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王克林
堅守在俄羅斯市場的四川鞋商
文本刊記者/王克林

作為全國知名的中國女鞋之都,成都制造的女鞋,每10雙中就有5雙賣到了俄羅斯,俄羅斯的女士們對成都女鞋更是青睞有加。近年來,一場席卷全俄的經濟危機不期而至,盧布貶值使得本身就"利薄"的鞋商生意雪上加霜,成本上升,貨物積壓,苦不堪言,一些多年在俄從事鞋貿易的中國鞋老板頂不住,紛紛撤離俄市場回到國內。但是,作為成都女鞋的主要外銷市場之一,俄羅斯的經濟危機并沒有讓那些川籍鞋商放棄這個龐大的市場,俄羅斯廣大消費者對成都女鞋一如既往的喜愛更增添了他們堅守俄羅斯市場的信心。
一場經濟危機席卷全俄,盧布貶值,讓在俄羅斯拼搏的川籍鞋商們無不感到寒意。來勢洶洶的盧布貶值,殃及很多長期以來完全依賴俄市場的成都鞋企,對于整個四川鞋業更是一個重新洗牌的機會,一些低端的、沒有自主品牌的企業倒下了,一些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在向新市場、新渠道、新產品轉型。面對盧布貶值,一些川籍鞋商迄今為止仍堅守在俄羅斯市場,本文僅采擷幾例,以一睹他們用一雙女鞋書寫著“一帶一路”的新篇章。
在俄羅斯流布里諾大市場,下午1點正是一天中上貨出貨的高峰期。在這個市場做生意的,有越南人、有泰國人、有俄羅斯人、有土耳其人,而東方面孔尤其多。成都鞋商陳其龍的店面就在這個市場H-90檔位。
應該說,陳其龍原本并不是一個鞋商,而是一家餐館的廚師。1997年,一個偶然的機遇使他從一個廚師變成了一個鞋商。那一年,陳其龍經朋友介紹只身來到莫斯科一個餐飲公司,飯店是中國人開的,在一個被叫做ACT的大市場附近。后來,隨著在餐館里接觸的人不斷增多,陳其龍認識了很多四川人,進而發現了鞋子里的商機。

從廚師變為鞋商的陳其龍
1998年底,他開始辭職做起了“串串”鞋商。所謂“串串”,就是通過電話聯系國內鞋廠,再看哪里需要什么款式的鞋子,就要點來發給哪里。貨物有專業的物流公司發過來,他也不必提前墊付錢,等貨物發給賣家收到錢后,自己再付錢給國內的廠家。這樣的串串生意,其實收入也不賴,好的時候,一天能賺一千美元,最少一天也能賺一兩百美元。
就這樣,陳其龍在ACT做了三年。三年里,他摸清了大市場里的行道,他發現,這樣做“串串”生意,看起來賺得還不錯,但實際上,在整個利潤鏈條里,自己的利潤所占比例幾近微薄,如果自己做貨源,會賺得更多。
積累了一些成本后,陳其龍決定拋開上家,自己做品牌。2001年,他從商場買了一些鞋,同時收集了很多客戶的需求,征集了很多人的意見,市場缺貨,而很多鞋子的時尚元素也不強。在莫斯科大市場附近,有一些做設計、做報表的中國人,他找到對方,要求做一個品牌。很快,對方給他的品牌設計出logo,將鞋取名為Crony,意為“好朋友”。拿到這些信息和設計,他回到了國內,去了一趟溫州,找到一家鞋廠,要鞋廠按照他的要求做了一批鞋子。
鞋子做出來后,一個月時間,他就收到訂貨5萬多雙。“40多元人民幣一雙的鞋子,加上2美金的運費,賣出去十二三美元一雙。”陳其龍說。3年后,他又去了廣州、成都等地,找鞋廠代為加工鞋子。那個時候,大市場做鞋類貿易的很多,但很少商家有自己的品牌,他創立了Crony這個品牌后,將鞋批發出去,發往一些商店、連鎖店,一時間,他的鞋賣遍了莫斯科。2003年,他的鞋子供不應求,往往是貨還沒有到莫斯科,下家就把鞋訂完了,甚至有人擔心拿不到貨,先把錢付了。貨一到,陳其龍就把錢打給廠家,中間自己都不用墊付成本。到2008年以前,最多的時候,他一年要賣出30多萬雙鞋。
近來,俄羅斯經濟危機逐漸顯現,陳其龍的生意所受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但陳其龍并沒有打算退縮這個他苦心經營多年的市場。在他的鞋商經歷里,俄羅斯遭受過多次經濟危機,他都挺了過來,雖然這次經濟危機對俄羅斯造成的打擊最為嚴重,但他堅信,籠罩在俄市場的陰霾終將散去,他要和俄羅斯人一道戰勝這場危機迎來市場繁榮的一天。
四川省皮革行業協會鞋業分會秘書長夏純彬20年前從新疆某大型國企辭職下海,從邊貿生意起家,一路風雨兼程,做到了現在擁有一家集研發、制造、經營一條龍的鞋企老板。
20年前,當時的俄羅斯輕工產品短缺。很多俄羅斯商人會到中俄邊貿口岸進貨。“我當時就覺得鞋子賣到俄羅斯,肯定有市場。”從最初的那個決定一開始到現在,幾十年來,夏純彬再也沒跟鞋子分開過。
中俄兩國邊境貿易開放的口岸不多,其中新疆屬于一個。最初,和俄羅斯人做生意,屬于比較初級階段的大市場貿易。后來,隨著兩國邊貿往來頻繁,很多有錢的俄羅斯客商會下榻大一些的比較高檔的酒店。夏純彬瞅準這個時機,跟酒店商量好之后,將自己的鞋子樣品放到了酒店。這樣一來可以給自己的產品做宣傳,二來方便客戶看貨。客戶看準產品后,下訂單,夏純彬就從內地拿貨,轉手再賣給俄羅斯人。
這個一舉兩得的策略很成功。曾經一天他從內地定了6 000件旅游鞋,一件有30雙。18萬雙鞋在當天現貨就被買走了一半。

