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瑾
摘 要:“數(shù)·量·名”結構是現(xiàn)代漢語中常見的結構形式。但在實際的語言應用中我們也能見到“書呆子一個”“光棍一條”等“名·數(shù)·量”結構。筆者僅對漢語“數(shù)·量·名”結構和“名·數(shù)·量”結構的相互關系及其發(fā)展、“名·數(shù)·量”結構中各要素的特征及語用效果等方面作簡要分析。
關鍵詞:“數(shù)·量·名” “名·數(shù)·量” 主觀
“數(shù)·量·名”結構是現(xiàn)代漢語中常見的結構形式。如:一個姑娘、一個書呆子等。但在實際的語言應用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書呆子一個”“光棍一條”“傻帽一個”等這樣的例子,我們可以把這種反常規(guī)語序的用例歸納為“名·數(shù)·量”格式,這種結構的產生主要是語用上的需要。
一、“數(shù)·量·名”和“名·數(shù)·量”結構的相互關系及其發(fā)展
關于“數(shù)·量·名”結構和“名·數(shù)·量”結構的關系,諸學者觀點不一,但都認為現(xiàn)代漢語的“數(shù)·量·名”是由古代漢語的“名·數(shù)·量”轉化而來的。
春秋時代以前,在漢語數(shù)量結構與名詞中心語相結合的短語中,幾乎都是數(shù)量結構置于名詞之后,即“名·數(shù)·量”結構。例如:
(1)其橙新曾二升、一鹵。(羅振玉《殷虛書契續(xù)編》1·40·5)
(2)……人鬲自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大盂鼎》)
“數(shù)·量·名”結構和“名·數(shù)·量”結構不是孤立的,兩者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在古代漢語中,“名·數(shù)·量”結構是常序,“數(shù)·量·名”結構是從“名·數(shù)·量”結構中演變而來的。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數(shù)·量·名”取代“名·數(shù)·量”結構而成為常見的結構形式。“名·數(shù)·量”偏正格式是古代漢語演變到現(xiàn)代漢語的時候留下的殘跡。
現(xiàn)代漢語中,“數(shù)·量·名”結構是常規(guī)語序,由數(shù)詞和物量詞構成的數(shù)量短語基本的句法功能是作名詞的定語,起描寫和限制名詞的作用。而諸如“糟老頭一個”“神經病一個”等“名·數(shù)·量”結構基于語用需要,在實際語言應用中越來越普遍。這種結構的產生是語言“主觀性”和“主觀化”發(fā)展的結果。例如:
(3)連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懂,真是傻瓜一個。
(4)我上學的時候就看不慣他的樣子,神經病一個。
這里的“傻瓜一個”“神經病一個”帶有說話人的一種主觀態(tài)度,對聽話人的評價既有正面的判斷和評價,也有負面的判斷和評價,帶有較強的主觀性。
二、“名·數(shù)·量”結構中各要素的特征
雖然“名·數(shù)·量”結構在現(xiàn)代漢語中應用越來越普遍,但是“數(shù)·量·名”格式才是現(xiàn)代漢語中常用的結構形式。這種結構的使用范圍受到一定限制,結構中的各要素具有明顯的特征。
(一)格式中名詞的特征
名詞能否進入“數(shù)·量·名”和“名·數(shù)·量”格式,受與之搭配的數(shù)量詞的制約。在這兩個結構中,只有可計量名詞才能進入這兩個格式。不可計量的名詞都不能受數(shù)量詞修飾,如:年齡、自然、醫(yī)藥等。
(5)*一個總和 *一件人事 *一個人士
在“名·數(shù)·量”結構中,名詞的限定范圍更大。儲澤祥、張敏認為“名·數(shù)·量”格式里的“名”一般是低于“基本層次范疇”的詞語。請看下面一組例子:
(6)傻帽一個 小毛孩一個 渾水一潭
死路一條 孤老太婆一個 苦瓜一根
這里的名詞都是低于“基本層次范疇”的詞語。只有低層次范疇的名詞,才有價值取向,才能把它所判定或評價的對象往小里、差里、壞里說,至少也是表現(xiàn)所述對象的不足,才能表達說話者強烈的感情色彩。
