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享璇+沈彬彬
鄭和下西洋、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加勒比海盜、海賊王……每一個名詞都在觸動航海愛好者的神經。看過動漫《起風了》的朋友,一定對那個戴著厚鏡片眼鏡卻從小夢想成為出色飛機設計師的堀越二郎印象深刻。你是否也一樣在年少時做過這樣一個關于天空或海洋的美夢?
21世紀無疑是海洋的世紀。海洋不再是殖民擴張時期列強上演血雨腥風的戰場,船舶也不再只是征服者野心勃勃的掠奪工具。大海這片孕育著希望,遼闊而神秘的領域在未來對中國和世界來說意義將更加重大。近年來,國家支持船舶行業的各項政策逐項落實,船舶行業可謂“老樹發新芽”。我國對重點船舶企業予以了政策傾斜,給予財政、稅收和金融方面的必要支持,同時引導船舶行業開展核心技術研發,向高端環保和深水海工裝備領域進軍。
本期,小編就精心為大家準備了船舶類特色院校專題,幫你追尋你的航海夢!
哈爾濱工程大學——揚船舶海洋之風范,彰“三海一核”之特色
哈爾濱工程大學坐落于美麗的松花江畔——北國冰城哈爾濱市。學校的船舶類專業是同類高校中的佼佼者。學校已成為我國艦船科學技術基礎和應用研究的主力軍之一,是海軍先進技術裝備研制的重點單位。學校在船海、核領域保持著很強的技術儲備,水下機器人、船舶減搖、組合導航、水聲定位、核動力仿真等技術居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地位。毫不夸張地說,哈爾濱工程大學是我國發展海洋高新技術的一支重要依托力量。
大連理工大學——海濱名港旁的船舶“專業戶”
大連理工大學地處大連良港,所以與船舶相關的各個專業自然占盡了地利的優勢,成為學校的王牌特色專業,如船舶與海洋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等專業。大連理工大學對外交流十分活躍,2010年加入“卓越計劃”,先后與日本早稻田大學,日本東北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澳大利亞隆多大學,瑞典阿卡麗高學院等多所大學開展了學生交流項目。值得一提的是,從大連到韓國、日本游玩十分便利,在大連讀書的小伙伴千萬莫要辜負這好時機哦。
西北工業大學——助力航母,心系海洋的追夢者
西北工業大學(以下簡稱“西工大”),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國唯一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的科學技術大學。西工大可謂是身處內陸面朝大海的逐夢者,學校因主持和深度參與了航空、航天、航海領域的多個型號研制任務,多項科研工作助力“遼寧號”航母而為普通大眾所知。雖地處西北內陸,但西工大的航海學院的實力不容小覷,學院的水聲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擁有水下動力系統實驗室和聲學工程與檢測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等科研機構。
武漢理工大學——獨具特色的半軍事化管理高校
武漢理工大學(以下簡稱“武理工”)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現設有動力工程系、船舶機械運用工程(油氣儲運工程)系、輪機工程系和熱能工程系4個系和系統仿真及控制研究中心。船舶與海洋工程和輪機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其中,輪機工程專業在全國高校同類學科排名中一直排在前列,是專門研究船用內燃機的專業,該專業與軍事院校同批次提前錄取,由于培養的人才需符合國際海事組織(IMO)制定的STCW78/95國際公約要求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制定的船員適任標準,因此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報考時學生應仔細閱讀學校的招生要求。
江蘇科技大學——揚船舶之魂,壯工業之魄
江蘇科技大學的王牌專業為船舶與海洋專業。學校專為船廠量身定做船舶制造工程師,其畢業生在長三角、珠三角極受歡迎。學校是船舶制造業企業中高層干部培訓的“黃埔軍校”,所以在船廠中影響極大。
上海交通大學——有玉如斯,沁色斑斕
作為一所世界一流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上海交大”)在國內的地位毋庸多言。上海交大創造了中國近現代發展史上的諸多“第一”:新中國第一艘萬噸輪、第一艘核潛艇、第一艘氣墊船、第一艘水翼艇等。經過20世紀50年代的院系調整和后來的各行業院校內部的調整,上海交大匯集了同濟大學的造船系、大連工學院造船系等中國造船的精英。
上海交大的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由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建筑工程與力學學院合并組成,下設船舶與海洋工程系、工程力學系、土木工程系、建筑學系、國際航運系和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系。其中,船舶與海洋工程系成立于 1943 年,是我國船舶與海洋工業科技研發和人才培養的策源地,該系的船舶與海洋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
小貼士
1978年,中國大陸有九所開設船舶類專業的高等院校,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鎮江船舶學院(現江蘇科技大學)、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現哈爾濱工程大學)、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現武漢理工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海軍工程學院(現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另外,西北工業大學水中兵器系也歸口“六機部(船舶工業部)”,所以一般認為是十大船舶類院校。
以上介紹的是十大老牌船舶類院校中的六所,其余四所院校在《求學》往期中已有介紹,故在此略去。下面介紹的幾所院校,則是近些年船舶類專業比較突出的院校,其在培養船舶類人才方面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大連海事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以下簡稱“海大”)是交通運輸部唯一直屬高等學府,被國際海事組織(IMO)認定為世界上少數幾所“享有國際盛譽”的海事院校之一,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從海大的歷史可以看出其對船舶的一往情深。學校的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晚清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南洋公學)船政科。
海大的輪機工程學院成立于1992年,其前身是1953年三校(上海航務學院、東北航海學院、福建航海專科學校)合并成立大連海運學院時設立的輪機系。學院現下設船舶主動力裝置、船舶輔機、輪機自動化、船機工程、船電設備、船舶電工、船舶電站及拖動等9個教研室以及輪機實驗教學中心、船舶電氣實驗教學中心、金工實習基地、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室、船機工程實驗室5個實驗教學單位。學院現有輪機工程(海上和陸上兩個方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船舶電子電氣工程4個本科專業。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學校以“立足船舶、服務軍工、面向社會”為辦學定位,半個多世紀以來,為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培養輸送了各級各類人才5萬余名。學校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服務于船舶行業和武漢地區“兩型社會”建設,大力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建了基于工藝實施工作過程、培養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該學院與國內一流的船舶企事業單位、焊接研究院所、大中型建筑企事業單位、大型鋼結構企業、大型游艇制造企業建立了牢固的合作關系,共同開設了“太陽鳥游艇班”“湖北輝創班”“福建南方路基班”等人才定向培養訂單班,實現了校企雙方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
浙江海洋學院
浙江海洋學院創建于1958年,1998年由原浙江水產學院和舟山師范專科學校合并組建,此后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等單位相繼并入。學校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現設有船舶與海洋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中俄合作)、海洋工程與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船舶電子電氣工程等9個本科專業,其中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浙江省普通高校重點專業、浙江省“十二五”優勢專業。
廣東海洋大學
學校坐落于海濱城市湛江市,有主校區、霞山校區、海濱校區、寸金校區等校區。學校作為我國南海之濱唯一的海洋大學,以建設海洋和水產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海洋大學為目標,服務國家海洋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學校既有傳統的底蘊,又充滿著朝氣和活力。幾十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眾多的航海專業人才。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艘遠洋船(光華輪)船長陳宏澤先生就是學校早期的畢業生。
學校的航海學院于2001年8月成立,航海學院設有航海系、輪機系、航海技能訓練中心、航海學院實驗教學中心和船員培訓中心等教學科研機構。該學院現有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海上和陸上方向)和交通運輸等三個本科專業。其中,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海上和陸上方向)是學院的傳統優勢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