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寒英
摘 要:現階段,職業學校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已是全社會極為關注的問題。探索分析職業學校學生的人格特點,培養他們的健康人格,使他們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既是職業學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進步、民族復興的客觀要求。
關鍵詞:職業學校學生 人格培養 對策
當前,職業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培養、訓練基層技術工人,為社會輸送一線建設人才的作用越來越突顯。大量的青年學生及社會人員為求一門謀生手藝,紛紛進入職業學校接受教育或再教育。由于生源素質參差不齊,如何既讓學生學到實用的技術,同時又培養學生具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健康人格,是擺在職業學校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以筆者所在學校學生為例,探究學生的人格特點,試圖尋找現代職業學校學生健康人格養成的途徑。
一、現代職業學校學生的人格特點
筆者任教的學校開設有汽修、電子商務、財會、幼兒教育等專業,共有在校學生4500多人。學生主要來自城市周邊農村及鄉鎮,以初中畢業生為主,大部分為應屆初中畢業生,還有部分在社會上磨歷幾年后重新走入校園的人員,也有個別學生為退伍軍人,組成較為復雜,學生的入校目的、成長經歷、思想傾向具有多樣性。總體而言,他們的人格特征有如下表現。
1.公德素養欠缺,日常行為習慣差
當前職業學校學生在公德素養方面主流是好的,多數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但是,也存在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現象,給校園環境帶來了消極影響,損害了技校生的自身形象。例如,缺乏最起碼的文明禮貌素質,唯我獨尊,不尊重老師、同學,個別學生甚至經常口吐臟話卻不以為恥;在教室大聲喧嘩,上課遲到,甚至曠課、逃學;缺乏愛護公物和維護校園環境的意識,亂扔果皮、包裝袋,為抄近路踩踏草坪;不熱心參與社會公益,對愛心捐款、志愿者活動等公益活動漠不關心。這些都說明部分學生的公德素養存在較大的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2.意志力薄弱,沉迷于網絡
職業學校學生的自我意識已開始發生質的變化,他們對是與非還沒有嚴格的界定,缺乏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缺乏艱苦奮斗、勇于創業的精神。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網絡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部分學生在網絡交流中不注意語言文明,在網上亂發不負責任的言論。少數自制力薄弱的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和網絡交友,成為網絡的“奴隸”。與傳統的網癮相比,手機上癮的學生群體越來越多。手機上癮與傳統的網癮相比更具有廣泛性和隱蔽性,危害更大,一旦成癮就容易導致人格障礙,對人冷漠,缺乏愛心,不善于與人溝通,傾向于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另外,玩手機時間過長,會降低睡眠質量,影響注意力,學習成績自然下降。
3.人際交往障礙突出
人際交往與合作是人類本能的需要,也是現代人事業成功、生活幸福的基本保證。職業學校學生因為年齡較小,處理人際關系時容易沖動、不理性;對別人的過錯不能寬容、忍讓、諒解,容易得理不饒人,甚至總以為自己的想法是真理,常因小事而激烈相爭,甚至以拳相向;缺乏善良、寬容、與人合作的美德。例如,因為午餐打飯學生多,學生在排隊等候時缺乏互敬互讓意識,導致大打出手,飯盆都成了武器。這說明學生人格發展中的問題比較突出,嚴重阻礙了他們智能的發揮和優良道德品質的養成,影響了他們學業的進步和人際間的正常交往,甚至危及社會穩定、家庭安寧。
二、培養職業學校學生健康人格的對策
1.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人格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自尊心得到尊重、理解和認可是人格得以正常發展的重要條件。相反,自尊心若受到損傷,則極易使學生的人格受到扭曲。現在的學生需要鼓勵,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受到鼓勵而樹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長內容。教師要賞識學生,愛學生,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即使表現最差的學生也不會一無是處。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并加以引導,對每個學生的每一次哪怕最細小的成功與進步,都要給予誠懇的鼓勵和贊揚,強化學生積極上進的認同心理,以此激發他們的自信和熱情。
2.重視學校德育教育,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校德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主渠道。長期以來,德育工作片面強調曉之以理的灌輸,忽視通過循循善誘激發學生在道德上自我完善的內在需要和機制,經常把對學生的德育要求與學生道德發展的自我需要和內在機制對立起來。在僵化的灌輸德育方式下,學生的人格是不健全的,因為這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盲目地接受他人的思想,忽略了對作為人的最起碼的道德、操守理性的思考。所以,教師先要轉變角色,加強自身師德師風建設,把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思想困惑結合起來,讓學生多接觸社會、多接觸人,多給學生一些激動、感動的機會,以愛心、關心、細心、耐心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把學生培養成心理健康,技能精湛,道德素質、行為習慣良好的高級藍領人才。
3.選擇適合職業學校學生的教育方式
職業學校重技能、輕文化是一貫的傳統,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導致部分學生理想信念迷茫,人生觀、價值觀扭曲。為配合學校的德育工作,教師要經常性地向學生進行職業理想和人生觀教育,增強他們對專業學習重要性的認識,讓他們從思想深處充分認識到職業學校學生的風采,端正學業態度。筆者曾擔任財會班的班主任,為班級學生建立了學生成長檔案,創建了QQ群,定期同學生交流、溝通,搭建起師生互動、互信的平臺。雖然,他們早已畢業,但筆者與學生之間仍然經常聯系。通過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生有心里話不愿同老師說的問題,學生有困難,老師愿意幫助或主動幫助,增強了彼此的信任,增進了師生的感情。教師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鼓勵學生在校做合格的學生,在廠做合格的員工。
4.讓學生懂得感恩
“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 ” 技校生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未來勞動者素質的高低,學好技能的前提是學會做人,而感恩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美德,是學生學會做人的支點。感恩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體現,我國古代就有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做人美德?!案屑ぞ拖駩垡粯?,不是一種情感,而是一種意愿產生的行為。”一個人擁有了感恩的心,就會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一個人如果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就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的人,就會主動幫助別人,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永懷感恩之心,才能從別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報。感恩教育對于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健全人格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世界則國雄于世界。 ”我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需要一大批適應時代要求、具有健康人格品質的高素質建設人才。教育除了教給學生知識外,還要對學生進行精神上的指導,如品格的塑造,對自然、社會的感受,對他人的尊重、理解及寬容。把職業學校學生的心態培養和人格養成作為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才能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社會責任感、有健康人格的合格公民。
(作者單位:廣西玉林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