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鎮杰



摘 要:在維修電工中級和高級考證實操項目中,機床故障柜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考核內容。制造故障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切斷或短路相應的電路就可以了。但是,由于繼電器的數量眾多,如果在現場人工進行這項工作,既費時費力,又不易控制,也不方便對學生進行檢查。為此,要求設計一臺專用儀器,可以通過儀器上的鍵盤來控制各個接觸器或繼電器的“通”和“斷”,這樣教師設置故障方便,也便于考核學生。故障柜改造后的實踐證明,提高了設置故障時的效率和保密性,為教師和學生的實踐帶來了便利。
關鍵詞:故障柜 單片機 繼電器
機床電氣控制線路使用了大量的接觸器和繼電器。一旦接觸器和繼電器的線圈或開關出現異常,機床在運行時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故障。為了避免問題進一步擴大,就需要找出故障點并進行維修或更換零件。這對于機床的安全、可靠性顯然大有好處,但同時也給機床的維修帶來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利用一臺機床電氣控制柜進行現場教學,上課時人為地“制造”一些故障,以此來訓練學生以及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一、系統分析與設計
以T68臥式鏜床為例,有15個故障點,需要控制15路通斷。系統的結構如圖1所示,它是僅需進行通斷控制的示意圖。實際工作時,將控制線路中的接觸器或繼電器的引線切斷,再將兩端分別接到繼電器的觸點兩端即可。
使用兩個繼電器,左側的繼電器觸點用于斷開電路,另一個繼電器的常開觸點與接觸器的常開觸頭并聯,用于閉合電路。
1.開關選擇
設計中遇到的第1個問題是開關的選擇。如果選用電子開關,則設計、制造較方便;但如果出現超壓、過流等就會影響電子開關工作的可靠性,為此我們不采用電子開關,而采用機械開關——繼電器。
2.儀器結構
設計中遇到的第2個問題是儀器的結構。該機有較多的輸入、輸出通道,一共使用15只小型繼電器。如果采用常規的方法來設計,把15只繼電器裝在一塊板上,必將使得印制板、機箱體積龐大。儀器是專用的,只做一臺。印刷線路板面積大,初次制版價格昂貴,因此導致項目費用增加;而且若將所有繼電器安裝于一塊板上,其大量的引線將會造成制作困難,并且可靠性也難以保證。為此我們采用總線式概念設計,圖2是儀器總體結構示意圖。使用一塊主控制板,將CPU安裝在主控制板上。使用3塊開關板,在每塊開關板上安裝5只繼電器,每塊開關板的結構完全一樣,接口采用總線的概念,地址可變。因此3塊開關印刷電路板完全相同,只要在安裝時改變各塊板的地址即可。這樣設計之后,開關板采用單面板設計,且面積縮小了很多,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
3.引線結構
設計中遇到的第3個問題是引線的結構。由于儀器共有15路輸出,也就是有30根引線接出,如果不處理好,必成一團亂麻。考慮到易制作、易用等方面的因素,并參考用戶意見,最后確定使用32個引腳的航空插頭實現引線的接出。航空插座安裝于儀器的后面板。
4.輸入輸出設備選擇
設計中遇到的第4個問題是鍵盤和顯示器的選擇。由于采用LED顯示器,顯示器的安裝方式是個大問題,要安裝得既美觀又不能花很多精力在外觀的設計和制作上,為此決定盡量選用現成的面板。經過市場考察,市面上有一類嵌入式儀表,外觀比較漂亮,而且安裝也很方便,只要在面板上開孔嵌入即可。但是購買現成的儀表并不能滿足項目的需求,因此,需要利用這種嵌入式儀表的表框,而電路部分需要自行制作。
這里采用了74HC164構成的靜態顯示電路。這個儀表框可以安裝2只LED數碼管,也就是只能有2位LED顯示。由于該項目中只需要用到2位,所示其完全可以使用。這樣制作好后的顯示部件僅使用4根線與主電路相連,非常簡潔,制作方便。