事實上,“名·數(shù)·量”結構中的“名”,不一定是低于“基本層次范疇”的詞語,還可以是高于“基本層次范疇”的詞語,只不過這些詞語不是表達說話者對對象的貶低,而是對所判定或評價的對象進行褒揚和做出正面評價。我們可以從以下這些例子中得到驗證。
(7)大美女一個,還愁找不到一個好老公。
(8)他們兩個結為夫妻,真是好姻緣一樁。
例(7)、(8)中的“大美女”“好姻緣”都是高于“基本層次范疇”的詞語,用在這種結構中,表達一種贊同、贊賞的褒義的感情。
因此,“名·數(shù)·量”結構中的“名”的特征是:既可以是低于“基本層次范疇”的詞語,也可以是高于“基本層次范疇”的詞語;帶有說話人較強的感情色彩,既包括正面的判斷和評價,也包括負面的判斷和評價。
(二)格式中數(shù)詞、量詞的特征
“數(shù)·量·名”結構中的名詞可以自由擴展,數(shù)字可以自由替換,量詞卻要受到名詞的制約。
而“名·數(shù)·量”結構中的數(shù)詞和量詞卻具有自己的特點。這可以分成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數(shù)詞限于“一”的“名·數(shù)·量”結構,第二種是數(shù)詞不限于“一”的“名·數(shù)·量”結構。前者主要表達說話者的主觀感情,后者則主要是陳述語言事實。兩者有所區(qū)別。
數(shù)詞限于“一”的“名·數(shù)·量”結構,我們把它歸納為“名·一·量”格式。此時,數(shù)詞不表示精確數(shù)量,數(shù)量意義弱化,主要用于歸類或表示名詞的屬性,產生了比較強烈的語氣色彩?!懊ひ弧ち俊钡囊饬x是對某一事物做出判定或評價。試看下面幾組例子:
(9)書呆子一個 *書呆子兩個
(10)臭流氓一個 *臭流氓四個
(11)好漢一條 *好漢三條
(12)光棍一條 *光棍兩條
從以上的六組例子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名·數(shù)·量”結構中的數(shù)詞“一”已不是實際的數(shù)目,意義已經虛化,因此不能說“書呆子兩個”“臭流氓四個”“好漢三條”“混蛋三個”等。而只能說“兩個書呆子”“四個臭流氓”“三條好漢”“兩條光棍”。
綜上所述,“名·一·量”結構著重表達說話者的某種主觀感情,側重對人或物進行判定或評價,這里的數(shù)詞“一”不能被其他數(shù)詞替換。當“名·數(shù)·量”格式重在陳述語言事實時,數(shù)詞就具有比較實在的意義,此時數(shù)詞就可以自由替換。
三、“名·數(shù)·量”結構的語用效果
“數(shù)·量·名”結構是現(xiàn)代漢語的常規(guī)語序,而“名·數(shù)·量”結構的產生則是語用上的需要。這種格式在現(xiàn)代漢語中大量存在并被人們廣泛使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獨特的價值。我們先看幾組例子:
(13)研究生一個,還愁找不到工作。
(14)不就是幾個月的工資嗎?小事一樁。(段平《林木鄉(xiāng)長》)
從上述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研究生一個”“小事一樁”等“名·數(shù)·量”結構帶有比較強烈的感情色彩,感嘆意味比較濃,表示說話人對所指對象的判斷、評價和主觀態(tài)度。這種判斷和評價可以是正面的,表示贊同或褒揚,也可以是負面的,表示對象的不足。
“名·數(shù)·量”結構盡管在構成、語用等方面受到一些限制,但仍在語言交際中廣泛存在。我們應正視這種獨特的語言現(xiàn)象,不斷研究這種語言結構。
參考文獻:
[1]胡附.數(shù)詞和量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2]張敏.認知語言學與漢語名詞短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3]屈承熹,繼宗仁.漢語認知功能語法[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
[4]劉順.現(xiàn)代漢語名詞的多視角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94-97.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