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慧欣 徐軼群
摘 要:環境影響評價是環境類專業的重要課程,環境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有部分學生從事環境影響評價相關工作,所以,掌握環境影響評價這門課程對環境類學生顯得尤為重要。但由于環境影響評價課程內容繁雜,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難以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所以,有必要進行教學改革。而案例法教學具有強化能力培養,重視多項交流,提高學習主動性等特點。該文主要探討了案例法教學的特點,并提出了案例法在《環境影響評價》教學中的應用實施方法。
關鍵詞:案例法 環境影響評價 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1(b)-0168-02
環境影響評價是環境類專業的必修課,具有專業性、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特點,要求學生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要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更要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一種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這種教學方法對一些諸如英語等學科的教學還是有益的,它可以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得到提高。但對于一些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如環境影響評價則顯得有些陳舊,這主要原因是環境影響評價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如果按部就班的授課,由于環境影響評價的很多內容是條條框框式的,很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難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既使課堂顯得沉悶,又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有必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案例法教學是以案例分析為主要手段,以參與型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對所掌握的知識、方法和技能的學習和運用,讓學生置身于案例的情景中,能夠幫助學生分析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1 案例法教學的特點
案例法是一種啟發性、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得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
1.1 注意學生能力的提高
案例法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正確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學生能力的提高可通過如下步驟實施:首先,在分析案例前,學生需要完成有關案例的知識準備;其次,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環境影響評價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學生遇到的很多問題可能是專業性的,這要求他們必須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案例的分析過程也促進了學生對這些專業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另外,對一部分學生來說,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能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知識的欠缺,為了達到教學要求,他們能自覺學習,使自己能力得到提高。
1.2 注意師生互動
案例法教學的教師作為教學的執行和組織者,不能像傳統教學方法那樣僅起著教的作用,而是應注意師生的互動,調動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提高教與學雙方的知識水平[1]。在案例的分析過程中,學生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認真思考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有些時候,學生對一些問題可能提出鮮活的觀點和解決方式,這也促進了教師知識水平的提高[2]。
1.3 注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案例法教學應注意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創造一個學生主動學習的環境,把枯燥乏味的學習(特別是理論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2 案例法在《環境影響評價》教學中的應用
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起步較晚,它具有綜合性、技術性和社會性等特點。學好環境影響評價,學生需具有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基礎知識,還要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如果按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環境影響評價內容的繁雜枯燥、條框式的評價方法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和抵觸情緒,根本達不到教學目的。所以,對教師來說,有必要采取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案例法非常適應《環境影響評價》的教學。
2.1 案例法教學的準備工作
準備工作包括教師的課前案例準備和學生的課前案例準備。教師課前案例準備的主要目的是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針對性的選擇案例,所選擇的案例應具有真實性和代表性,在時間上應是最近的,這樣能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在這里,案例的選擇非常關鍵,案例選擇適當,一方面能針對性的闡述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知識;另一方面能使學生持久掌握所學內容。例如:在講授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時,選擇的案例最好為一級評價項目,因為一級評價項目要求最高,評價最詳細,這樣,學生就更容易掌握二級、三級評價項目。同時,選擇的案例項目最好是本地區學生熟識的,這樣學生就有一個直觀的了解,也更能接受。
學生的課前案例準備工作主要是要求學生對相關的教學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學生應根據教師的安排認真閱讀案例,查閱相關資料,就教師提出的問題寫出案例分析提綱,為課堂發言和討論作好準備。當然,學生的發言稿還可以提出疑問,留待課堂解決。教師在布置學生課前案例準備時,應強調學生獨立完成,課前不許一起討論,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同時做到百家爭鳴。
2.2 案例法教學的實施
這是案例法在《環境影響評價》教學中應用的最重要部分,一般來說,可以把它分成以下幾個步驟:(1)教學內容的講授,教師根據教學要求重點講授學生應掌握的內容。提醒學生課前先預習所學內容,這樣,教師就可以花很少的時間重點講授學生應掌握的知識。教學內容的講授是案例法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靈活掌握,做到重點突出。例如:在講授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時,大氣擴散計算是該部分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雖然學生在大氣污染控制工程中已學相關知識,但許多學生恐怕早已遺忘,所以,有必要強化該部分內容。(2)案例討論,教學內容講授完以后,接下去就是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了。學生應大膽地在課堂上發表意見,不允許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沉默,學生必須要主動積極地發表意見。教師應當把學生的觀點寫在黑板上,之后,就學生的觀點在全班征詢不同意見,如有不同,也寫在黑板上。(3)案例總結與評析,全班同學對案例討論完畢,這時的主角應當是教師了。教師應當對學生的觀點逐一評析,無論學生的觀點正確與否,都要說明理由。教師應該以寬容的心態來面對學生在案例研討中所提出來的各種幼稚、簡單、片面甚至是錯誤的觀點,對他們多鼓勵、少批評,努力發現表揚他們思維中的閃光點和創新處[3] 。教師在闡述理由時必須結合教學內容。最后,形成正確結論。(4)內容回顧,內容回顧主要是教師結合案例重新瀏覽一下所學內容。這一步的目的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鞏固教學成果。
3 問題與展望
案例法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具有諸多優點,但是,如果濫用案例法,或者過多的運用案例而忽視了基本知識內容的講授,將很有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畢竟案例法只是《環境影響評價》教學的一種輔助方法。恰當的運用案例法對教學是有益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所選的案例應切合教學內容,特別是能突出體現重點內容。
在以后的案例法教學中,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典型案例的音像產品,這樣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使學生更快進入角色,當然,相關音像產品的獲得是限制該教學方法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參考文獻
[1] 陳全英.案例法在《教學論》課程中的應用[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8):105-107.
[2] 許莉.審計案例教學的多元功能[J].會計之友,2004(12):56-57.
[3] 董文琪.管理案例教學中的教師角色評析[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6,8(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