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雨


摘 要:曲阜方言中的程度副詞數量極多,并具有多與負極義位搭配的特點。本文統計梳理了曲阜方言中的十余個程度副詞,并概括分析其搭配特點及原因。
關鍵詞:曲阜 方言 程度副詞 搭配
曲阜市位于山東省濟寧市東北部,東鄰泗水,西接兗州,北靠寧陽,南連鄒城,總面積896平方公里,總人口約64萬。1986年起由曲阜縣改為曲阜市,由濟寧市代管。曲阜方言屬于魯西南一帶的濟寧方言系,具體來說屬于山東方言區中的西魯方言片,同時也屬于北方話中原官話的東南片。《山東省志·方言志》又將曲阜、濟寧[2]、金鄉、魚臺、棗莊等地進一步劃歸為西魯方言片中的“南兗片”。曲阜方言與其他魯西南地區方言的相同之處頗多,但也有較多區別。程度副詞的使用就是其中之一。
傳統語言學認為詞具有感情色彩,并把詞的感情色彩分為褒義、貶義、中性三類。沈家煊給出了“正向期待”與“負向期待”的定義:“在沒有語境因素影響的一般情形下,人總是期待‘多,而不是期待‘少。……我們把期待‘多稱之為‘正向期待;期待‘少稱之為‘負向期待。”[3]筆者把具有表揚、喜愛等感情色彩或往大處說、表達正向期待的義位,稱為“正極義位”;把具有貶低、憎惡等感情色彩或往小處說、表達負向期待的義位,稱為“負極義位”。方言中的一些程度副詞在搭配時,對正、負極義位有很強的選擇性。筆者將詳細分析曲阜方言中程度副詞的搭配特點。
一、曲阜方言中的程度副詞
曲阜方言中表程度的副詞比較豐富,筆者總結出了“忒、楞、怪、繃、滿、挺、甚、稀、可、老、血、精、喬、死”14個程度副詞。
1.忒[]
“忒”在曲阜方言中表示程度較高,大致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太”“極”“特別”,表示最高級。“忒”有以下特點:
①既可以搭配正極義位,也可以搭配負極義位。
忒大 忒小
忒寬 忒窄
忒早 忒晚
忒長 忒短
值得注意的是,當“忒”后搭配表積極意義的形容詞時,有兩個含義。第一個是表示事物的最高級,如“他寫的東西忒好了”。第二個是表示程度過頭,隱含否定意義,如“飯忒多了”(過分多)、“他就是忒能了”(表示聰明過頭了,含諷刺意味)。當“忒”后搭配表消極意義的形容詞時,表示最高級。如“這個瓜忒小了”。
②既可以修飾單音節詞,又可以修飾雙音節或者多音節詞。
忒好 忒活潑
忒苦 忒能干
忒肥 忒難看
③“忒”還可以修飾短語。
忒不講道理 忒不懂事
總之,“忒”的搭配能力較強,應用也比較廣泛,在魯西南的濟寧、棗莊及其下屬地區均有應用,且都既可以與正極義位搭配,也可以與負極義位搭配。
2.楞(又寫作“棱”“冷”)[]
“楞”表示的程度較“忒”略低,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很”,搭配能力較強。其特點如下:
①既可以搭配正極義位,也可以搭配負極義位。
楞遠 楞近
楞厚 楞薄
楞粗 楞細
楞俊 楞丑
②既可以修飾單音節詞,又可以修飾雙音節詞、短語。
楞厚 楞甜 楞大 楞好
楞大方 楞干凈 楞講究 楞機靈 楞難看
楞講道理 楞會過日子
③可以重疊成為“楞A楞A(的)”形式,表示強調。
這閨女楞俊楞俊的。
她打扮得楞好看楞好看的。
“楞”在濟寧任城區、鄒城、泗水、魚臺等地也有應用,并均可與正極、負極兩種義位搭配,還有“楞AA”的重疊形式。
3.怪[]
“怪”與“楞”的意思大體相同,相當于“很”,搭配能力也較強。
①既可以搭配正極義位,也可以搭配負極義位