5.鍵盤選擇
設計中遇到的第5個問題是鍵盤。按用戶要求,并考慮操作的易用性,必須要有0~9共10個數字鍵,再加上其他一些功能鍵,鍵的數量比較多。如果采用輕觸按鍵自行制作,既不太美觀,安裝也不方便。較好的辦法是定做薄膜鍵盤,但定做一塊薄膜鍵盤的一次性花費較高。于是我們又進行市場考察,發現市場上有一種通用的薄膜鍵盤銷售,有0~9共10個數字鍵和A~F共6個字母鍵,價格低廉,而且用戶也認可這種鍵盤。
在解決了上面的一些問題之后,即可開始進行電路設計。主控板采用89C52單片機控制,89C52單片機工作于單片模式,不進行外部存儲器的擴展,可以使用全部的32根I/O口線。圖3是主控板的電路原理圖。從圖中可以看出,P1口被用于鍵盤正好構成4×4鍵盤,通過JS1與薄膜鍵盤的引線相連;串行口被用于輸出顯示,由JS4與構成串行顯示的電路板相連;由于P0口有較強的輸出能力,因而被用來驅動開關板,它的輸出接到一個8針的接線端子;而P2口則構成地址譯碼電路,用于控制不同的開關板。
開關板由74HC573鎖存器構成,可以把74HC573的功能描述為:當控制端LE為高電平時,輸出端(Q0~Q7)和輸入端(D0~D7)相連,因此,輸出端的狀態與輸入端相同。當控制端LE是低電平時,輸出端(Q0~Q7)與輸入端(D0~D7)斷開連接,并且保持原來的狀態;或者說當控制端LE是低電平時,即便輸入端(D0~D7)的狀態發生變化,輸出端(Q0~Q7)的狀態也不會隨之改變。
由74HC573構成的開關板電路如圖4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74HC573的8個輸入端接到一個接線端子(DATA SCOK)上,這個端子將通過電纜與其他所有開關板的同一端子并聯,并接到主控制板的P0口。3塊開關板的鎖存端則通過跳線的方式接端子的不同引腳,然后接到主控制板的JS3端子,從而獲得不同的地址。例如,第一塊開關板的鎖存端接ADD0,則該控制板就由P2.0引腳控制,其他各塊板可以分別接ADD1~ADD2。這樣3塊板的鎖存端就由單片機P2口的不同引腳控制,從而可以區分開。
二、設計要求
1.初始化
按下電源開關,開關上的電源指示燈應發亮,開始工作。此時顯示器應顯示88,并延時1s,然后顯示字母H。使用時可以據此了解電路工作是否正常。
2.按鍵設置
按下鍵盤上的數字鍵,該數字出現在顯示器的最后一位上。連續按鍵,則數字依次前推。當2位顯示器上顯示的數值與所希望輸入的代碼相同時,按下A鍵,顯示器閃爍一次,表示該代碼已被機器認可,并執行相應動作。如果顯示器上的代碼不是該機合法輸入代碼,按下A鍵后,顯示器不閃爍,該代碼也不會被接受。例如,第一次按下0,則顯示器顯示0;再次按下2,則顯示器顯示02;按下A鍵,即可執行。如果在顯示同一個代碼時連續多次按下A鍵,會發現每次顯示器都閃爍,表示代碼被多次讀入,但這不影響該機的正常使用。如果輸入時按錯了鍵,也不必理會,可以重新輸入直到顯示器上顯示數值是所希望的代碼為止。例如,需按12,不小心在按1鍵時多按一下,變成了11,此時可以再按1,然后按2,直到顯示器上出現12為止,然后再按下A鍵即可執行。
B鍵的功能是切換顯示器的顯示與不顯示。這是一個開關鍵,反復按下B鍵,將使顯示器交替顯示和不顯示。這個功能用于學生的考核。教師在進行一些設置后,可以用這個鍵把顯示器關閉,然后由學生用儀器來判斷故障。這樣不必擔心學生看到教師預設的代碼。
C鍵是開關重置鍵,按下這個鍵,將使所有開關處于接通位置。
3.代碼說明
該機可用的合法代碼如下:
01~15:分別將第1路到第15路開關S1斷開。即輸入代碼01將使第1路處于“斷開”位置,輸入02將使第2路處于“斷開”位置,依次類推。這15個代碼不檢查原始狀態,即不管原先開關是否斷開,按下這些代碼總使相應開關處于斷開位置。
16~30:分別將第1路到第15路開關接通。即輸入代碼16,將使第1路處于接通狀態,依次類推。這15個代碼不檢查原始狀態,即不管原先開關是否接通,按下這些代碼總使相應開關處于接通位置。在按下代碼16~30時,將同時使相應位的S2處于接通位置。
