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慧娟 崔光蓮



摘要:(中)摘要 新疆生產性服務業帶動了經濟的增長,促進了新疆就業水平的快速提升。本文運用就業彈性、就業結構偏離度和偏離度分析法,對新疆生產性服務業內部結構就業吸納能力的差異性進行檢驗,并對未來新疆生產性服務業就業吸納能力進行預測。結果顯示,新疆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就業吸納能力相對較強,并且新疆生產性服務業就業吸納能力隨著產值的增長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最后,提出了促進新疆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和提升就業潛力的措施。
關鍵詞:(中)關鍵詞 新疆;生產性服務業;就業吸納能力;預測
中圖分類號:(中)中圖分類號 F2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49(2015)03-0098-08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5.03.010
Abstract:(英)摘要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service industry led economic growth, promoting the rapid increase employment levels.Using the employment elasticity, employment structure deviation and deviation analysis this paper tests the differences of employment ab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Xinjiang, and forecasts the future of the Xinjiang producer services employment absorption capac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employment absorptive capacity of transport, storage, telecommunications, finance, leasing and business services is stronger compared with other producer services.The employment absorption capacity of production and service industry showed a gradual upward trend with output growth.At last,this article proposes som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producer services and elevate employment potential.
Keywords:(英)關鍵詞 Xinjiang;producer services;employment absorption capacity;prediction
二戰以后,發達國家金融保險、交通運輸和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規模上升幅度巨大。而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水平不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突出,國家為促進服務業發展,頒布《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26號),進一步推動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隨著西部大開發、新一輪產業援疆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新疆生產性服務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也為就業提供了廣闊空間。李克強總理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中指出:“著眼于長治久安的發展是改善民生的根本保證,而就業是新疆最大的民生問題。”
因此,本文基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2003)對生產性服務業的界定,在分析新疆生產性服務業特點的基礎上,致力于優化新疆第三產業的內部結構,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就業貢獻率,對其發展與就業潛力進行實證研究,以期為新疆的民生及就業問題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一、文獻回顧
《人口與經濟》2015年第3期
慕慧娟,等:新疆生產性服務業就業吸納能力檢驗及預測
就業與經濟發展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富,但生產性服務業與就業的研究成果較為匱乏。而且新疆地處偏遠,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相對落后,對于新疆生產性服務業與就業的研究更是鳳毛麟角。在生產性服務業的定義方面,最早由格林菲爾德(Greenfield)在研究服務業及其分類時提出[1]。我國政府在“十一五”規劃中將生產性服務業分為交通運輸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服務業、信息服務業和商務服務業。近些年來,貿易視角下研究生產性服務業的成果愈加豐富,認為我國生產性服務業貿易在服務業內部貿易的地位逐漸提升,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國際競爭力日益顯著[2-3]。有學者對新疆生產性服務業進行研究,得出新疆生產性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但是進出口結構不合理的結論[4]。生產性服務業與產業關聯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與制造業的關聯性上,許多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認為生產性服務業對提升制造業競爭力有促進作用,并能進一步促進產業升級[5-6]。還有學者得出生產性服務業只能提升技術能力較強的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而對提升技術能力弱的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沒有顯著作用的結論[7]。在生產性服務業與就業關系的研究層面,以投入產出法和就業彈性研究方法為主,并認為生產性服務業對促進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就業具有明顯作用[8-10]。拜爾斯 (Beyers)的研究也表明,1977-1996 年美國和加拿大生產性服務業的就業增幅分別是總體就業增幅的2倍和3.7倍,生產性服務業對于新增就業的貢獻分別為1/4和1/3,成為就業吸納能力最強的部門[11]。
上述研究都沒有將新疆生產性服務業的就業吸納能力與其發展的特殊經濟和政策背景聯系起來,不能較好地解釋影響新疆生產性服務業就業吸納能力的因素。特別是沒有將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對外通道的核心區域與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就業的關系結合起來。為此,有必要從新疆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特殊經濟、政策背景出發,實證研究新疆生產性服務業的就業吸納能力并對其進行預測。