怪好 怪臟
怪熱 怪冷
怪多 怪小
怪粗 怪細
當修飾正極義位時,“怪”隱含喜愛、親昵的意義,如“怪香”“怪好看”。修飾負極義位時,“怪”表示程度過量,引起說話人不滿。如“這人怪擰(頑固)的”“這人怪拐固(思維古怪)”。
②所修飾詞不限于單音節詞
怪長 怪短
怪大膽 怪窩囊
③后接動詞或動詞性詞語時,多與表示評價的動詞搭配
怪負責任 怪要面子 怪有出息 怪有前途
微山、兗州、梁山、嘉祥、魚臺、金鄉、汶上幾處濟寧下屬地區的“怪”也有類似用法。
4.繃(又寫作“崩”“蹦”)[p??312]
“繃”大體相當于普通話中的“挺”,搭配能力較強,但略弱于“楞”。
①搭配義位
在曲阜方言中,“繃”可以搭配正極義位,也可以搭配負極義位。
繃好 繃孬
繃大 繃小
繃高 繃矮
在濟寧市任城區、泗水、魚臺等地也是如此。但在兗州、鄒城等地的方言中,“繃”一般只能修飾正極義位。
繃亮(兗州)
繃好 繃高(鄒城)
②可修飾多音節詞
繃結實 繃害怕 繃受歡迎
5.滿(又寫作“蠻”)[man213]
搭配能力與前幾個程度副詞相比較弱。
①既可以搭配正極義位,也可以搭配負極義位
滿甜 滿好 滿大
滿臭
曲阜方言中還有“什么滿滿(子)”的特色表述,表示“什么東西”,含強烈貶義,這對作為程度副詞的“滿”的使用也有一定影響。
②所修飾詞不限于單音節詞
滿好看 滿稀罕 滿難看
③之后常帶后綴“里桑”(音),表示強調
滿夠里桑(忍受不下去) 滿難看里桑
6.挺[thi?213]
“挺”在山東地區的副詞用例最早出現于明清時期的固定搭配“挺硬”。在現代普通話的強大影響下,“挺”的搭配能力日益增強。
①可用于修飾負極義位
“挺”原義為“直而硬”,是形容詞,之后演變為程度副詞。故在山東其他地區,它多用來修飾在意義積極意味較強的詞。曲阜也有此種用法。
挺大 挺長 挺深
但在濟寧的某些地區,“挺”只有“挺濕”“挺硬”兩種固定搭配。在曲阜,“挺”也可用于修飾負極義位。
挺煩 挺懶
②可以修飾多音節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等
雙音節詞:挺涼快 挺干凈 挺害怕
動賓短語:挺懂事
動補短語:挺看得開
③可重疊為“ABAB”式,表強調
當“挺”修飾單音節詞,組成“AB”形式時,可以進行重疊,表示強調。在曲阜方言中,“挺+負極義位”重疊的較“挺+正極義位”更多。
挺沉挺沉 挺煩挺煩 挺細挺細
此時的“挺”與“稀”的意義一致,可以互換。
7.甚[s?n312]
“甚”在魯西南方言中并不普遍使用,僅在曲阜和棗莊有使用。其搭配能力也較弱,多固定搭配。“甚”可以與正極義位搭配,也可以與負極義位搭配。
修飾正極義位時,曲阜方言中“甚”的用法與普通話中的用法相似,相當于“很、非常”。但普通話中的“甚多”“甚好”帶有書面色彩而不常使用。曲阜方言中常用“甚好”,而不用“甚多”。修飾負極義位時,曲阜方言中的“甚”相當于“太”,表示因過分而失當、引人厭惡。之前常加否定詞“別”“不”“不能”等。
甚好 甚矮 甚貴 甚老實
8.稀[?i213]
“稀”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很”“非常”,與方言中的“楞”“怪”意義大體相當,表示較高的程度,并存在一些固定搭配。
①常表食物口感
“稀”在明清時的山東方言中常與“爛”組合成為“稀爛”,表示湯、粥等含水量較多,故常用于表示食物的口感。如固定搭配“稀溜”表示湯不濃稠。
稀嫩 稀甜 稀辣 稀軟 稀脆
②既可以搭配正極義位,又可以搭配負極義位
