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總結分析了“左右”“上下”在時間域、數量域表示概數意義的各種用法,比較了“左右”“上下”用法的差異,并且從它們表示概數意義產生年代的早晚、方位性和模糊性、詞化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它們產生差異的原因。
關鍵詞:左右 上下 時間域概數意義 數量域概數意義 差異原因
引言
復詞“左右”“上下”除了用于表示空間義外,還可以表示概數義。在表示概數義時,兩詞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對于母語使用者來說,可以根據語感和習以為常的話語規則來區分,但對于把漢語當目的語的學習者來說則是一個難點。找出兩者間的差異,總結出規律,并深入分析形成這些差異的原因,不僅能對漢語學習者區分這兩個詞提供幫助,對漢語本體研究也有重要意義。
一、“左右”“上下”表示概數意義的情況
(一)“左右”“上下”在時間域內表示概數義
1.“左右”“上下”用在時間點后表概數意義
a.“左右”可以用在時間點后面表示概數義
(1)上午七時[左右],日軍全部進入一一五師設伏地區。(《中共十大元帥》)
(2)早在公元705年[左右],我國就有了“敦煌星圖”。(《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總結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發現,“左右”可以與“分、時、天、月、年”等表示時間點的詞連用,表達概數意義,表示在時間點以前或在時間點以后。
b.“上下”一般不用在時間點后面表示概數義
遍檢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的語料,沒有發現“上下”用在時間點后表概數的語料。
2.“左右”“上下”用在時間段后表示概數意義
a.“左右”用在時間段后表示概數意義
(3)他拍照簽名就花了一個小時[左右],直到我們不得不去記者招待會,人們都瘋狂了。(姚明《我的世界我的夢》)
(4)如果說太陽在宇宙中已經生活了50億年[左右]的話,那么,在這個漫長的年代里,它繞著銀河系中心只轉了20圈左右。(《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左右”與時間段連用,表示略長于或略短于表達的時間段,與“左右”連用表示概數意義的時間段,可長可短,較為靈活。
b.“上下”與時間段連用表示概數意義
(5)所以,行書從產生到現在,[上下]一千多年,一直盛行不衰。(《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6)可是反映的生活卻無限廣闊,[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里,都可以在同一個舞臺上表現出來。(《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上下”與時間段連用表示概數意義時,“上下”多用在表示時間段的短語前面,并且時間段表示的時間較長,時間跨度較大。
3.不與事件、節日之類表示時間的詞語連用
“左右”“上下”一般不與事件、節日之類表示時間的詞語連用表示概數意義。與事件節日之類表示時間的詞語連用表示時間域內的概數意義時,多用“前后”。
(7)到珍珠港事變[前后],除這一個師裝備完成外,并增加了英印軍第十七師等。(《中國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述略》)
“左右”“上下”都可以表示時間域的概數意義,“左右”可以用于時間點,也可以用于時間段,“上下”不能用于時間點,只能用于時間段,并且用于時間段時,時間段較長,時間跨度比較大。
(二)“左右”“上下”在數量域內表示概數義
1.“左右”“上下”與事物數目連用表示概數意義
a.“左右”與事物數目連用表示概數意義
(8)初步統計,已經產生危害或引起人們注意的大氣污染物就有100種[左右]。(《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9)例如質量為太陽20倍[左右]的恒星,在這個穩定的主序星階段,將成為亮度和溫度很高的藍巨星。(《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b.“上下”與事物數目連用表示概數意義
(10)龍蝦體長一般有20-40厘米,體重500克[上下]。(《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11)但1999年以來,中國水稻每畝平均單產一直在420公斤[上下]徘徊。(《新華社2004年新聞稿》)
(12)與對手的比分差距幾乎都在20分[上下]。(《新華社2004年新聞稿》)
一般可以用“上下”來表示概數的,皆可以用“左右”表示,如上文中的“體重500克[左右]”“水稻每畝平均單產420公斤[左右]”。但是,用“左右”表示概數意義的不一定可以用“上下”表示,例如上文中“已經產生危害或引起人們注意的大氣污染物就有100種[上下]*”、“質量為太陽20倍[上下]的恒星*”,這種表達是明顯不正確的。
2.“左右”“上下”與百分數分數連用表示概數意義
a.“左右”與百分數連用表示概數意義
(13)同過去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高年份相比,工業總產值減少了50%[左右]。(《周恩來傳》)
(14)抗日戰爭以前,我國現代工業產值只不過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10%[左右]。(《周恩來傳》)
b.“上下”與百分數連用表示概數意義
(15)艾滋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還有一些國家的患病率已經在總人口1%[上下]徘徊。(《新華社2004年新聞稿》)
(16)投票率最低為32%,英國次之,為38%,法國也只有50%[上下]。(《新華社2004年新聞稿》)
3.“上下”“左右”與距離連用表示概數意義
a.“左右”與距離連用表示概數意義
(17)世界第一大城墨西哥城,因過度抽取地下水,每年下沉10厘米[左右]。(《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18)不過,翼龍有兩支長達2米[左右]的前肢,展開時能夠飛翔。(《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b.“上下”與距離連用表示概數意義