隨著鞋業生意越做越大,長期在四川拿貨的夏純彬,又決定向鞋子制造業進軍。夏純彬的母親是四川樂至人,妻子也是四川人。自小生在新疆的他,把企業開在了四川。對外他喜歡自稱川商。
2006年,他在成都開了第一家鞋廠。從鞋子的前期設計打版,到后期的生產銷售,囊括了整個鞋子的全產業鏈。作為成都德資鞋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夏純彬的企業每年生產的30萬雙鞋子,其中20萬雙的市場在俄羅斯,還有10萬雙銷往中亞。流布里諾大市場是他生意的另一個主戰場。
與其他川籍鞋商一樣,夏純彬在多年的鞋生意往來中意識到了品牌的重要性,靠品牌打市場,這才是成都女鞋的未來機遇。夏純彬將成都女鞋在俄羅斯的發展模式總結為“設計+貼牌”。用他的話說,成都女鞋不是沒有品牌,只是離強大還有一些距離。為此,夏純彬還開了另外一家企業,主打高端鞋業品牌。時下,盡管俄羅斯經濟危機重重,夏純彬還是寄希望于未來,最近他專程趕赴莫斯科,忙著為下一季的新品設計采集市場信息。他一直在等待機遇,準備著向更頂尖的品牌女鞋沖擊。

俄語翻譯出身的汪學剛
在距離莫斯科市中心20公里的俄羅斯MOSSHOES國際鞋展上,汪學剛是這個占地28 000平方米的鞋展上為數不多的四川鞋商。作為成都艾民兒鞋業俄羅斯分公司的負責人,汪學剛每年要參加六場大型展會。3月初,俄羅斯最大的MOSSHOES鞋展就開始了,他要提前到俄羅斯準備展會的樣品,以及展廳布置等事宜。展位前碩大的中俄對照標識,還有來自成都的春季新款女鞋,無不顯示著這是一個注入了強大成都基因的俄羅斯企業。
在沒有正式進入鞋行業之前,汪學剛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做著和鞋完全沒有任何關聯的行當。2004年,從川師俄語系畢業后,他一個人跑到千里之外的邊疆,在一家電器公司當起了翻譯。后來自己自立門戶,賣些電器之類的小商品為生。之后,汪學剛回到家鄉加盟成都艾民兒鞋業。最初,他的工作是給俄羅斯客戶當翻譯。因為工作需要,學語言出身的他,還專門跑到工廠學習制鞋工藝。
2007年,為了進一步鞏固俄羅斯市場,艾民兒在莫斯科注冊成立了一個新公司。會說一口流利的俄語、同時又精通制鞋工藝的汪學剛成了艾民兒鞋業俄羅斯分公司負責人的不二人選。如今,公司已成立近8年。除了行政、銷售部門外,還專門設立了研發中心,研發中心為品牌客戶量身定制。公司還自創了一個名為Ailisa的鞋業品牌。
為了更加準確地把握俄羅斯客戶的心理、風格,艾民兒公司俄羅斯分公司聘請的三名女設計師全是當地人。作為俄羅斯市場最具知名度的成都女鞋品牌之一,Ailisa經過近8年的市場培育,已經獲取一定的知名度。
自俄羅斯出現經濟危機之后,汪學剛顯得比平時更加忙碌了,盧布貶值,最高時,兌美元貶值逾50%。汪學剛每隔三個小時會刷一次匯率。回款收到之后,立馬打回國內,晚一點,可能就會“蒸發”掉。
據了解,如今Ailisa品牌每年的銷售額約200萬,成為成都女鞋在俄羅斯當之無愧的第一品牌。艾民兒每年將利潤的30%以上重新投入到設計研發。據悉,該公司正醞釀著在俄羅斯開設專賣店,向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國外廣大消費者展示成都女鞋品牌Ailisa的魅力。

