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妍 范文博
摘 要:本文提出,在中醫藥院校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路徑,指導醫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是中醫藥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醫德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途徑;中醫藥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歷史淵源;實踐教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載體。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醫學生 教育路徑
醫學生是未來醫療服務的提供者,其核心價值觀的構成不僅關系到醫學生的品格、修養、醫德、學術水平和醫療技能,也直接影響祖國醫藥衛生事業整體水平和質量。當代社會正處于劇烈轉型的時期,紛繁復雜的社會思潮沖擊著醫學生脆弱的價值觀。如何使醫學生保持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取向,是中醫藥院校教育的必要內容。因此,在中醫藥院校中探索出一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路徑,是中醫藥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
一、醫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途徑
醫德教育作為醫學生核心價值觀培養的重要載體,其內容涵蓋醫德規范教育、醫學倫理學教育,醫事法教育等多方面,具有規模化、系統化、專業化的特點。目前我國中醫院院校普遍開設有醫德教育相關課程,為醫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施提供了有效平臺。
1.加強醫學倫理學教育
中醫藥院校學生是中醫藥衛生事業的未來人才,醫德教育是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當前的情況下,在醫療職業道德建設中,我們應自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醫學倫理學學科的發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基本觀念來統領、支配、影響醫務人員的醫德價值觀。
醫學生對醫學倫理的認知是一個由淺入深,逐步積累的過程,應貫穿于醫學生在校學習的全過程。雖然人的價值觀具有不同的尺度和標準,但都有一個對最高價值的根本判斷的準則,即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決定著一個人價值取向的基本方向和道德判斷依據,也對其他價值觀的屬性有著重要影響,一個人他所有的價值觀取向總是體現著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據于此,必須對醫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取向施以積極教育引導,使他們在醫療實踐中時時刻刻以核心價值觀作為判斷依據和動力。中醫藥院校對醫學生進行醫學倫理教育,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將醫學倫理學中的道德指向與倫理要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融合,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起“為人民健康服務”的醫學核心價值觀。
2.加強醫學生個人品德教育
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只有被個體的道德體系吸收認同,逐漸培養起道德情感,才能在道德行為中以堅定的道德意志自制、進取,以達到更好按照這些原則和規范調整個人和他人、個人和社會的關系的目的。個人品德還體現了現實個體對特定社會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的認同,有助于提高社會道德規范在社會中踐行的實效性。由此可見,個人品德是核心價值觀的創造者、實踐者和推動者。醫德規范的全部內容,最終無一不指向從事醫療衛生行業個體的個人品德。個人對核心價值觀具有主觀能動性,他可以選擇所踐行的社會道德準則并將其轉化為道德實踐。保持醫療衛生行業價值觀始終處于一個高水準的穩定狀態,需要通過加強個人品德教育,通過提高自我修養來達到自我約束,自覺踐行醫德規范所要求的內容,從而保證醫學實踐始終處于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之下。
二、中醫藥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歷史淵源
1.中醫藥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寶貴資源
中醫文化循中國傳統文化的軌跡發展而來,蘊藏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其深刻的哲理性、科學性和倫理觀,橫跨自然科學、哲學和社會科學領域,以此為底蘊的中醫學理論體系,各家學說和診斷技術無不閃耀著智慧和東方思維的光輝。中醫藥傳統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體現中醫藥本質與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中醫藥傳統文化孕育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既是一門獨立的醫學體系,又帶有濃厚的傳統文化烙印,融合了文、史、哲、藝術等多學科綜合知識,是中醫藥文化的精神標識,是中醫藥院校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寶貴資源。中醫藥傳統文化中的“人命至貴,有貴千金”,“醫乃仁術”,“大醫精誠”等思想即是中國傳統醫學的本質要求,也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一脈相承之處,是其民族化、傳統化的表現形式。
2.中醫藥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借助中醫藥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歷史,從過去到現在,甚至是將來,外來文化都不能作為社會核心價值觀的主導文化。外來文化只能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積淀的基礎上、結合適應社會和時代發展的要求,其優秀內容才能在核心價值觀。醫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建構必須由中醫藥傳統文化支撐,才能夠保持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因而,只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中醫藥傳統文化融會貫通起來,源于中醫藥傳統文化又符合當代醫學進步,才能保證中醫藥院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既時代鮮明,又不失歷史文化底蘊;既是對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練,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一致。
三、實踐教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載體
醫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使醫學生建立核心價值觀并有效指導醫德實踐。實踐教學是醫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由理論轉變為現實的最有效載體。個人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積極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既是社會成員認同社會道德規范和感悟真理的過程,又是社會成員通過實踐活動在頭腦中不斷進行核心價值觀內化的過程,是引導醫學生從理論知識走向具體行為的必經之路。在實踐中,醫學生真切感知醫德規范、獲得道德體驗,對自己的價值觀不斷修正、充實、完善。因此,我們要積極探索有益于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實踐相結合的具體方法和途徑,而醫德實踐能夠彌補當前道德教育注重知識傳播而較少涉及情感培養和行為訓練的這一缺憾。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中,通過利用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通過模擬真實場景,使學生親身感受到醫務工作者的權利、義務、責任與行為規范,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而在專業實習中,門診導醫、臨床陪護、危機干預等經歷使醫學生零距離接觸病患,感受到疾病背后的道德內核,使他們對生命的價值、人性的尊嚴、倫理道德有了全新而深刻的感悟,進一步升華了個人品德修養,建立起強烈的職業責任感。
四、小結
當下,我國醫療衛生領域正在經歷劇烈的轉型時期,醫患糾紛、暴力襲醫、天價藥費的新聞不斷見諸報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影響逐漸深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中醫藥院校大學生的價值觀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因此,加強中醫藥院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我們責無旁貸的重要責任。
參考文獻:
[1]李恩昌,徐玉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醫學倫理學[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2.
[2]劉紅艷.轉型社會中的個人品德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3]張建中,金芷君.中醫與文化漫談[M].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1.
[4]李玫姬.論我國醫學核心價值觀的塑造[J].西北醫學教育,2014(22).
(作者單位:河南中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