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蕾蕾
摘 要: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將《詩經·陳風·月出》中“舒窈糾兮”的“舒”注為“發聲字”;將《詩經·小雅·節南山》中“天子是毗”的“毗”釋為“厚,優厚。指天子對尹氏的待遇”。筆者認為這二者釋義值得商榷,“舒”當釋為“舒緩”,形容女子步態舉止從容嫻雅;“毗”應為“輔助、輔佐”。
關鍵詞: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 詩經 釋義 商榷
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在高校教學中使用廣泛,影響深遠,所以其注釋會直接影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对娊洝纷鳛椤吨袊鴼v代文學作品選》的開篇,其注釋大多精當準確,但亦有可商榷之處。筆者選取《詩經》的兩處注釋進行討論,以就教于方家。
一
《詩經·陳風·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敝鞏|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注:“舒,發聲字?!?/p>
筆者認為此釋不妥,“舒”應釋為“舒緩”,而并非朱氏所說的“發聲字”?!鞍l聲字”即“發語詞”,一般指用在句首的語氣助詞,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雖然此處“舒”用在句首,且與“兮”構成特定的句式,重復出現,但聯系上下文可以看出“舒”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并非“發聲字”。主要有以下幾點理由:
第一,《詩經》古今注家均有持此種觀點的:在《詩經》的古代注釋中,《毛傳》和《詩集傳》是很有代表性的兩家,兩家均持此觀點?!睹珎鳌罚骸笆?,遲也?!笨追f達疏:“舒者,遲緩之言,婦人行步,貴在舒緩?!敝祆洹对娂瘋鳌罚骸笆?,遲也。窈糾、憂受、夭紹,皆舒之姿也?!?/p>
另外,關于“舒”的解釋,古代注家還有如下幾種觀點:第一,將“舒”釋為動詞“舒展”。如楊簡《慈湖詩傳》:“好色者悅之,故其窈糾之情舒焉,而不可遽得?!钡诙?,將“舒”釋為人名——“夏姬之子夏徵舒”。如王質《詩總聞》:“舒,謂徴舒也。”姜炳璋《詩序補義》:“舒,夏徵舒也。”第三,將“舒”釋為“柞樹”。如高亨《詩經今注》:“舒,讀為杼,木名,即柞樹。舒,由窈糾、夭紹等字觀察,舒當是樹名?!惫P者認為,第一種觀點似乎能講通,但仔細推敲便知該釋義不準確。如為動詞“舒展”,施為者應是愛慕的男子,表達他舒展了內心的窈糾之情,可這與后文的“勞心”矛盾。第二種觀點認為“舒”是“夏徵舒”的簡稱,也不足為信。雖據史料記載,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淫于夏氏,徵舒后弒靈公。但詩歌的主旨為揭露諷刺陳靈公的淫蕩好色,且“舒窈糾兮”等表現的是徴舒內心的憤恨絞急,注家據此認為“舒”即是對“夏徵舒”的簡稱,未免不妥。《詩經》并非每首詩歌都使用“春秋筆法”,都具有“微言大義”。其次,如此釋義會導致詩義前后矛盾。正如顧鎮在《虞東學詩》中指出:“據此則起當言靈公之淫蕩不合,但言夏姬之佼好矣,于詩意殊不相應。”第三種觀點也與原文意境不和。高亨根據個別字的“古本”“別體”,認為這首詩反映“陳國的統治者殺害了—位英俊人物”。他將“佼人僚兮,佼人懰兮,佼人燎兮”釋為英俊的人物被五花大綁、砍于刀下、火燒尸體,把“舒窈糾兮、舒憂受兮、舒夭紹兮”理解為柞樹盤曲、風吹葉響、樹木搖動。如按高氏新解,這些殺人的場景與皎潔的月光極不協調,詩歌的情境也受到破壞??v觀以上觀點,《毛傳》和《詩集傳》對“舒”的解釋最為合理?,F代注釋《詩經》的學者大多把“舒”解釋為“遲也,緩也”。如余冠英《詩經選》:“舒,徐。這句是說‘佼人行步安閑,體態苗條。”程俊英《詩經譯注》:“舒,遲、緩慢。”王力《古代漢語》:“舒,緩,指女子舉止從容閑雅?!?/p>
