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紅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必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只有充分體現這雙重性質方能體現語言類學科教學的價值,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英語教學的人文性往往被忽略,而教師通過評價策略的實施能有效服務于教學行為開展過程中英語學科中人文性的達成。
【關鍵詞】人文性;評價;策略
廣義的人文性可以認為是人類生活生產活動中所體現的各種文化現象。從感性的層次來說,是對人的理解、接納、尊重、愛護、關懷等情感行為;從理性的層面來說,是對人的終極價值的追尋,對人類命運的憂患。而英語繪本教學中的人文性,就是旨在通過英語繪本課程的開展,有意識的提升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積極性、策略、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等。結合這些特點,我們在英語繪本教學過程中的評價,需要注重以下三個環節的重點關注:
第一、英語繪本的科學選取,體現符合學生需要的人文性
在小學教學階段,我們的英語繪本是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在呈現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對圖文內容的閱讀、理解、消化、轉變和應用。要在英語繪本過程中達成良好的人文性的教學行為和教學目標,我們必須在教學內容的選取過程中動足腦子,進行科學合理的選取。英語繪本中呈現的是彩色的帶有圖畫的英語讀物,無論是圖畫還是文字,都蘊含著英語教學所需要的工具性目標和人文性目標。
比如,教師英語繪本教學的內容是color的話,我們選取的英語繪本中不僅需要體現各種color的彩色圖片和英語單詞,還要把各種顏色滲透到學生喜歡的情境之中,比如紅色代表喜慶,在節日里、活動中,我們中國人都喜歡打扮的紅紅火火、喜氣洋洋的,顏色都相對比較鮮艷絢麗,我們呈現的是春節的裝扮圖畫,加深學生的感悟。而在西方文化中,人們對紅色又是不一樣的了解,可以在繪本中適量滲透西方文化中對color的理解,突出中西方文化在color上的差異,展現英語繪畫教學過程中人文性。
第二、繪本教學的生動開展,充分迎合學生興趣的人文性
英語繪本教學中的人文性的滲透形式要迎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讓英語繪本活動開展的形式豐富多彩,集知識性、技能性、趣味性、人文性為一體。比如小學生都喜歡看動畫片,在英語繪本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們可以以活動的形式來開展,把動畫片中學生喜歡的動畫人物進行改版,穿插到活動當中。仍然以color為例子,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把學生們喜歡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填涂畫發給學生,讓學生結合自己對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認知,在他們的身上分別涂上相應的顏色,并讓學生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用英語表述相應的顏色。學生在這個活動中的積極性會大大提升,參與英語繪本學習的效果也明顯提升。
因此,在繪本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們評價人文性達成的效果的第一點就是看學生在整個活動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那種學習的快樂、幸福、愉悅是人文性達成的第一步。我們英語教學能結合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內在興趣,從學科魅力和學科價值出發,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可持續發展,達成最大的人文價值。這種價值不僅僅會服務于學生的課堂學習,還會衍射到學生的課外活動中。仍然以color為例,學生在課后的美術活動中,會把自己喜歡的顏色畫在喜歡的物體上,反之不喜歡的顏色畫在不喜歡的物體上,并學會用顏色傳遞自己的情感和態度,這就是人文性價值在color教學中的最大達成。
第三、人文價值的實際應用,充分提升英語工具性的價值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其語言類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它可以進行用英語這種語言工具進行交流和溝通,還體現在它可以通過英語的交流達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展現,能在語言表達過程中傳遞其中的人文元素。因此,教師在英語繪本教學過程中,要以課堂繪本活動為中心,提升學生參與繪本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善于用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傳遞自己所要表達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比如在譯林版六年級《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的繪本教學過程中,我們一開始可以結合生動形象的圖片和文字來引導學生們用英語講述故事的情節,再后來,僅給學生留下圖片讓學生來講述故事,再后來我們就脫離圖片和文字讓學生來講述故事,最后,我們甚至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始表演整個故事的情節,在整個的表演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能用英語熟練的表達整個故事情節,而且要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表現的栩栩如生,形象逼真,能讓學生在整個活動中深刻感受到故事要傳遞的深層的思想,這樣的表演活動不僅讓學生理解了其中的人文價值,還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傳遞著這種情感價值。其實,繪本教學中人文性價值的達成,我們也不能僅僅拘泥于課堂四十分鐘,我們在課后的綜合實踐活動和社團活動中都可以去進行滲透,讓人文性的素材和行為貫穿于學生的生活和發展之中,真正體現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為此,我們的評價也不能僅著眼于課堂之中,也要觀察課堂之外的點點滴滴,多角度采集評價素材,從角度激勵學生不斷使用所學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達成學以致用的效果。
科學合理的課程評價方式是促使英語繪本人文性價值達成的最有利形式,在課程目標鎖定和達成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的關注我們的評價標準和評價策略,從而最大限度的激勵教學行為的優化,教學效能的最大化。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張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