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燕霞
【摘 要】 在供應鏈管理中,供應鏈物流是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復雜的一部分。隨著物流供應鏈的逐步發展完善,我國物流企業也在快速增長,但在我國基本國情的制約下,物流企業受到人民幣升值和人口成本增長的影響,其競爭力正被不斷削弱,面對這種形勢,物流企業要想得到長足的發展,必須走供應鏈管理的道路。本文闡述了現代物流企業向供應鏈管理轉變的重要意義,并提出幾點轉變策略。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傳統物流;策略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物流企業已逐步向供應鏈管理的時代邁進。在這種現代化物流發展的形勢下,傳統的物流模式已不再適應新趨勢的發展。物流企業間的競爭就是供應鏈的競爭。但在國外物流企業及其它各方面的共同壓力下,我國物流企業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經營管理能力,更好更快的向供應鏈管理方向轉變,才能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在當前嚴峻的發展形勢下,有立足之地,并不斷壯大物流企業,提高我國物流企業在全球物流行業中的競爭力。
1.現代物流企業向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性
1.1能減少庫存量
實施物流供應鏈管理能使各加盟企業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雙方的合作,將加盟企業的不確定性因素減少,從而大大減少企業的庫存量,推進一體化集成管理的發展。
1.2加強物流系統的鏈接
物流企業的運轉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加強物流系統各環節間的相互鏈接,是物流運輸貨物及時送達的有效保障,以讓客戶滿意。而供應鏈管理正好符合這點,其管理的基礎便是協調運作。供應鏈管理能促進物流運轉各環節間的有力合作,加強物流系統的無縫鏈接。
1.3縮短企業訂單周期
在物流的商務環節中,企業訂單的處理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企業訂單周期的有效縮短能減少整個生產過程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生產、運行的成本。物流供應鏈管理的實施使處理訂單的平均周期縮短2~3天。
1.4提高物流系統的反應速度
供應鏈管理有現代化網絡技術作為有力支撐,實施物流供應鏈管理能使物流企業快速處理相應信息,從而加強各操作環節、流程的重組能力,提高整個物流系統的快速反應速度,提升物流企業管理的能力。
1.5提高物流服務的質量水平
由于物流企業的運輸供應需要建立在真實的市場需求上,因此,實施物流供應鏈管理方案要求能夠快速掌握客戶準確的需求量和真實需求。在這種環境下,可以快速的為客戶提供及時所需的商品,大大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從而提高企業的服務質量。
2.企業向現代物流供應鏈管理的轉變策略
2.1逐步向第三方物流轉型
目前,我國大部分物流企業還處在中小規模階段,且服務水平也有限。因此,要想向現代化供應鏈管理方向轉變,必須實現第三方物流模式的轉化,逐步擴展自身的服務功能,而不能只將眼光停留在運輸、倉儲或供應鏈的某一個環節上。在新的挑戰形式下,物流企業可以構建一個大流通的服務體系,努力把物流企業做大做強。物流企業在服務過程中,要不斷對服務質量進行審查,堅持誠信經營的原則,不斷提高服務的效率,結合客戶需求,實施有針對性的全方位服務方式,以達到雙方互利共贏的效果。
2.2不斷優化內部業務
傳統的物流企業通常在統一化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如缺乏一定的組織和計劃;運輸線路不合理,成本高;一些貨主和客戶的要求較難滿足,服務質量低。因此,物流企業需要通過集成化的思維方式來優化企業內部的服務水平,逐步實現企業各服務環節的一體化管理,在已有流程和服務功能的基礎上不斷增加更多服務功能,使企業服務功能更加豐富,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從而促進企業效率和收益的提高。
2.3構建適合供應鏈管理操作的支持平臺
要想提高物流供應鏈管理的水平,物流企業必須分析處理和更新大量的信息。當前物流企業之間的競爭從某種角度來看其實就是物流信息間的競爭,因為物流企業到各供應鏈間的所有環節、節點的基礎就是信息的溝通,因此物流企業供應鏈的管理包含物流企業和企業各內部之間的信息處理,但是這些信息分別存在于不同的架構平臺中,交流起來十分不方便,會影響物流企業商品運輸的效率,所以,數據信息的整合在供應鏈管理的實施中非常必要。因此企業建立一個全方位的、適合供應鏈管理的信息支持平臺,能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和優質的服務。更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支持平臺的建立能使企業整個供應鏈的所有系統都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優質的服務鏈。
3.結束語
面對新的經濟發展形勢和激烈的企業競爭,傳統物流運作方式向現代供應鏈管理轉變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整個物流行業也形成全球化物流供應鏈管理的新形勢,在這種新的挑戰下,只有采取正確的管理優化措施實現物流供應鏈高質量的管理,使物流企業的服務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才可以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耿樺.傳統物流向現代供應鏈管理的轉變[J].中外企業家,2014,01(2):103
[2]姜麗陽.傳統物流向現代供應鏈管理轉變的策略[J].經濟視野,2012,01(12):67-68
[3]張穎.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特點與發展趨勢[J].中國科技財富,2010,03(12):333
(作者單位:江蘇省錫山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