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花

摘 要:中國服裝業的產業化、商品化,推動了服裝業技術專業化、技術產業化、技術商品化。專業化的發展使得服裝制版師從服裝設計師中逐步分離出來,成為延續企業品牌版型風格、樹立特有品牌形象的核心競爭力。本文通過對我國服裝制版師職業發展的研究,建議將服裝制版師作為新職業列入我國職業分類大典,制定職業技能標準,明確和規范服裝制版師的工作內容和技能要求,促進我國服裝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服裝制版師 職業分類 新職業
課 題:本研究由山東省科技廳軟科學課題資助經費項目“山東省實施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調查分析和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3RKB40001)資助。
服裝制版師,也被稱為打版師、版型師、紙樣師,是指根據不同服裝的設計需求、類別特點、流行趨勢、面料特性、工藝要求等,采用平面制版、立體裁剪等方法和手段,進行服裝樣版設計與制作等的人員。服裝制版師在我國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時裝業和成衣品牌走向國際的潮流中已經越來越凸顯其重要的社會價值,但是我國現行的國家職業分類系統——《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以下簡稱《大典》)中還沒有這個職業。筆者通過對服裝制版師的職業概況、從業人員現狀、國內院校專業和課程設置等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對服裝制版師進行了職業描述,提出將服裝制版師作為新職業列入我國職業分類的建議。
一、我國服裝制版師的產生
1.我國現行服裝行業職業分類情況與問題分析
我國的職業分類是以工作性質的同一性為基本原則,對社會職業進行的劃分與歸類。 《大典》所確定的職業分類結構包括四個層次,即大類、中類、小類和細類,依次體現由粗到細的職業類別。細類是最基本的類別,即職業。《大典》將服裝設計和制作人員劃分為五個職業,分列在兩個大類。五個職業分別是劃在第二大類專業技術人員的服裝設計人員和劃在第六大類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的裁剪工、縫紉工、縫紉品整形工、裁縫。通過分析發現,我國目前的職業分類將服裝制造業按制作工序分為設計、裁剪、縫紉、整形等職業,并且保留了裁縫這個為個人量體制衣的傳統職業;從工作內容看,服裝設計人員的工作包含了服裝設計和版型制作兩部分內容。經過近20年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實踐和研究發現,服裝制造業的職業分類已不適應行業發展的需要,服裝設計和版型制作的分工越來越明確,專業化的發展使服裝設計和版型制作分裂開來,成為兩個各自獨立的職業。
2.服裝制版師職業產生的背景
服裝制版師職業是生產力發展和機器的大批量生產促進社會分工的產物。我國的服裝制造業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從建國初期到20世紀70年代末,物資匱乏,服裝業非常落后,以傳統手工業和小作坊加工為主,服裝設計、制版、縫制等工作是由一個人完成的。從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當時中國的服裝消費完全屬于一種饑餓型消費,服裝制造業出現了盲目從眾的現象,大家熱衷于從香港等地販買來的各種服裝。80年代后期國內出現了一些合資和外資企業,中國也開始建立自己的服裝生產企業,但是我們只是從事來料加工、來樣生產、來件裝配等簡單的批量生產加工,沒有自己的服裝設計師和制版師。90年代到21世紀初,我國服裝業高速發展,國內開始出現大量的服裝品牌,國內服裝品牌注重設計、重視設計人才、尋求品牌核心競爭力和差異化競爭,時裝設計師作為一個職業開始登上中國時裝的舞臺。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中國加入WTO,中國正式參與國際競爭,中國服裝市場開始與世界市場同步,中國服裝業日益產業化、商品化,推動了服裝業技術專業化、技術產業化、技術商品化。這時服裝設計師已經無法承擔設計和制版的雙重職責,專業化的發展使得服裝設計和服裝制版割裂開來,設計師向視覺藝術設計發展,制版師將設計師的設計思想轉化為服裝造型,并以產量化復制成商品。
二、我國服裝制版師的現狀
1.服裝制版師的現狀
(1)服裝制版師的總體分布和現狀(見下圖)。
目前山東省服裝制版師將近1萬人,主要分布在服裝生產企業和個體的服裝制版工作室。規模較大的品牌企業都有自己的設計師和制版師,由設計師提供設計方案,服裝制版師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結合設計師設計理念和原則完成制版工作。其他一些規模不大的服裝加工企業由于制版師缺乏和工資太高而請不到制版師,只能將服裝制版外包給制版工作室。此外,大量的時尚雜志和服裝學院也需要制版師,這也為制版師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渠道。根據資料統計,目前我國有7成的企業缺少合格的制版師,這成為制約產業升級、提高品牌附加值的重要因素。
(2)目前在職制版師的形成。現有服裝企業的服裝制版師大多未經過正式的培訓,絕大部分是縫紉工出身,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不足10%,受過專業訓練的不足6%。很多在職打版師的形成,首先是由服裝生產企業從技術水平較高的縫紉工中篩選,選出的縫紉工跟隨原有的制版師再學習1年,就成了正式的制版師。這一類的傳統企業制版師雖然具有較為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但文化素質普遍低下,多數人的水平局限于“照葫蘆畫瓢”,沒有獨到的創意。