《山東省志》記載“稀”常與褒義詞搭配,其修飾積極形容詞的頻率高于修飾消極形容詞的頻率,如“稀好”“稀干凈”。但在曲阜、兗州等地,“稀”也可以修飾負極義位,如“稀臭”“稀冷”等。
稀好 稀香 稀亮
稀臟 稀黑 稀暗 稀亂 稀瘦 稀薄
③固定搭配
“稀”可以修飾單音節形容詞與短語,但不能修飾雙音節形容詞,如不能用“稀黑暗”“稀骯臟”“稀沉重”“稀明亮”,而要使用“稀暗”“稀臟”等。
“稀”可以用于修飾動詞及動詞詞組,如“稀有同情心”“稀有才”“稀能干”。
“稀”可以用在短語前,如“稀煩人”“稀難聽”“稀累人”“稀討厭人”等。
在棗莊等地的方言中,“稀”修飾表示事物性質的形容詞時只有“稀黑”與“稀白”兩個固定搭配,不能與其他表顏色的詞語搭配。但在曲阜、莘縣等地,“稀”更為常用,“稀紫、稀藍、稀青、稀黑”等都是常見用法。
9.可[kh?213]
曲阜、兗州兩地有程度副詞“可”。“可”可以搭配單音節詞,也可以搭配多音節詞以及短語。兩地的“可”都多搭配正極義位。
可大 可俊 可有出息 可好了 可耐見人了
但在曲阜,也有“可薄了”這一固定搭配,證明“可”在曲阜方言中也可以搭配負極義位。
10.老[lɑ?213]
“老”的意義相當于“很”。其搭配能力較弱。
①多修飾正極義位
“老”常與一些表示度量的有積極意義的形容詞搭配,如:
老高 老遠 老長 老粗 老大 老重 老厚
在濟寧、兗州、微山、魚臺等地,“老”只能與正極義位搭配,不能說“老矮、老近”。這些地區的方言往往將“精”或“擰”與負極義位搭配,與“老”形成了互補的分布態勢。但在曲阜方言中,筆者發現了“老怕事”這一說法,證明曲阜方言中的“老”也可與負極義位搭配,但可搭配的詞語較少。
②多與單音節詞搭配
在濟寧等地,“老”僅能用于單音節形容詞前,表示程度加深,不能組成“老結實”等結構。但在曲阜方言中仍有反例,即“老怕事”。
11.血[]
“血”相當于普通話中的“非常”,與“楞”的意義大體相同,也有學者認為“血”就是“稀”的變體。
在濟寧、兗州、梁山、魚臺、棗莊等地,“血”既可以修飾正極義位,也可以修飾負極義位,較為常用,搭配能力也較強。如:
血好 血孬
血香 血臭
血聰明 血笨
血麻利 血用功
血般配 血好玩
血不講理 血有本事
但在曲阜,“血”只能與負極義位搭配,比如“血苦”“血酸”“血難吃”“血辣”等。即使是中性或褒義的詞語,在與“血”搭配時,也發生了語義偏移,帶有貶義。如“血冷”“血紅”“血黑”中的“冷”“紅”“黑”表示令人厭惡或者不滿意的意思。對短語而言,曲阜方言中的“會過”義為“節約”,一般為褒義。但與“血”搭配時,就常表示“吝嗇”。如:
他血會過,啥都舍不得買。(他太小氣,什么都不舍得買。)
而當修飾正極義位時,常用“稀”代替“血”進行搭配。
12.精[t?213]
相當于普通話中的“有點兒”,表示細小、輕微的程度。“精”與“擰”相同,為同一個詞的兩個語音變體。濟寧西部地區常用“擰”,東部地區常用“精”。曲阜多使用“精”。
①后接負極義位
“精”之后只能接負極義位,帶有不滿、不認可的語義色彩,常用于令人不滿意的場合。如:
精矮 精近 精淺 精細
精薄 精瘦 精臟 精臭 精難看
②多與單音節形容詞連用
“精”多用于表示細小、輕微的單音節形容詞前,如:精濕、精硬、精臭、精咸、精窮。也有少數“精”修飾雙音節形容詞的用法。如《聊齋俚曲·增補幸云曲》中的:“這個朝廷精混賬,只管他閑游閑耍,那知道百姓遭殃!”上文的“精難看”也是一個固定搭配。
③可重疊,表強調
“精”后的形容詞可以重疊。重疊后詞匯向負極義位的傾向性更強,增添了明顯的不喜愛的色彩。這種重疊有兩種形式。
