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運禮/文
臨沂市商貿物流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石運禮/文

改革開放初期,臨沂人從擺地攤開始搞商業,加上政府的引導和推動,臨沂的市場、商貿物流不斷升級發展,現在市場已經發展到第五代。臨沂商業批發一直是其經濟快速發展的亮點之一,如何調動市場投資主體的積極性,整合力量,形成拳頭,對現有市場進行改造和提升,增強市場的吸引力和輻射力,鞏固和提高臨沂批發市場在全國的領先地位,通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商品配送、授權經營、代理制等現代經營方式,培育大型連鎖企業,實現臨沂市商貿物流業新的裂變,從傳統的商貿大市邁向現代物流強市,成為山東臨沂市發展面前的重要課題。
截止2014年,臨沂市各類商品市場發展到1010個,億元以上的商品市場達到56個。其中臨沂商城規劃面積達到36平方公里,擁有各類大型批發市場93
處,營業面積800萬平方米,經營攤位5萬個。經營范圍涵蓋了日用消費品、生產資料、農副產品等眾多領域,商品交易輻射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和亞、非、歐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交易額600億元。個體、私營戶20多萬家,依托市場發展生產服務的人員達到230萬人,日流動人口高達30多萬人,實現商品交易額近千億元,穩居全國第二、江北第一。
(一)良好的區位優勢
臨沂位于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經濟圈的過渡地帶,離港口一百多公里,鐵路、高速公路四通八達。臨沂地處京滬高速公路中間點,膠新鐵路、兗石鐵路在此交匯,棗臨、長深(臨沂段)兩條新的高速正在建設,臨沂機場年客運已達30萬人次,辟有13條到國內重要城市的航線。良好的區位優勢,為臨沂商貿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寬廣的輻射空間。
(二)臨沂人思想開放,商品經濟觀念比較強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臨沂人就開始了個體商業經營。近年來隨著經營業態不斷提升,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臨沂人的創業熱情和追求一直不減,推動市場越做越大。
(三)臨沂市場具有很強的包容性
常年在臨沂經商的有30萬人,其中浙商就有7萬多,類似的外來經商群體,一方面為臨沂市場的發展增添了活力,同時也帶來新穎的觀念,對當地經營戶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用。
(四)政府有力的引導和推動
臨沂市這些年一直把商貿物流業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來抓,不斷出臺政策引導市場發展,提升市場管理水平。學習借鑒外地市場經營經驗,專門制訂搬遷改造規劃,在城區西部規劃了36平方公里的市場區。到去年年底,有32個市場已經搬遷結束,輻射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原來經營比較粗放、業態相對落后的狀況有了質的改變,形成了“南有義烏、北有臨沂”的市場格局。
(一)各級商業的功能不完備,商業體系建設不完善
市級商業中心區的商務功能不足,缺少金融、信息、中介等服務功能;傳統社區居民日常生活主要靠食雜店;新建居民社區商業服務功能不配套,配套的服務業網點經營品種不全,不能適應居民生活的需要,居民生活存在諸多不便;在商業中心區和大型商業設施、商業街周邊缺少配套的停車場等設施。
商品交易市場的產業關聯度低,經營商品多數不能反映臨沂在工業、農業上的產業特色,當地產品經營僅占40%左右。
(二)商業企業小、散、弱,商業的科技含量偏低
臨沂市的商業企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小、散、弱的問題,十幾平方米、幾十平方米的店面占了大多數。年銷售額沒有過50億元的企業,且年銷售額在億元以下的企業占了99.3%。零售商業中現代商業業態所占比重偏低,連鎖經營銷售份額僅占9%,總體效率低下。社區連鎖的便利店尚未出現。商品配送體系落后,組織化程度低下。
有些商品交易市場設施仍簡陋,市場檔次低,功能不齊全,甚至于占道經營,影響交通和城市形象,且交易方式傳統、營銷方式單一,基本上是現貨、現金交易,市場競爭力不強。另外,受西郊批發城市場搬遷的影響,使臨沂市交易市場出現蕭條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交易額。
(三)忽視企業文化建設,企業形象有待改善
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企業的形象設計。但臨沂市的部分商業企業普遍缺乏這方面的意識,甚至有的企業連商號、標識等基本的要素都沒有。
在商品交易市場中還存在個別市場主體素質不高、法律意識淡薄、追求短期效益、交易行為不規范、出售假冒偽劣商品等問題。
從現有的商貿布局、構成及經營理念、現狀及存在問題看,下一步臨沂市商貿業的發展方向,要通過實施四大戰略,實現商貿服務業新的裂變,從傳統的商貿大市邁向現代商貿物流強市。
(一)實施集約化戰略,構筑起商貿流通集聚輻射的新平臺
實施集約化戰略,首先應以大企業、大集團、大市場為載體,創新體制機制,實現各類要素向優勢資本、優勢企業的集聚,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充分發揮龍頭骨干企業的示范帶頭作用,構筑起商貿流通集聚輻射的新平臺。建立以大型流通企業集團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培育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其次,以引導、協調、規范、扶持為主要抓手,優化企業發展戰略,培育現代商貿業市場主體。
商貿流通企業必須建立自己獨特的發展戰略,包括經營、業態、品牌、擴張、并購、人才等方面,做到科學領先,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制定發展戰略時,把連鎖經營與企業并購結合起來,做到立信中創業、做強中做大、規范中發展,做強做大企業。
(二)實施城鄉協調發展戰略,全面推進區域商貿流通經濟發展
首先,應以推進“萬村千鄉”和“雙百市場”工程為著力點,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加快農村商貿流通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城市商業特別是主城商業的輻射作用,與新農村、城市化建設有機結合,使城鄉消費市場更趨開放活躍,實現城鄉聯動、和諧發展的新局面。其次,要以建設區域商貿中心為目標,以開拓市場、擴大消費為主線,以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為動力,推動傳統商業經營方式向現代流通方式轉變,完善商品市場、現代流通、法制建設、監測調控、商業信用五個體系。三是,抓住確立各類經濟帶的機遇,建立網絡化的區域市場體系,大力提升大型市場水平,大力建設現代物流基地,大力發展會展業,實現生活服務、產業服務和流通輻射的三大功能,建設具有強輻射能力的區域中心城市,人流、物流、資金流大量聚散,提高聚合輻射能力,實現對周邊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輻射和聚集。
(三)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提升產業整體發展能力
面對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首先,應抓住國際商業資本和各類區域外商業資本對營銷網絡開拓的機遇,適時調整引資重點,加強對國際知名企業的引進力度,優化商業網點布局,推動商貿流通業的開放度,提升區域商貿流通業的水平。其次,要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推動商貿服務業國際化。通過獨資、合資、合作方式和連鎖代理等渠道,建立國際市場貿易網絡;以貿易網絡為載體,以高新技術為手段,建立市場信息網絡;利用各種運輸渠道和儲運企業建立國際物流網絡;以區域傳統、特色的加工技術為基礎,建立商貿流通服務網絡。
(四)實施“文化商貿、旅游商貿、城市形象商貿”的商業發展戰略
拓展商貿發展空間,搞好商業文化建設,提高商業文化品位,樹立良好的商業形象;商貿業要增強服務旅游業的觀念,開發旅游商品,營造旅游購物景點,在全方位為旅游服務的過程中,實現雙贏;以形成的一批特色產業、名優產品帶動特色商貿業的發展,做大做強特色商貿業,從而帶動商貿業的發展;要繼續扮靚城區形象,凸現繁華與繁榮,為市區商業增強吸引力和競爭力。

(作者單位:臨沂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