第二,從詩歌前后意境和邏輯來看,整首詩寫的是月下懷人,將美人的美麗妖嬈與詩人的憂思重重表現得淋漓盡致。詩歌先描寫皎潔的月色烘托氛圍,再表現美人姣好的姿態,最后寫自己不得美人的煩惱憂愁,層層遞進。所以將“舒”釋為“舒緩”,不僅使得月下美人從容閑雅、婀娜窈窕的姿態躍然紙上,也與詩人思念佼人的那份幽思糾愁相得益彰,更符合詩歌意境、情感發展和寫作邏輯。
第三,觀照《詩經》中使用“舒”的其他詩歌,如《國風·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脫脫兮”,這里對“舒”的解釋歷來沒有爭議,即為“舒,徐也。脫脫,舒遲也?!贝颂幍摹笆妗保c《月出》中的“舒”用法相同,為后者“舒”的釋義提供了佐證。
第四,從“舒”的整個詞義系統來看,“舒”是多義詞,《漢語大字典》中列有“啟、開”“次敘”“寬、廣闊”等16個義項;《漢語大詞典》列有“安詳、安寧”“伸、伸展、展開”“傲慢”等12個義項。不管所列意義系統如何,都認為“舒”是具有實際意義的。
因此,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此詩中的“舒”的意義當為“舒緩”,與其后的聯綿詞“窈糾、憂受、夭紹”結合,意在描寫女子步態舉止的從容嫻雅?!吨袊鴼v代文學作品選》誤釋的原因在于把“舒……兮”看成是句式,而并未結合詩的具體內容和語境來理解“舒”的含義。
二
《詩經·小雅·節南山》:“天子是毗?!薄吨袊鴼v代文學作品選》注:“毗,厚,優厚。指天子對尹氏的待遇。”此釋不當,“毗”應為“輔助、輔佐”之義。
歷代詩經注家將“毗”主要釋為“輔”。如鄭箋:“毗,輔也。”朱熹《詩集傳》:“毗,輔?!敝挥忻珎髟唬骸芭?,厚也。”其后孔穎達正義:“以毗為毗益,故為厚,亦由輔弼使之厚,義與鄭同。但言輔天子于辭為便故易之。”而朱東潤直接采用毛傳“厚也”的解釋,望文生義,錯把“厚”當“優厚”之義,進而將“天子是毗”釋為“天子對尹氏的待遇優厚”。
我們認為,“毗”應當解釋為“輔助”,并非朱氏的“優厚”之說。且現代注經學者也皆將“毗”作“輔助”來看。如周振甫《詩經譯注》:“毗,輔助?!蓖趿Α豆糯鷿h語》:“毗,輔佐?!庇喙谟ⅰ对娊涍x》:“毗,一作‘埤,輔佐?!背炭∮ⅰ对娊涀g注》:“毗,輔助?!?/p>
除此之外,“毗”作“輔助、輔佐”解也甚是常見。如《唐宋八大家文鈔》:“竊以丞相之職,天子是毗。”《綏民校尉熊君碑》:“河雒挺錄,為國毗輔。懿懿其操,穆穆其姿?!薄段脑酚⑷A》:“有其文武,宏我化理。天子是毗,邦人是望?!钡鹊取?/p>
其次,從句子的結構來看,“四方是維”“天子是毗”,結構相同。為了強調“四方”“天子”這兩個賓語,不僅賓語前置,同時還借助指示代詞“是”復指前置的賓語。若將這兩句還原為現代漢語的表述形式,即為:“維四方、毗天子”。在這里“維”和“毗”皆為動詞,表示“維護”“輔助”之義。
再次,從前后語境來看,“毗”與上文“維”相承,都是講尹氏大師應該維護四方穩定,建設國家。且句子主語皆為尹氏大師,若理解為“天子對尹氏待遇優厚”,主語則變成天子,與詩中表達的內容不符。
《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之所以會誤釋,是因為直接采用了毛傳“毗,厚也”的釋義,而未加以比較和聯系上下文。
參考文獻:
[1]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朱熹.詩集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1.
[3]高亨.詩經今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4]王力.古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2010.
[5]程俊英.詩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6]余冠英.詩經選[M].北京:中華書局,2012.
[7]周振甫.詩經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