hospital of Luoding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Luoding5272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in patient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recovery phase.Methods 126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6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nursing effect,the score of Barthel and Harris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7%,which was higher than 77.8%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score of Barthel and Harris in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nursing,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score of Barthel and Harr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Traumatic brain injury;Recovery phase;Rehabilitation;Nursing intervention;Ability of daily life;Influence
R473.6
A
1674-4721(2015)05(b)-0185-03
2015-01-04本文編輯: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