原則上,不限制依次輸入代碼的次數,即最多可以同時讓15個開關都處于斷開或閉合狀態。當不通電時,繼電器不吸合,所有開關均處于初始位置,保證接觸器處于接通或斷開位置。這樣如果出現故障時,可以臨時斷電,不影響接觸器的正常使用。
三、部分程序說明
程序中有一部分是關于顯示的。仔細觀察程序可以發現,顯示部分的程序中有一個計數器,當該計數器計滿255后就會向顯示部分發送一次數據。按理說用74HC164作為顯示,是一種靜態顯示設計,只有在需要進行數據更新時才需要刷新,但這里卻在不斷地刷新。這樣做是因為74HC164是一種串行器件,易受到干擾,它的時鐘端只要有脈沖輸入,就會產生移位,出現錯誤。這臺儀器的主機和顯示器部分是用電纜連接的,容易受到外界信號的干擾。在實際實驗時,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么拔插電烙鐵所造成的干擾也足以使顯示混亂,這當然不行。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著手,該機中沒有采用過多的硬件措施,而是用軟件的方法,那么在1s過后就會恢復正常。之所以采用這種方法,是因為在工作現場的干擾并不嚴重,難得會遇上一次干擾。如果工作現場的干擾非常嚴重,干擾不斷出現,就不能采用這種方法,否則會嚴重影響顯示質量。
這里采用了每255個工作周期刷新一次而不是每個工作周期都刷新,是由于74HC164沒有門控端,每次刷新都會通過每根輸出線反映在顯示器上。如果每個工作循環都刷新一次,會造成顯示器嚴重的“串紅”現象,也就是會造成顯示器的對比度下降,這是不可接受的。因此我們采用了大約1s刷新一次的方法,給人的主觀感受會好很多。另一個關鍵是,這種方式是開發者與用戶協商,是用戶感到可以接受的,所以才采用了這種方式。
四、小結
新的教學設備著眼于拓寬學生的基礎,開發潛質,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具備專業學習的能力,不僅滿足當前從事工作的需要,同時也為今后終身學習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
這樣更多的老師有機會接觸設備,從不懂到懂,最后能承擔該門課程的教學。再一點,由于課程是圍繞高級維修電工的教學大綱制定的,考核內容與上課內容密切聯系,通過多次的考核驗證,該門課程的通過率是比較高的。
存在的不足之處:由于設備結構復雜,一旦出現故障,維護不到位,就會造成實驗設備的損失,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在教學手段方面還有待提高,例如可以利用仿真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從而達到多方位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郭志勇.單片機應用技術項目教程[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4.
[2]周堅.單片機輕松入門(2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11.
[3]鄭鋒,王巧芝,李英建,劉瑞國.51單片機應用系統典型模塊開發大全(3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3.
[4]張俊.匠人手記:一個單片機工作者的實踐與思考(2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4.
[5]李江全.單片機通信與控制應用編程實例[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2012.
[6]辛喆.基于單片機的純電動汽車電池管理系統設計[D].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2014.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