“精AA”式:精細細 精近近 精矮矮 精薄薄 精短短 精窄窄 精淺淺
“精A精A”式:精短精短 精瘦精瘦 精矮精矮
13.喬[]
“喬”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很”“十分”“非常”“極”,在曲阜、兗州等地使用較多,搭配能力較強。
“喬”僅能與負極義位相連。一些義位本身是中性色彩,但被程度副詞“喬”修飾后,也偏向了消極意義。如:
喬臟 喬臭 喬酸 喬硬 喬苦 喬熱 喬遠 喬長 喬肥 喬沉 喬難看
14.死[si55]
“死”有“很、十分”的意思,在曲阜、微山、兗州、棗莊等地均只能用于負極義位之前。“死”可以修飾形容詞,也可以修飾某些動詞性短語。
形容詞:死貴 死沉 死懶 死倔 死擰 死難看
動詞性短語:死不要臉 死受活罪
15.其他
除此之外,曲阜方言中還有一些使用范圍較窄的程度副詞,如僅能修飾方位名詞的“緊”(緊里面、緊上頭),“傾熱”“傾想得慌”中的“傾”,“齁咸”中的“齁”,“苗細”中的“苗”,“黢黑”中的“黢”,以及“噴香”中的“噴”。由于這些詞搭配能力較弱,影響有限,故不再贅述。
二、曲阜方言中程度副詞的特點
1.數量多
首先,與普通話中程度副詞相比,濟寧市[4]的副詞數量要豐富得多,凡是普通話中有的副詞,如“最、很、極、非常、十分、相當、一點”等,南兗片方言中都有。但是南兗片方言中使用的副詞,比如“稀、繃、血、焦、齁、喬、祥、杠、占、精、溜、老、挺、榜、噴”等,普通話中則沒有。
其次,在濟寧市及其下屬地區中,曲阜方言里的程度副詞數量是最多的。濟寧市各下屬地區的程度副詞如下[5]:
方言點 程度副詞
曲阜 忒、楞、怪、繃、滿、挺、甚、稀、可、老、血、精、喬、死、緊、傾(共16個)
汶上 怪、繃、稀、精、忒(共5個)
金鄉 血、怪、忒、通*(共4個)
魚臺 忒、楞、怪、繃、稀、老、血、精、擰*、杠*(共10個)
泗水 忒、楞、繃、精、詳、傾、擰*、杠*(共8個)
微山 忒、怪、老、死、瞎*、擰*(共6個)
鄒城 楞、繃、精、詳*(共4個)
兗州 忒、繃、稀、可、老、精、喬、死、怪、血(共10個)
濟寧城區 楞、繃、老、血、擰*、杠*(共6個)
任城 忒、繃、稀(共3個)
梁山 忒、血、稀、怪(共4個)
嘉祥 血、怪、忒(共3個)
由此可見,曲阜方言中的程度副詞在濟寧市地區中最多。其中“甚”僅曲阜有,“可”“喬”僅曲阜、兗州有,“死”僅曲阜、微山、兗州有。
2.與負極義位搭配的比例較大[6]
方言點 搭配正極義位 搭配負極義位 搭配正負極義位均可
曲阜 血、精、喬、死 忒、楞、怪、繃、滿、挺、甚、稀、可、老
汶上 精 怪、繃、稀、忒
金鄉 血、怪、忒、通
魚臺 老 精、擰 忒、楞、怪、繃、稀、血、杠
泗水 精、擰 忒、楞、繃、詳、傾、杠
微山 老 死、瞎、擰 忒、怪
鄒城 繃 精 楞、詳
兗州 老、繃 精、喬、死 忒、稀、可、怪、血
濟寧城區 老 擰 楞、繃、血、杠
任城 忒、繃、稀
梁山 忒、血、稀、怪
嘉祥 血、怪、忒
現代普通話中與正極義位搭配的情況較多,鄒韶華曾對現代漢語的常用5000詞中積極意義與消極意義詞匯使用頻率進行研究,得出了現代漢語積極意義與消極意義的分布大致為7:3的結論。他還用Google搜索引擎隨機引用了與正負兩極搭配的100個用例,發現與正極搭配的有79例,與負極搭配的僅有21例。[7]劉丹青、溫鎖林均以“有+NP”結構為例,認為現代漢語“有”字領有句具有表好和表多的語義傾向,“漢語中常見的發生語義偏移的‘有+NP數量總共約140個,而其中語義發生正向偏移的就有近120個,語義負向偏移的只有近20個,兩者的數量之比為6:1”[8]。
