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宣剛
西方柔性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梅奧通過霍桑實驗創立人際關系學派,而東方的柔性管理思想則來源于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淀,《道德經》中就蘊含著對柔性管理思想的解讀。特別是在全球性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柔性管理越來越受到企業管理層特別是決策層的青睞。
柔性管理的特點
在傳統工業時代,單一且具有強制性的剛性管理曾發揮過卓越的作用,將員工和事務控制在嚴格的操作流程中,也就將差錯控制在了最低范圍內。但隨著消費社會的到來,日漸多變的產品需求,日趨復雜的公司事務等,導致單一的管理方式處處遭遇瓶頸,甚至拖累了公司的生產效率。柔性管理則是以人為本,強調員工的個體性,尊重員工的創造性,并激勵他們自我約束,同時以顧客的需求為中心,引導員工將個人行為與公司目標協調一致,自覺提高勞動效率。柔性管理以小產量、多批次生產為主,能快速回應市場的需求,提高生產效率。
柔性管理具有如下特點:
民主決策模式。傳統工業模式下,企業的決策全部由領導層決定,自上而下的執行具有不可違性。而在柔性管理中,體現了自下而上的特點,作出決策的可以是基層員工,也可以是經過員工廣泛商討后,領導層充分尊重結果作出決策。
扁平的組織結構。傳統企業組織臃腫,市場反饋的信息傳達環節設置過多,以致部門間隔閡深厚,合作困難,阻力重重。柔性管理中扁平的部門結構,不僅利于領導層管理,快速獲得重要信息,同時也有利于促進部門間的通力合作,提高綜合管理效率。
多樣化的激勵。有別于單一的薪酬獎勵,柔性管理會從尊重、信任等人性角度出發,將物質、精神激勵相結合,保證了激勵效力持續發揮,提升員工對自動自發的認識,激發積極性和創造性。
應用柔性管理的優勢
快速準確的市場反應。精簡了的公司部門,是快速傳遞信息的保障。減少了中間環節,可以促使領導層將權力直接下放給基層,也能快速得到市場反饋信息,做出準確的決策,第一時間解決市場問題。精簡化的組織機構,還能減少管理成本,提升專業化水平,保障部門間的信息溝通和分工協同。
靈活高效的生產效率。當代消費者具有多樣化的需求。因此,根據市場反饋來調整產品生產,是柔性化管理的重要優勢。柔性化管理在車間現場,體現為柔性制造系統(FMS),這套系統能根據電腦設定,小批量、多批次地生產不同特點的產品,反應迅速且精準,可以根據市場訂單靈活生產,提高企業產品的市場適應能力,同時壓縮庫存。
卓有成效的激勵作用。柔性管理尤其注重員工激勵,并且有別于傳統的單一物質激勵,結合不同層次的員工需求,提供多種可供選擇的激勵手段,提高員工的滿意度。多樣的激勵手段還可以吸引、留住關鍵人才,為員工創造和諧向上、相互尊重、以人為本的氛圍,加強團隊間的協作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潛力。
“無為而治”
——柔性管理的思路與策略
《道德經》提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這說的就是要治理好天下,就要以安寧治國,不可無事煩擾,否則就會失心失國。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將“無為而治”思想與柔性管理要求相結合,可充分發揮柔性管理的優勢。
“有為”,柔性管理的前提。
正如柔性管理雖靈活但也有“管理”二字一樣,老子的“無為而治”也不是指放任自流,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劃清“有為”與“不為”的界限,尊重事物的發展規律,才能有效管理企業,提高生產效率。
韓非子發展了“無為而治”思想,認為法制絕不可缺。“釋法術而任心治,堯不能正一國;去規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輪;廢尺寸而差短長,王爾不能半中”。
管理者在企業戰略、目標制訂、基本制度等方面不可放任,要全面掌控和監督,高屋建瓴、總攬全局地進行規劃、推進。“有為”的方面應具體包括:制訂企業總體戰略和目標愿景,出臺明細、有效、可執行的員工激勵機制、福利制度,制訂分工明確、責任明晰的平行部門職責方案,制訂各種應急預案和執行程序,等等。
“樂俗”,柔性管理的基礎。
老子在《道德經》里描述的理想國度,是讓人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意思是讓人民吃穿住行都得到充分滿足,再讓其樂于自己的風俗文化,這樣的國家就具有極大的凝聚力。
管理企業也如治理國家一樣,只有讓員工認同并樂于一種企業文化,才能真正發揮出他們的積極性、創造力。這里的“俗”是每個企業特有的文化,是在經營者領導下,長期生產經營中形成的,而且滲透到企業的每個部分。員工在“俗”的引導下自覺工作、自覺將個人行為與公司目標相結合,充分發揮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企業通過價值觀和文化塑造、激發員工,最大限度地讓員工自律、自我管理,讓管理者可以抽身于瑣碎的日常事務,對企業健康發展具有長遠意義。
“無為”,柔性管理的核心。
老子主張“君無為而臣有為”。領導者應在具備基本制度和企業文化的前提下,向中層部門和基層員工放權,充分信任下屬,協調好部門之間的利益和權責,鼓勵員工發揮主動性,嘗試創新,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
放權的核心,是要改變傳統的垂直型組織結構,實現精簡的、具有高度自主權力的扁平化組織,提高部門之間的協調能力和效率,將縱向的“一言堂”式決策機制,改為橫向的民主式決策方式。
在這種高效的組織結構中,領導者要把握放權的尺度,既要充分信任,又要有懲罰機制,實現“無為”“無不為”,張弛有度的理想管理境界。
“人心”,柔性管理的動力。
老子認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對企業而言,“人心”是最大也是最難管理的部分。
在過去傳統型的企業,物質激勵是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樣的方式已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當代企業業務復雜,涉及面廣,雇傭的人員也形形色色,個性鮮明,特別是年輕一代員工和技術型人才,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管理者要善于根據員工的文化層次、興趣愛好及家庭背景進行激勵。例如,可以在企業內部傳播成功案例,增強團隊凝聚力和自豪感;公開肯定員工的工作和成就;關心解決員工的家庭困難;定期開展特色交流活動;學習Google推行寬松的管理模式等。
馬斯洛指出:“所有人的行為背后都受著‘需要驅使,雖然沒有一種需要會得到完全、徹底的滿足,但只要它大體上得到滿足,就不再具有激勵作用了。”因此,企業在制訂多元化激勵機制時,更應側重于以柔性管理為代表的精神層面激勵,以期具備靈活變動性,可循環往復、持續改進,確保激勵效果的最大化。
(作者單位:川渝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