作為成都女鞋主要出口對象的俄羅斯市場,怎么看待成都女鞋?成都女鞋如何在俄羅斯進一步發展?俄羅斯國家鞋業協會副主席謝爾蓋·布雷德科夫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成都女鞋需要打造自有品牌。
年近花甲的謝爾蓋·布雷德科夫在鞋業市場打拼長達30年,在過去的幾年時間,他三次到訪中國,目的地都是成都,最近一次是在2014年9月份。謝爾蓋·布雷德科夫坦承對成都的印象非常好,他說,成都有大量的女鞋生產企業,2008年他來的時候成都鞋企就多達1 000余家,這個數字是非常龐大的(全俄羅斯只有90家企業)。目前成都很多鞋廠都在為歐洲的一線品牌鞋子做代工,包括為俄羅斯市場上的知名品牌女鞋做貼牌生產,全世界每10雙鞋子,有7雙都來自于中國。謝爾蓋·布雷德科夫認為,歐洲制鞋成本太高,中國鞋子經過多年的發展,品質和制作工藝上已經非常好了,從未來全球發展趨勢來看,未來中國將是全球制鞋中心。
但是,謝爾蓋·布雷德科夫直言,在俄羅斯市場,成都女鞋的品牌影響力還很有限,這也是成都女鞋的問題之一。很多俄羅斯知名品牌在成都下單,鞋子在成都生產,之后貼上自己的品牌,就可以賣上更好的價格。沒有自己的品牌只能在這個產業鏈里拿到微薄的利潤。
最近在俄羅斯,盧布貶值的情況一直在持續,對鞋業的影響毋庸置疑,一些企業資金鏈斷掉了,就此倒閉。來自中國的鞋廠收不到尾款,也出現了經濟困難。但就此放棄俄羅斯市場,撤回國內,謝爾蓋·布雷德科夫不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因為一旦退出了市場,再想找回來,就非常艱難。中國的廠商針對這種情況可以想一下對策,做相應的供貨保障。譬如,效仿德國企業,購買商業保險,一旦對方還款出現問題或者是破產,可以申請銀行賠償,這樣有利于保護中小企業。謝爾蓋·布雷德科夫說,如今盧布貶值,意大利、德國的鞋企相繼提高了價格,商店里的歐洲鞋最高賣到了9 000到10 000盧布(約合一千多人民幣)。俄羅斯人普遍覺得太貴了。馬來西亞、越南鞋子很便宜,但是工藝質量有很大的欠缺。中國的鞋子物美價廉,性價比很高,價位可以讓更多人接受,他認為這對于中國女鞋是個機會。以成都的“中國女鞋之都”為例,最好是將工廠重新整合,政府層面加強對女鞋之都在資金、稅收方面的支持和優惠,同時疏浚物流通道。利用這個時機,進一步走出去。
隨著歐洲鞋類產品貿易壁壘的增多以及近期俄羅斯的盧布貶值,謝爾蓋·布雷德科夫建議,中國女鞋應該制定更具有戰略性的發展方向,重新找到一條銷售渠道,比如打入如歐尚、Mera等莫斯科本地的大型商場,或嘗試網絡銷售。在中國通過阿里巴巴這個電商平臺,每年都有大量的鞋子賣出去。俄羅斯本地也有很多知名電商平臺。成都女鞋可以嘗試跟他們合作。再就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建立中國貿易中心,是集倉儲、批發一體化的,不同于原來大市場貿易的正規商場,可以替代原來的大市場貿易。當然,這樣的市場可以多建幾個,新西伯利亞、葉卡捷琳堡等地方都可以有,雖然目前有些地方已經開始了,但速度還是要快。
對成都女鞋在俄羅斯市場前景關心備至的謝爾蓋·布雷德科夫稱,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今年9月份他還會再來成都,針對近期俄市場的特殊情況,與成都鞋業界人士進行更加廣泛的交流。
(本文根據《華西都市報》報道改寫)
【俄羅斯是四川鞋業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因此俄羅斯盧布貶值對四川鞋企重創更加明顯。目前,四川省皮革行業協會在積極調研和搜集資料,向政府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同時引導行業企業認清形勢,增強信心,在經濟新常態形勢下,調整結構,開拓新興市場,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成都鞋業各界也采取了多種措施,包括開啟成都鞋業家產旅游國際線路,打造旅游線路購鞋專屬區,以方便俄羅斯游客到中國女鞋之都選購成都女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