2.服裝制版師的需求預測
山東省是服裝制造大省,是我國五大服裝生產加工基地之一,規模以上服裝企業接近1500戶,再加上各類中小型服裝加工企業共計約5000家,從業人員200余萬人。如果按常規以15%技術人員算,那就需要約30萬人,其中設計人員占6%。據了解,從服裝行業隊伍構成上,設計師與制版師的比例應該是1:4或1:3,而山東省著名時裝品牌舒朗集團設計人員與制版師的比例只能達到1:1,這個比例在省內服裝企業已經是相當高了。如果按1:3的比例,山東省應該擁有制版師5萬人,目前缺口非常大。
3.服裝制版師的供給現狀以及開展服裝制版師職業培訓的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近300所大、中專院校及技工院校有服裝專業,服裝專業在校生約23萬人,80%以上開設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它的培養方向既包括了服裝設計又包括了服裝工藝制版。其中,服裝制版是服裝工程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課時最長的一門課。顯然,成為高素質的制版師是學生將來最合理的出路。但是事實上,每年高等院校服裝專業畢業生有50%轉行。與此同時,服裝企業卻在呼吁人才嚴重匱乏,這反映了服裝專業的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及社會需求不相適應。現有的服裝教育對比服裝產業的需求滯后,表現為:一是課程體系設置缺乏合理性,學習過程中設計與工藝的嚴重脫節;重藝術設計輕工程技術、重創意設計輕實用設計、重校內教育輕生產實踐、重畫面效果輕動手操作,尤其缺乏對市場的分析判斷能力和對時尚流行的了解把握能力。二是師資力量較弱,教授服裝制版的老師一部分是從企業調入的熟練工藝師,比較熟練掌握傳統工藝技術,但技術刻板,缺乏有關服裝文化知識和現代服裝意識;另一部分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對服裝生產、制版工藝的實踐十分缺乏。三是教材落后,缺乏先進性、實用型和綜合性。
三、服裝制版師作為新職業的研究
1.開發服裝制版師新職業的重要性
職業的產生是社會分工的結果,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新職業就會出現,如果社會有了需求,而職業的變化跟不上這種需求時,生產力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我國目前已經有幾萬人在從事制版師的工作,企業也非常迫切需要高素質的制版師。制版師職業的開發能夠引導新的工作崗位,避免人才流動的盲目性,使就業更合理。通過制定服裝制版師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開展職業資格認證,有利于引領職業教育培訓,為院校和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和培養模式提供參考,使職業教育培訓能夠把握職業發展的方向。同時,服裝制版師職業的開發有利于規范制版師職業活動,保持設計師鮮活的靈感和激情,完整地實現他們的創作思想,使企業的品牌版型風格得以更好地延續。
2.對服裝制版師職業描述的建議
我們對服裝制版師擬增為新職業的可行性和具體內容進行了調研,調研單位選取山東省從業人員在5000人左右的規模較大的五家紡織服裝企業,調查對象為機構負責人、基層主管、人力資源主管和從業人員四個層次,通過調查研究,對服裝制版師職業描述如下。
(1)職業名稱:服裝制版師。
(2)在《大典》中的位置:第(六)大類,第(十一)中類,第(一)小類。
(3)職業定義:根據服裝設計師的設計思想和要求,結合服裝的美學原理,制作能夠滿足服裝加工工藝和技術要求,進行工業化服裝生產樣板的人員。
(4)從事的工作主要包括:①根據服裝設計效果圖制作服裝基礎樣板;②根據服裝樣衣制作服裝基礎樣板;③根據基礎樣板和服裝規格尺寸進行推擋,做出服裝號型系列的樣板;④給出有關樣板的相關信息和工藝要求;⑤能夠運用操作服裝CAD系統完成“面料設計、款式設計、版型設計、樣板放縮以及樣片排料”的操作;⑥能夠建立本企業的版型數據庫;⑦能夠利用CAD系統進行產品分析、生產分析和趨勢分析。
(5)從業人員普通受教育程度:高職及以上。
(6)設置職業資格等級:三級、二級、一級。
四、小結
目前我國已逐漸發展成為令世界矚目的紡織服裝生產、消費和出口大國,但是“大而不強”成為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的瓶頸,其中缺少優秀服裝制版師是制約服裝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筆者希望通過研究,能夠引起我國政府和專家的重視,在新《大典》修訂時將服裝制版師作為一個職業列入《大典》,并制定相應的職業標準,為從業者開辟新的成才通道,使我國服裝行業擺脫服裝設計和服裝制版一腿長、一腿短的危機,為整個服裝行業的結構性調整和轉型升級、中國時裝品牌走向世界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1999.
[2]羅曉菊.淺談服裝設計師與服裝制版師的關系[J].山東紡織經濟,20012(4).
[3]高德義等.高職服裝高技能人才培養調研報告[J].濟南紡織服裝,2006(8).
(作者單位:山東省職業技能鑒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