呂叔湘的《現代漢語八百詞》中認為,“上下”不能用于表示距離方面的概數意義。張豫峰(2004)也認為,“上下”不能用于表示距離方面的概數意義。但是在文學作品中存在用“上下”約指距離的例子:
(19)過了黃莊,汽車開到三十里上下,原野閃旋,列樹退卻,村舍出沒。(俞平伯《進城》)
(20)直著嗓子叫喊的聲音,沿河一里上下都聽得見。(張愛玲《連環套》)
在表達距離方面的概數意義時,用“左右”比較多,用“上下”較少。
4.“左右”“上下”與年齡連用表示概數意義
a.“左右”與年齡連用表示概數意義
(21)那時,我12歲[左右]。我不知道去那里干什么,他們讓我轉身,向前走,再走回來。(姚明《我的世界我的夢》)
(22)它繁殖力強,3歲[左右]就能產仔,因而數量較多。(《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b.“上下”與年齡連用表示概數意義
(23)他走上街頭,看到70歲[上下]的老人,就拉住他們。(《新華社2004年新聞稿》)
(24)據介紹,“小白樺”舞蹈團女演員的年齡應在20歲[上下]。(《新華社2004年新聞稿》)
一般來說,數量域中,可以用“高低、大小”修飾的詞語也可以用“上下”修飾,表示概數意義,如文中提到的“平均每畝單產、比分差距、患病率、投票率、年齡”等。在表示年齡時,10歲以下一般不用“上下”,如“三歲上下”這樣的表達,雖不存在語法上的錯誤,但并不符合母語使用者的語言習慣。一般可以用“上下”修飾的詞語,也可以用“左右”修飾。盡管“上下”和“左右”基本可以通用,但是“左右”的使用更頻繁,更容易接受。
總的來說,“左右”和“上下”在時間域和數量域內都可以表示概數意義,但是“左右”比“上下”的使用頻率更高,使用范圍更廣。
二、“左右”“上下”表示概數意義差異的原因
(一)“左右”比“上下”更早用于表示概數意義
大約從漢代起,“左右”就出現了用在數量結構后面表概數的用法。例如:
(25)語稱上世之人侗長佼好,堅強老壽,百歲左右;下世之人短小陋丑,夭折早死。(東漢·史論《論衡》)
(26)夫古昔平和之世,人民蒙美盛而生,皆堅強老壽,咸百年左右乃死,死時忽如臥出者。(東漢·史論《新論》)
“上下”表示概數的用法到元明以后才出現。例如:
(27)大卿看靜真姿容秀美,豐采動人,年紀有二十五六上下。(《警世恒言》卷一五)
(28)公子回道:“兒子此番帶來約有七千上下光景,便不候烏克齋的信。想也足用了。”(《兒女英雄傳》一二回)
“左右”表示概數意義的用法出現較早,人們的接受程度較高;“上下”表示概數意義的用法比“左右”出現的晚,人們的接受程度沒有“左右”高。
(二)“左右”相較于“上下”方位性弱,模糊性強
“左右”在表示空間概念時,如果參照物發生變化,則“左右”表示的方位和范圍就會有所變化。“左右”表示方位可以是參照物本身的左邊和右邊,也可以是參照物自身以外的左側和右側;表示范圍可以表示參照物的周圍。
“上下”在表示空間概念時,不論參照物是否發生變化,“上下”的方位不會發生變化;范圍可以指參照物自身從上到下的范圍,也可指參照物自身以外的上下的范圍。
“左右”在表示空間概念時,參照物發生變化,它所表示的方向和范圍就相應地發生變化;“上下”表示空間概念時,即使參照物發生變化,它所表示的方向和范圍都不會變化,仍然是靠近地面的一側是“下”,遠離地面的一側是“上”。參照物變化對“左右”的影響比“上下”大,使得“左右”的方位性比“上下”弱,模糊性比“上下”強。
概數意義即為接近精確數,略大于或略小于精確數,可以理解為在精確數以左或以右,在精確數以上或以下,“左右”的方向性比“上下”的方向性弱,應用范圍更廣。
(三)“左右”“上下”的詞化
楊吉春(2007)在《漢語反義復詞研究》中提出,“在分析反義復詞詞化程度的等級時,是考察反義詞組最初詞化為反義復詞時呈現出來的語音、語義和語法特征與詞化前有何差異。與詞化前相比,如果在這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應該說這樣的反義復詞是詞化程度是最高的;如果只是其中的兩方面發生變化,其詞化程度次之;如果只是一個方面發生變化,其詞化程度最低”[1]。“左右”的詞化程度是中級,“上下”詞化程度是低級。也就是說,“左右”比“上下”具有更多、更典型的詞的特征,構詞語素的結合比“上下”更緊密。
綜上訴述,“左右”比“上下”詞化程度高,更具有詞的特性;“左右”表示概數意義的用法出現得比“上下”早;“左右”的方向性弱,模糊性強。因此“左右”比“上下”的使用范圍更廣,接受度更高。
結語
“左右”“上下”都可以表示時間域的概數意義,“左右”可以用于時間點,也可以用于時間段,“上下”不能用于時間點,只能用于跨度較大的時間段。在數量域中,一般可以用“上下”修飾的詞語也可以用“左右”修飾。盡管“上下”和“左右”基本可以通用,但是“左右”的使用更頻繁,更容易接受。
從表示概數意義的歷史來看,“左右”比“上下”早;從詞的方位性來看,“左右”的方向性弱于“上下”,模糊性強于“上下”;從詞化的角度看,“左右”比“上下”詞化程度高,更具有詞的特性。因此“左右”比“上下”的使用范圍更廣,接受度更高。
注釋:
[1]楊吉春:《漢語反義復詞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244頁。
參考文獻:
[1]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2]楊吉春.漢語反義復詞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7.
[3]馬喆,邵敬敏.論反義方位復合詞的約量表達[J].學術研究,2009,(5).
[4]張玉蘋.“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間隱喻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5]時雯雯.“前后”“左右”“上下”的語義考察[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6]王紅廣.復合方位詞“前后”“上下”“左右”研究[D].天津:南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7]王楠.淺談“左右”“上下”“前后”[J].語言文字,2011,(6) .
[8]王開文,覃修桂.從認知角度看“上下”和“左右”在語義上的相同和相悖[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6).
(郭聰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 201100)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