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小華
摘 要:自國家《全國年節與紀念日放假辦法》實施以來,假日旅游逐漸成為我國旅游的主要節點,但繁榮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本文擬從旅游容量的概念、旅游容量測算方法、旅游容量對旅游管理的意義以及控制旅游容量對策和建議作為解決假日旅游問題的途徑之一。
關鍵詞:旅游容量;旅游景區;管理;控制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居民收入不斷增長,旅游逐漸成為我國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據統計,2014年我國國內旅游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全年國內旅游人數達36.3億人次,同比增長11.4%,實現旅游收入3.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8%。而國內旅游主要又主要集中在“五.一”、“中秋國慶”和“春節”三個的假日旅游“黃金周”。據有關機構測算,2014年國慶節黃金周旅游接待游客將超過4.3億人次,同比增長18%左右;公路客運總量日均達8500萬人次。國內旅游每到“黃金周”假日期間達到空前繁榮,旅游人數也達到峰值。
假日旅游的繁榮不僅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推動了“大旅游”格局的形成,還帶動了第三產業如交通、信息、住宿、餐飲、娛樂、零售業以及景區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假日旅游經濟對擴大內需和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假日旅游繁榮的背后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引起了社會各方面關注,如交通擁擠、住宿緊張、景區超載、服務質量下降、旅游資源破壞等等,直接影響旅游者的旅游質量,也影響了旅游地的環境質量。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原因是假日旅游的“集中性”。假日旅游時間上的集中性和旅游目的地的趨同性是短時間造成部分景區人滿為患的主要原因;深層次的原因則是旅游產品供給的剛性與消費彈性之間矛盾,旅游供給不可能隨著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長而快速提高,中國假日旅游消費的急劇增長與供給的速度相對緩慢之間的矛盾也將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里長期存在。對此專家學者紛紛從政策調控、游客自身、加強旅游服務水平等不同方面提出解決途徑,筆者認為假日旅游問題主要是旅游人數在某一時間段集中出游造成系列問題,而旅游容量管理又是一個旅游管理容易忽略的方面。
一、旅游容量的概念
旅游容量(又稱旅游承載力) 是指一定時期內不會對旅游目的地的環境、 社會 、文化、經濟以及旅游者旅游感受質量等方面帶來無法接受的不利影響的旅游業規模最高限度,一般量化為旅游地接待的旅游人數最大值。 旅游容量是一個概念體系,而不是個一般化的概念。旅游容量包含有許多種具體的容量,根據各種容量的屬性,可以將旅游容量分為基本容量和非基本容量兩大類,后者是前者在時間和空間上具體化和外延的結果。旅游資源空間容量是指在保證旅游資源質量的條件下,一定的時間內所有游覽空間容納游客的能力。旅游心理容量是指旅游者在某一游覽空間進行某一項旅游活動時,在不降低旅游質量的條件下,該游覽空間所能容納的游客量。旅游心理容量也稱感知容量,其基本空間單位取決于旅游者所認可的個人空間。個人空間是旅游者在進行旅游活動時認為可以接受的最小空間范圍,一旦個人所占有的實際空間小于這個空間范圍,就會感到擁擠、壓抑、受到侵犯,導致不安、不快,從而使旅游質量降低。個人空間與旅游者、游覽空間面積、旅游活動的性質有關,如老年人希望個人空間大些,在海灘人們希望個人空間大些。
為更好地理解旅游容量的含義,還可以分別從旅游地和旅游者兩個角度加以分析。從旅游地角度看,旅游容量是旅游地在認識到旅游業的消極影響之前所期望吸引旅游者的能力,表現為所期望的最大游人數而非實際有能力吸引的人數;從旅游者角度來看,當旅游業資源利用超過某一程度時,旅游者感覺到這種利用已經過度,原來的好奇心和興趣蕩然無存,因而他們必然會另覓他方從而引起該地旅游規模的下降,這一特定利用程度即旅游容量,它是旅游者尋求其它旅游地之前所愿意接受的最低享受程度,也就是能吸引并保持旅游者前往的旅游業資源最高利用程度。
二、旅游容量基本測算方法
旅游容量的測算主要是為了尋求旅客數量與環境規模之間適度的量化關系,合理的環境容量是旅游景區進行科學經營管理、組織觀光游覽和確定景區發展規模的重要依據。旅游容量分為空間容量、設施容量、生態容量、社會心理容量和文化體驗感知容量五類。對于一個旅游區,日空間容量與設施容量的測算是最基本的要求。
日空間容量的測算是在給出各個空間使用密度的情況下,把游客的日周轉率考慮進去、即可估算出不同空間的日空間容量。例如:假設某游覽空間面積為Xi(m2 ),在不影響游覽質量的情況下,平均每位游客占用面 積為Yi(m2 /人),日周轉率為Zi。則該游覽日空間容量為:Ci = Xi × Zi / Y(人) ?旅游區日空間總容量等于各分區日空間容量之和。即:C =∑Ci =∑Xi ?× ∑ Zi / Yi。
日設施容量:日設施容量的計算方法與日空間容量的計算方法基本類似。例如:假設一個表演場所的座位數為 Xi,日周轉率為 Yi ,則日設施容量為Ci = Xi × Yi ?旅游區日設施總容量為: ?C = ∑Ci = ∑Xi ?× Yi ?其中旅游接待設施,如賓館、療養院的日間系數建議為0.4。其中旅游接待設施,如賓館、療養院的日間系數建議為0.4。
