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職人,就是把職業作為屬性的人。如今,但凡浸淫某個行業,并且掌握了高超技藝的專家級人才,皆可稱之為職人。“堅持”二字是職人身上最為顯著的標簽。職人們一旦愛上一行,就會一輩子不離不棄。此外,“軸”是職人的另一個鮮明特性。職人在工作的每個步驟都追求完美的鉆勁,有時在旁人看來完全是不可理喻的較真兒。不過,這一切的根本,還是要有愛。有愛才能看破功利,才能撥開云霧看清自己的真心。有愛才不肯投機,不愿得過且過。在職人看來,不把本事修行到出神入化,不把工作做到極致完美,不僅是對職業的褻瀆,更是對自己愛的侮辱。所以日本職人電影,從本質上說,就是關于愛的故事。
《壽司之神》
職業:壽司廚師
這是一部關于職人的教科書電影,金句俯仰皆是。職人是“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引以為傲的稱謂,也是他的學徒畢生努力的目標。要想成為站在職業金字塔頂端的職人,不需要名校文憑,也不需要堪比神童的天資,只需做到兩個字——重復。而重復的內容,也都是一些看似簡單到毫無技術含量的瑣事。單單是擰燙毛巾、用刀、料理魚這三樣任務,便能吞噬掉十年時間。當學徒經歷煉獄般的磨礪后,終于被苛刻到不近人情的二郎承認為職人時,甚至高興得掩面而泣。然而,此時方才是職人生涯的開始。
職人并非被上好發條的機器人,他們總是在琢磨,并且在精進中持續地收獲樂趣。本片日文原名直譯是“二郎做著壽司的夢”。職人更像在做一場不愿醒來的美夢,在夢中與自己的職業廝磨偕老,而非在不斷的自我戒律中進行一場人生的苦行。
《編舟記》
職業:字典編輯
時間元素在這部電影里顯得尤為引人注目。現實中實際存在的《大辭林》編撰成書用時28年,片中的《大渡海》從孕育到誕生耗時15年。一個人余生的跨度可能都無法涵蓋一部辭典成書所需的時長,駭人中隱含著一絲絕望。電影里男女主角一眠,十二年的光陰便一晃而過。但時間仍然留下了它的印記,在指肚上磨淺的指紋里,在一張張砌起來的集字卡片上,在細如蚊蟻般的字里行間。所以影片中男主角不僅是在用詞匯,也是在用自己生命的分分秒秒,編織在語言海洋中擺渡的辭典之舟。
即使編辭典這種看似枯燥無味、土得掉渣的工作,也自有其趣味。這種趣味就像磁場,吸引著與它相性相合的人。當職人發現其中的趣味并被深深吸引,便會把一生的時光悉數傾注。那種盡情投入的感覺,被影片中對“戀”的詞解一語道破,“寤寐求之,輾轉反側,除此之外,萬事皆空之態。”這“除此之外,萬事皆空之態”,正是無數人求之不得的完美職業狀態。
《哪啊哪啊神去村》
職業:伐木工
本片不僅表現的職業夠冷門,故事發生地也是個冷僻的小村子。男主角腳剛—沾神去村的地,遠離便利大都市的痛苦就撲面而來,難怪只有像男主這樣考試落榜的人才會選擇到神去村奉獻青春。伐木工,說白了就是砍樹的。聽起來不僅無趣而且一點都不酷,不過這種成見完全出自大眾對林業的淺薄認知。影片展現的伐木工的工作內容,完全可以用趣味盎然來形容。這不僅是導演高明聲畫技巧的功勞,同時因為伐木本身就是個搞不好會搭上小命的刺激性職業。而且,身著制服、手持電鋸伐木的男人也確實可以很帥氣有型,他們的有型不全出自于伊藤英明那張標致的臉,更源于他們專注投入的勁頭,以及厚積薄發的從容自信。
經過一年實習期的鍛造,男主角從吊兒郎當的毛頭小子,最終進化成了可以獨當一面的男子漢,并且探明了人生的方向。職業還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習性,片尾回歸大都市的男主角,驚覺原本與鄉村生活格格不入的自己,反因脫節太久,而無法適應都市的節奏,于是又自行跳回林業的坑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