但在方言中,偏向負極義位的比例較普通話高。濟寧方言中與正極義位相比,偏向負極義位的占了大多數。曲阜方言中偏向負極義位的更多。如“血”在其他方言點中也可以與正極義位搭配,但在曲阜方言中只能與負極義位搭配。“老”在其他所有方言點中都只能與正極義位搭配,“繃”也偏向正極,但在曲阜方言中搭配正、負極義位均可。曲阜方言中也沒有只能搭配正極義位的程度副詞,而有四個只能搭配負極義位的副詞。由此可見曲阜方言中的程度副詞更傾向于與負極義位搭配。
三、搭配原因分析
對曲阜方言中程度副詞為什么偏向于與負極義位搭配,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分析。
1.標尺兩極規律
俄羅斯的語言學家針對語義偏移現象提出了“標尺兩極規律”。心理學的“標尺兩極”理論認為,“客觀世界中偏離標準的現象制約著人們的認知活動。標準現象是異常現象賴以存在的背景,作為前景的異常現象以標準現象為襯托而凸現出來。人感知客觀世界的首選目標不是符合標準的正常現象,而是偏離標準的異常現象”[9]。也就是說,越是偏離正常標準的異常現象,越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評價。這種將非標準的異常現象作為首選認知目標的心理規律就是“標尺兩極規律”。認知語義學由此提出,偏離正常現象的事物因為更易引起人們的關注,所以更容易在語言中得到體現。而程度副詞修飾形容詞時,正常的、好的形容詞,即正極義位,因為符合正常的標準與人類期望,反而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相反,異常的、壞的形容詞,即負極義位,反而容易引起人的關注,所以也更常在方言中被使用。
2.語頻效應
“語頻效應”即“語用頻率效應”,又稱“語義浸染”或“語用頻率聯想”現象,由鄒韶華提出。他認為詞語、句式在語用中出現次數的多寡會對語言的意義、結構等產生不同的影響。“一個語言成分甲(如‘水平)經常與另一個修飾性的語言成分乙(如‘高)在相同的語境中(如‘有高水平)連用,乙成分的性質就影響到甲,從而潛存于甲中,最后在和原來相同的語境中只出現甲而不出現乙時,甲就有可能體現乙的性質。我們把人們的這種語言感覺叫作語境頻率聯想。”[10]在方言中,人們將“壞”“爛”“難看”等負極義位與“血”“精”“喬”等程度副詞連用,使其發生了語義偏移,附帶上了一些貶抑的語義因子。這導致在單獨使用“精”“喬”等副詞時,人們也傾向于將其與負極義位相連。“具體各別的詞的語用頻率就是決定它向哪一極偏移的根本原因。正極語頻高便偏向正極,負極語頻高便偏向負極。兩極語頻不至于懸殊便有可能偏向兩極。”[11]
3.“面子理論”
溫鎖林還提出了“面子理論”。“面子理論”又稱“面子維護觀”,指的是說話人在使用話語時,為了給對方留有面子而采取的禮貌策略。其核心是維護聽話者的面子,以聽話者為視點。[12]在實際的交流過程中,為了照顧對方的面子,在對自己或自己的擁有物進行敘述或評價時,便很有可能使用一些意義偏向中性或有一定負面意義的詞,如“淺”“小”“細”等詞,即負極義位,以表示謙虛。曲阜的儒家思想氛圍尤為濃厚,這也是符合“滿招損,謙受益”的儒家思想與中國傳統的含蓄理念的。
注釋:
[1]本文中所標國際音標依據丁振芳,張志靜《曲阜方音記略》(載于《齊魯學刊》1987年第2期)中所載的曲阜方言的語音特點標出。