三、旅游容量在旅游管理中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旅游收益發生在旅客對旅游地的旅游資源以及設施、設備使用過程中,包括人們的游覽活動,食、宿、行以及其他科學研究、文化娛樂等活動。旅游所產生的各種效益取決于對旅游資源及設施、設備的使用效率及保護效果。而破壞旅游資源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嚴重不可抗拒自然災害除外),特別是那些資源價值較高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及城市較近以及交通便捷的熱點旅游區中,在假日旅游季節中經常處于人滿為患的狀態,無法保持寬松的游覽空間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管理不當時,還會污染環境及損壞景物。為了實現風景區具有能夠調節游人的身心健康、保持風景資源應有的功能和效益,就需要加強旅游容量監管和控制,限制游人的容量,這種被確定為科學合理的游人容量稱作“規定限量”。
旅游景區不合理容量無論長期還是短期的處于飽和與超載狀態,對景區的發展都將會產生各種消極影響。首先會對景區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造成環境污染。尤其是在旅游高峰期時,對景區帶來大氣污染、垃圾污染、噪聲污染等一系列問題,如果旅游地不注意環境保護,必將對旅游資源造成不可逆轉性的破壞。 其次對那些以文物古跡資源為主的景區,長期的游客不合理容量,會加速文物古跡景觀的損蝕過程,造成這類不可再生旅游資源的毀滅和消失。第三,縮短設施使用壽命,產生安全隱患。景區游客容量飽和與超載會增加旅游設施的使用壓力,加快其損壞程度,縮短其使用壽命,同時超負荷的使用這些設施,很難保證設施時時處于正常狀態,會產生安全隱患,危及游客的生命安全。第四,影響游客旅游體驗質量,降低滿意度。過度擁擠會使旅游者在旅游的過程中,無法真正的放松、享受,從而影響其旅游體驗,降低對景區的滿意度。另外,游客太多時,還會導致交通擁堵、食宿困難、物價混亂、服務水平下降、衛生治安差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旅游容量管理在旅游管理中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控制旅游容量對策和建議
眾所周知,旅游人數超過旅游地容量時就容易發生嚴重不良后果。比如,“12.31”上海外灘踩踏事件,從管理層定性為重大安全責任事故,但從旅游容量管理上來看則是短期性不合理容量引發的重大事件,因此,要適時加強對旅游區資源容量的預警分析,合理地引導、控制、調節旅游流向及旅游流量,以保證游客安全,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保護旅游環境,從而實現旅游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做好科學規劃,科學控制旅客容量。旅游開發應當注重保護環境質量,特別是自然生態景區尤其要將環境保護放在首位。要堅持科學規劃,要科學測算景區的空間容量、設施容量、生態容量、社會心理容量和文化體驗感知容量,實現環保與開發相互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二)建立旅游信息指導機制,加強游客流量預警預測。在科學測算各主要旅游景區容量的基礎上,建立全國性旅游信息網站,實時預報景區景點的客流狀況和擁擠程度,不但可以疏導游客流向流量,避免過度集中的旅游客流,還可以避免旅游企業經營操作和旅游者出游的盲目性,實現科學管理。
(三)調節游客空間分布,進行游客分流 。旅游地在進行市場營銷的過程中,淡季可通過多種營銷手段提高景區知名度,鼓勵旅游者出游,旺季時為避免熱點景區游客超載,可減少熱點景區的宣傳,而著重宣傳熱點景區周邊的旅游景區,同時和周邊景區加強合作,引導旅游者向周邊景區分流或錯峰出游,不僅可以避免熱點景區一定時間內游客超載,還可以帶動周邊景區發展。此外,對于同一旅游景區,可以通過設計多條游覽線路實施景區內分流,避免游客在一定時間內過于集中在景區內的某一景觀處,從而減少各局部景點游客的擁擠。同時景區管理人員應及時掌握客流的時空分布情況,并通過信息及時傳遞反映給旅游者,引導游客進行景區內分流。
(四)利用價格杠桿調節旅客流量。假日期間,通過合理漲價,利用價格杠桿,調節旅游需求,達到抑制異常高峰的出現。同時也應當防止價格不合理上漲、甚至暴漲,導致客源流失,進而影響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整個消費鏈,進而影響到地方經濟發展。
(五)擴大景區容量,提高接待能力。擴大景區游客容量,從長遠來看,旅游景區應通過增加建設投入來提高景區容量,但要避免重復建設和過于人工化。在景區不增加投資建設的情況下,要擴大景區的游客容量,可通過擴大景區日容量的方法。擴大景區日容量常用的手段包括:延長景區開放時間;旅游高峰時開放備用旅游通道,客流量減少時關閉備用通道;調整景區各崗位的工作人員,增加瓶頸景觀點工作人員數量;設置優惠票、免票人員專用通道等。
目前假日旅游已經成為我國旅游事業組成部分,在擴大內需、促進假日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等方面發揮出重要積極的作用,特別是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形勢下,假日旅游蓬勃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可忽視,不加以解決將會影響到旅游業的健康發展乃至地方經濟的發展。對此,筆者也僅從一角度進行初淺的嘗試,如何更加完善假日旅游工作,減少假日旅游負面影響,還有待于研究者們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楊美霞,吳桂華.鳳凰古城旅游環境容量管理研究[J].資源發展與環境,2010(2):37-41
[2]陳曉亞.簡析假日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河南工業學院.2013-1-8
[3]田里.旅游經濟學(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