[2]指濟寧市任城區。下文若無標注,“濟寧”均指任城區,即不包括曲阜、兗州等地在內。
[3][8][10][12]溫鎖林,劉元虹:《從“含蓄原則”看“有+NP”的語義偏移現象》,漢語學報,2014年,第1期,第21頁,第9頁,第13頁,第15頁。
[4]此處的濟寧市指濟寧市及其下屬地區,包括濟寧任城、曲阜、嘉祥、梁山、兗州、魚臺、金鄉等地。后文與此相同。
[5][6]本表格依據《山東省志·方言志》(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冀芳《濟寧方言義位研究》(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11年)中的研究成果及實地采訪得來。其中*號表示曲阜方言中沒有的程度副詞。
[7][11]鄒韶華:《中性詞語義偏移的類型與成因》,外語學刊,2007年,第6期,第5頁,第65頁。
[9]冀芳:《濟寧方言義位研究》,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第161頁。
參考文獻:
[1]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山東省志·方言志[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
[2]呂儉平.棗莊方言語法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
[3]魏紅.明清山東方言特殊語法詞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2012.
[4]張凱.棗莊方言志[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
[5]楊曉紅.棗莊方言詞匯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
[6]冀芳.濟寧方言詞匯語義比較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7]李瑩.濟寧方言詞匯研究——以民國《濟寧縣志》為中心[D].昆明:云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8]張琳琳.山東運河流域方言語法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9]丁振芳,張志靜.曲阜方音記略[J].齊魯學刊,1987,(2).
[10]冀芳.濟寧方言特殊的重疊構形與量范疇研究[J].語文學刊,2010,(9).
[11]時洪艷.魯西南方言探微[J].文教資料,2011,(34).
[12]宋勝如.濟寧方言特點淺析[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1).
[13]錢曾怡,高文達,張志靜.山東方言的分區[J].方言,1985,(4).
[14]溫鎖林,劉元虹.從“含蓄原則”看“有+NP”的語義偏移現象[J].漢語學報,2014,(1).
[15]徐復嶺.濟寧方言語法特點撮要[J].濟寧師專學報,2002,(1).
[16]張志靜,丁振芳.曲阜方言詞匯管窺[J].齊魯學刊,1988,(2).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